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 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课件内容摘要:

1、1 新情境 激趣引航 仔细观察图中,找出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2 新知识 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 1. 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 归 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新知预习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 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 ( 相同或不同 )。 2 近三百年来,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有资源 短缺 、环境 污染 、生态 破坏 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 3 无限的 需求 与有限的 供应 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 某种程度上面临资源 短缺 的问题。 4 因废弃物越来越多、越来越 复杂 ,且其中有些废弃物在 2、环境中几乎不能 降解 ,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5 植被 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 植被 的破坏,例如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等。 6 人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如全球气候 变暖 、 臭氧层 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 锐减 和海洋污染等。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 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且以 人为 原因更为重要。 2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源的 有限性 与人类需求的 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直接 原因是追求 短期 经济利益而忽视 长远 环境效益。 另外,还有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3、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 世界人口规模适度 发展。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 危害的 不可 预见性。 2 过程的 不可 逆性。 3 规模的 全球 性。 问题探究 1.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全球环境变化等。 2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 问题而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造成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寻求与自然相和 4、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 新课堂 互动探究 要点一 环境的表现 1 环境问题的概念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问题。 2 环境问题的表现 近三百年来,人类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工业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 这些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如下表: 表现 成因 资源短缺 人口 总量和人均资源需求量的增长,形成了 5、一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而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供应的矛盾,是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的资源短缺的问题 环境污染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植被破坏不仅损害 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坏、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 全球环境变化 工业革 命以来,尤其是近 50 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各个角落。 人类的某些行为,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 6、至人类的生存 特别提醒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 区别 联系 环境污染 指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环境污染会导致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生态破坏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对环境的破坏,引起环境退化 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 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而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则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部的数据显示, 20 15 年上半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 细颗粒物 ) 平均浓度大幅下降。 其中,74 个重点城市平均下降 17 ,京津冀同比下降 22% ,长三角下降16 ,珠三角下降。 . 5 是指环境 7、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 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据此回答 (1 ) (2 ) 题。 (1 ). 5 造成的环境问题属于 ( ) A 环境污染 B 生态破坏 C 资源短缺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2 ) 根据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5 就是空气中的浮尘,肉眼可见 B . 5 对呼吸道健康的人没有危害 C . 5 的浓度跟人类活动呈正相关 D . 5 在海洋上含量高,因为海洋上空水汽充足 A C 【解析】 第 (1 ) 题, 成的环境问题属于大气污染。 第 (2 )题, 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 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肉眼是不可观 8、测的,因为可入肺,故对健康的人也有危害, 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故在人类活动密集区含量高。 跟踪练习 1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 从沿海向内陆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有何变化。 (2 )M 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_ _ ,发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 )N 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_。 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转变。 环境污染严重 矿产资源、能源相对不足 土地荒漠化 【解析】 第 (1) 题,通过图中提供的信 9、息可以做出判断。 第 ( 2)题, M 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矿产资源、能源相对不足。 第 ( 3) 题, N 区位于我国新疆,人类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问题突出。 要点二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而以人为原因更重要,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 矛盾冲突 表现 区别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地球自然资源的数量有限,并且分布不均。 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需求的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地增长,构成了人口和资源之间永恒的矛盾。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巨 10、大的压力 是 根本区别 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不少地区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置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于不顾,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是直接原因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采取只顾自身利益而以邻为壑的态度,对污染物不先行治理即转移给邻近地区,结果使污染向更大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 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个人的行为也会影响整体环境 ,个人行为的不负责任,最终会影响大众的利益 属于社会伦理道德 方面 特别提醒 在进行某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分 11、析时,应注意要把教材中提及的几对矛盾冲突具体化并能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不应当照搬几对矛盾。 另外,还应当综合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分析,如在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时,应结合当地气候干旱、多大风、地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等自然特征,还应考虑人口增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人为因素。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 ) 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 ( 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 a 臭氧层空洞 b 全球变暖 c 酸雨 d 森林锐减 (2 ) 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 ) 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题思路】 本题旨在考查对臭氧层空洞、全 12、球变暖、酸雨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的认识。 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知道人类排放氟氯烃类物质形成臭氧层空洞,大量排放 烧煤、石油等含硫燃料形成酸雨,大量砍伐森林带来森林锐减。 人口的压力即人口快速增长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而出现环境问题。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应该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 【答案】 ( 1) 见下图。 (2 ) 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发展模式下资源利用的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这些导致了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 (3 ) 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 理;改变传统发展 13、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合作。 【小结】 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从示意图中抓住关键点切入。 此题若对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酸雨等环境问题的主要污染气体混淆不清,则会影响答案的准确性。 跟踪练习 2 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下表反映的是 2007 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 读表,回答 ( 1) (2 ) 题。 重工业产值 占工业总产 值比例 ( %) 单位工业 增加值能 耗 ( 吨标准 煤 / 万元 ) 单位工业 增加值水 耗 ( 立方米 / 万元 ) 工业新水用 量占工业用 水总量比例 14、 (%) 环渤海 地区 76 2. 16 27 8. 48 全国 70 1. 77 1 19 16 注: 工业新水用量指工业企业生产用水中消耗的新鲜水量。 (1 ) 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 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 ) 本地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解析】 第 (1 ) 题,通过表中具体数据的对比,得出结论:能耗高,水耗低。 再根据工业生 产的特点及题干中 “ 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 等原因分析。 第 (2 ) 题,从题干信息可知,该地区重工业发达,能耗高,因此,会出现能源紧张,环境污染加重,生产成本提高等问题。 【答案】 ( 1) 特点:能耗较高,水耗较低。 原因:重工业比例较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高。 (2 ) 环境污染加剧,能源紧张,生产成本提高。 要点三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特点 表现 举例 危害的不 可预见性 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环 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 人工合成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如多氯联苯、氟利昂等,它们广泛扩散于环境中,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已经产生了有害影响 过程的不 可逆性 由于科学与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