沪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内容摘要:

,狄塞尔设计了简便节省的内燃机(以柴油为燃料,故又名柴油机。 ) 其次,一系列新的交通工具先后被发明出来。 19世纪晚期,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新型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以内燃机为动力 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接踵涌现,一个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第三,内燃机的发明不仅带动了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如汽车工业,飞机制造工业的创建,也促使石油开采业和炼制业迅速发展起来。 石油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 4.电讯事业的发展 英 科克、惠斯通 研制出第一台电报机; 1844年,美 摩尔斯发明无线电报码,打 下了近代电讯事业的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讯事业广泛地发展起来。 1876年,美 贝尔发明电话,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方式。 近代 电讯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小结 请同学们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思考一下,两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 (生议论并回答) 1)进程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部门的纺纱环节开始,然后推动其它环节、其它部门,层层展开,不断深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电力、内燃机和交通工具、通讯、化工工业 ——几乎 同时 展开的。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都是为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社会需求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为先导的。 3)各项发明产生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是工匠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发明,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在科学研究新发现基础上的应用。 我们教材还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各项发明的产生、及其对各国的不同影响等三个方面总结了它的特点 4)发生的地域范围: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而且主要成果也都发明在英国;而第二次 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5)影响: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国家除日本外,还有德国、俄国、美国的西南部地区等。 由于这些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较晚, 所以,这些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就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 这样,对这些国家来讲,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又可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