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政治 第4课《生产与经济制度》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 四 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课前 10 分钟循纲忆知 生产与消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决定消费的方式,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特别提醒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 1) 正确理解生产与消费关系中的两种作用 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 2、二位的。 不能认为二者相互决定,但可以说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互为动力。 深化理解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二重性,合理的消费会促进生产的发展,不合理的消费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 2) 如何区分 “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 与 “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两个 “ 动力 ” “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 是指生产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人们收入的增长,扩大消费;另一方面,增加消费的数量,提高了商品的质量和降低消费的价格,从而使人们的消费欲望和购买力得到提高。 “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 表现为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一个产业甚至是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学法指导 “图 3、示法”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一、命题常设误点 (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 1 汽车消费增长是汽车生产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 201 1 重庆卷 B) ( ) 2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 2009 浙江卷 ) ( ) 理由 :生产决定消费,汽车生产增长是汽车消费增长的决 定性因素。 理由 :生产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二、选择题常考点 命题点一 生产决定消费 典例 1 ( 2013 江苏高考 ) 亨利 福特曾说过: “ 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 要一匹更快的马。 ”。 有人说,如果真这样,汽车大王就不会出现了。 材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 ) 4、 A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 产品开发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 C 产品开发要利用人们的求异心理 D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会引导生产 产品开发必须面向市场 材料强调的是生产的决定作用,而不是消费的反作用 典例 2 ( 2014 重庆高考 )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据统计,目前每年约有 3 万头非洲大象因非法象牙交易被盗猎者杀害。 为警示非法象牙交易,多国政府公开销毁缴获的象牙及其制品。 材料表明 ( ) 减少象牙消费将减少猎杀行为 非法猎杀导致象牙的非法交易 公开销毁象牙可以减少象牙交易 象牙消费增长源于收入水平提高 A B C D 命题点二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说的是生产决定消费,不符合题意 题中没有 5、涉及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和象牙消费增长的关系,且象牙消费本身是一种错误的消费观指导下的消费,不适宜用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的理论来解释 “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 ,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多国政府公开销毁缴获的象牙及其制品,会减少市场供应量,从而减少象牙交易 命题点三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典例 3 ( 201 1 天津高考 ) 南京与武汉之间的高速动车组投入运营后,原来十几个小时的车程缩短为 3 小时;加之高速动车二等票的价格仅为 180 元,而乘坐飞机的最低费用一般也要 400 元以上,致使以往乘坐飞机的人大多改乘动车。 于是, 201 1 年夏秋季航班计划取消了武汉 南京的所有航班。 这种现象说明 6、 ( ) 生产决定消费水平 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A B C D 材料中出行方式的改变以及高速动车组的运营、部分航班的取消不能直接体现消费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 南京与武汉之间的高速动车组投入运营使部分乘坐飞机出行的人选择了动车,这体现了生产对消费方式的决定作用;选择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减少促使部分航班取消,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 大力发展生产力 1 . 理论依据 ( 1)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2 ) 生产决定消费 ,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2 现实依据 ( 1 ) 是由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 7、2)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3 措施 ( 1)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 2)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特别提醒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 ( 3) 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 4) 加快科技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学法指导 “图示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 一、命题常设误点 (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 1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 要方式 ( 2012 福建卷 ) ( ) 2 坚 8、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代替传统产业 ( 201 1 上海卷 ) ( ) 理由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理由 :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 二、选择题常考点 命题点一 科技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和意义 典例 1 ( 201 1 全国卷 )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打电话、看电视等。 “ 十二五 ” 规划纲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纳入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我国之所以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因为 ( ) A 它利润高,发展快 9、B 它是基础性产业 C 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它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会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不是我国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农业是基础性产业 命题点二 全面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典例 2 2013 年中央 “ 一号文件 ” 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不断促进农业增效。 这有利于 ( )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解决分配不公,实现社会和谐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发展 转变经营方式,完善所有制结构 10、A B C D 本题以中央 “ 一号文件 ” 为背景考查农业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题干主要讲了家庭农场的内涵及其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并未涉及分配公平和完善所有制结构问题 公有制为主体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 公有制经济的形式 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 1) 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 2) 主体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 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 11、上,即体现在 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 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 3) 增强主体地位的措施: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3 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 1) 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 2) 发展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增加 12、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实现共同富裕。 ( 1) 公有制占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占主体,国有经济比重有所下降,并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 2 ) 公有制占主体并不要求在所有行业和地区都必须占主体,这是就全国而言的。 深化理解 正确理解公有制占主体 ( 3 )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也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 4 ) 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 两者之间有区别: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不仅强调公有资产的量,还强调资产的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侧重于资产的质上 13、,即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上。 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要求国有经济发挥好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 1) 国有经济与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还包括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 2) 国有资产与公有资产。 国有资产是 公有资产的一部分,公有资产还包括集体资产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 学法指导 “概念比对法”加深对公有制经济的理解 ( 3) 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不能混淆。 ( 4) 公有制与 14、公有制实现形式: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前者是从所有制角度界定资产的归属问题,后者是指在明确资产归属性质的前提下如 何 组织和运营资产的问题,即指公有制经济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法,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一、命题常设误点 (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 1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 2014 浙江卷 ) ( ) 2 股份制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成为经济制度 基础 ( 2012 上海卷 A D) ( ) 理由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理由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典例 1 ( 2012 上海高考 ) 下表是近 10 年来中国内地企业进入500 强榜单的相关数据 二、选择题常考点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 家 ) 股份制企业 ( 家 ) 私营企业 ( 家 ) 2002 11 0 0 201 1 53。(人教版)必修一政治 第4课《生产与经济制度》ppt课件
相关推荐
1、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 六 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课前 10 分钟循纲忆知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储蓄存款 1 储蓄存款种类 在我国,储蓄存款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 收益高于活期储蓄,比较安全,风险较低 优点 事先约定期限、不到期一般不能提前支取、存期与利率成正比 主要特点 定期储蓄 流动性强、灵活方便 优点 随时存取、不规定存期、存款金额及次数不受限制 主要特点 活期储蓄 (
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课前 10 分钟循纲忆知 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 1 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 1) 区别 : 含义不同: 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深化理解 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区别与联系 形态不同: 使用价值是具体的,价值是抽象的。 性质不同:
1、 a h e Re f El S t or y t h e n c h t h e b e w e r t o e ac h q u e ac c or d in g t o t h e p 1 El f e lt d a b ou t h im se b e c e _ _. A. t h e p r st u d w h B M e la h t t h e m h i m se C m
1、第 三 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 八 课 财政与税收 课前 10 分钟循纲忆知 _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 _ _和 _ 财政支出可分为 _支出, _、_、 _、 _支出, _ _支出, _支出, _支出 税收 经济发展 分配政策 经济建设 科学 教育 文化 卫生事业 行政管理 和国防 社会保障 债务 水平 税收具有 _、 _和 _的特征
现在我们谈谈跟自己关系最密切的学校。 你觉得在学校里,有哪些人在为你们服务。 (随机出示校长、老师、食堂、送水工、门卫、班 车司机辛勤工作的照片) 那么多人在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他们都写下来,比比谁写得更多。 ① 反馈,指名交流:你们组上写了哪些为我们服务的人。 写完了吗。 ② 如果我再给你一分钟,你们写得完吗。 两分钟呢。 ③ 小结:是啊,为我们服务的人多得写也写不完。 (板
么来历,又是怎样演变的呢。 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呢。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家乡民俗的秘密吧。 板书。 家乡 民俗 探秘 . ,说一说,你们为什么喜欢过年。 3.(课件展示春节的热闹场面)同学们, 大家最喜欢的春节到了,让我们一起走入欢快的春节吧﹗请学生欣赏后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交流: (教师总结春节是如此多姿多彩。 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