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 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课件内容摘要:
1、1 新情境 激趣引航 英国每日邮报 2015 年 8 月 11 日报道,美国加州向 70 万平方米的洛杉矶 水库中,投入 9 600 万个黑色遮阳球用以保护水源和防止污染。 不仅是美国有此问题,水资源枯竭与污染是全世界多数国家都面临着的问题。 另外,石油资源、矿产资源、金属资源等在人类过度开采与缺乏节约意识之下,都已经短缺甚至即将枯竭。 针对资源问题,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2 新知识 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 1. 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含义。 2. 说明世界、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3. 说明世界、中国耕地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4. 举例说明一些矿产资源濒临耗竭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2、。 新知预习 一、淡水资源短缺 1 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 1) 自 然原因:淡水资源 总量 有限,且在陆地上分布 很不均匀。 ( 2) 人为原因: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致使 浪费 水的现象相当普遍,加上某些 水体严重污染 现象,使不充足的淡水资源更为紧缺。 2 世界水资源短缺的危害 世界水资源 供给 与需求矛盾非常突出,水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 粮食 产量,对 生态 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并且直接损害人体健康。 为争夺水资源,在一些地区还会引发 国际 冲突。 3 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 1) 中国淡水资源的现状:总量丰富,人均 不足。 ( 2)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总的 3、说来, 东南多, 西北 少;时间分布不均 , 夏秋 多, 冬春 少,年际变化大。 ( 3) 中国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水资源供需不平衡, 缺水 已成为对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问题。 二、耕地日渐减少 1 世界耕地需求的趋势:全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为 公顷,容易开垦的部分已被耕种,面积为 公顷。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2 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的体现:一是耕地比重为 ,人均耕地 不足 顷 ;二是耕地的地理分布不均匀, 东南 多, 西北少;三是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四是耕地中高产、稳产和 低产田各约占 1 / 3 ,加之人为影响,使得土 4、地退化严重,耕地受到严重的污染。 三、一些矿产濒临耗竭 1 世界矿产的消耗现状: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 快速增长 的趋势,有些矿种发生短缺甚至 耗竭 ;占世界人口 1/ 5 的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 3/ 4 的矿产资源。 2 中国矿产的供需矛盾及原因 ( 1) 供需矛盾:到目前为止,中国 45 种主要矿产的探明储量有相当部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且未来重要矿产缺口大,矿产资源供需矛盾 加剧。 ( 2) 原因:矿产资源总量大,居世界第 三 位,人均占有量 低 于世界平均水平;富矿少,贫矿多,开采中 采富弃贫 , 使矿产 品位 下降;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集中在 东南 5、沿海地区,而矿产资源主要富集在 中部 或 西部 地区。 问题探究 1. 如何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多少。 提示: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多少,通常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主要指标。 2 我国矿产资源有何特点。 提示: 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少;贫矿和难选矿多,富矿少;矿产资源的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互不匹配。 3 新课堂 互动探究 要点一 淡水资源短缺 1 世界淡水供应与需求 ( 1) 地球上的水储量和淡水资源 ( 2) 世界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有限的淡水资源在陆地上分布很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这是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不均匀造成的。 从国家来讲: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 6、国水资源丰富,年总水量可达 2 40 0 立方千米 5 200立方千米,年人均水量在 10 000 立方米以上。 北非和中东很多国家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每年的 总水量和人均水量都很低,如埃及的年总水量仅有 56 立方千米,年人均水量仅 1 20 0 立方米;利比亚年总水量仅 方千米,年人均水量仅 19 0 立方米。 从大洲的角度讲,大洋洲平均每人占有径流量最多,欧洲最少;亚洲的总量最多,其次为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 3) 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是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 其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 4) 水资源 短缺的程度及其危害 2 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7、 ( 1)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全国多年平均淡水资源量为 2 812 立方千米,位居世界第 6 位。 但是, 2002 年人均水资源量只有 2 180 立方米,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温带国家 2 000 立方米中度缺水的上限。 所以,我国的水资源实际上并不充足。 ( 2) 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 地区 水资源的多少 存在问题 水资源分布总体特征 长江及其 以南地区 水资源丰富 在部分人口稠密地区,由于河流水污染和湖泊富营养化等原因,使水质不能符合要求,也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 长江以北 外流河区 水资源相对较少 黄河、淮河、海河是 8、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 内流河区 水资源最少 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单位土地面积水资源占有量少,经济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用水,为该区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 从东南向 西北递减 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年内和年际变化很大,使我国不断发生旱 涝及连旱连涝现象,加重了水资源调节利用的难度。 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急剧增长 在许多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超过了水环境的承受能力。 ( 3) 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程度及危害 特别提醒 水资源危机的影响因素: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基本因素。 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是水资源危机的客观因素。 9、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 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 40%。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 读图,回答 ( 1 ) ( 3) 题。 ( 1) (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 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表述正确的是 ( ) A 图示的四大地区水资源利用率过高,是因为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B 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 C 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是合理利用水资源 D 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 2) ( 水资源的开发 )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盆地的原因是 ( ) A 降水总量少 B 降 10、水年际变化大 C 浪费更严重 D 水资源需求量大 C D ( 3) ( 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 ) 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 河流径流量较小 B 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 C 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D 水资源春夏多,秋冬少 C 【解析】 第 ( 1) 题,图示的四大地区水资源利用率过高,主要是因为人口增加和工农业的发展需求。 结合水资源利用率可知,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黄河流域。 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加剧了 水资源的紧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是合理利用水资源,根本措施是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 第 ( 2) 题,与塔里木盆地相比,黄河流域人口多,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 第 ( 3 11、 ) 题,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跟踪练习 1 图甲示意海河流域浅层地下水蓄量的变化,图乙示意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漏斗区总面积的变化。 位于海河流域的白洋淀,是华北地下水变化的晴雨表。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对地下水的掠夺性超采使白洋淀已经数度变 成 “ 干淀 ”。 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地下水的超采对华北平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 本题以 “ 海河流域地下水的变化 ” 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地下水超采会造成地面沉降、湿地湖泊干涸、海水入侵、地面建筑破坏等问题,但是题目只需回答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要解决这些不利影响,一方面要加快地下水的 12、及时更新和补充,另一方面要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答案】 不利影响:造成地 面沉降;湿地湖泊干涸;海水入侵。 防治措施:限制开采地下水资源;雨季雨水回灌;跨流域调水。 要点二 耕地日渐减少 1 世界耕地需求趋势 全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为 29 公顷,其中容易开垦的部分已被耕种,面积为 公顷。 其余虽有潜在的被开垦的可能性,但是或由于土壤肥力水平不高,或由于通达性受到限制,必须有较大投入才能有效利用。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 的问题。 2 我国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 我国以较少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较多的人口,这就是中国发展的骄傲,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和日益减 13、少的现状,具体分析如下表: 原因 产生过程 影响 水土流失 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不合理的人为因素 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 土地荒漠化 气候变暖、干旱、风沙侵蚀等,过度放牧和乱垦滥伐造成的植被破坏 沙漠面积扩大,耕地减少、风沙危害、沙尘暴频发 土壤次生盐碱化 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水位上升;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海水倒灌 耕地退化、农业减产 酸化 酸雨、大量使用化肥 土壤酸度增大,板结硬化 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工业、生活固体污染物堆放,农业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 间接污染水源、食品,危害人类健康 非农业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不断增加 占用了大量耕 14、地,使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特别提醒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仍然呈下降趋势:人口仍然在增长,后备的耕地资源有限,城市、工业、交通等要占用耕地。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 1) 世界耕地在 20 世纪中叶以后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试分析其原因。 20 世纪中叶以后,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不断减少,而按现有的生产水平所需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原因: 人口急剧增加; 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使土地退化。 ( 2) 如果进一步开垦土地或使现有农业水平翻一番、翻两番,世界土地资源供求关系的前景将怎样变化。 ( 3) 耕地供求矛盾的实质是 _ ,解决此矛盾的关键是_。 如果进一步开垦耕地或提高农业 15、生产水平,会使耕地出现供需矛盾的时间延缓。 人地矛盾 控制人口增长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当世界所需耕地和可耕地面积两条线相交时,供需正好平衡,此后便会出现供需矛盾。 如果进一步开垦耕地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可使出现供需矛盾的时间推迟,但不能 从根本上解决耕地不足问题。 根本的解决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 【小结】 目前世界耕地供需矛盾为人口增加而耕地面积却不断减少,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控制人口增长。 跟踪练 习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 18. 27 亿亩。 人均耕地仅有 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45%。 近 7 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 1 亿亩。 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 1 / 3 左右。 材料二 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 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课件
相关推荐
的重要手段。 由于无创伤、无放射性危害,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发 现脑颅疾病方面备受欢迎。 研究表明,鸽子、蜜蜂身上有微量的强磁性物质。 关于信鸽认家的现象,有一种说法,信鸽是通过地球的磁场来导航的。 讨论与交流 与同学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磁现象。 [来源 :Zx x k .Co m] 磁性的地球 地球的周围存在磁场,地球实际上 就是一个学 生 活 动 [来源 :Zamp。 x x amp。 k
1、1 新情境 激趣引航 1991 年,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个耗资巨大规模空前的 “ 生物圈二号 ” 实验。 “ 生物圈二号 ” 是一个巨大的封闭的生态系统,这个封闭生态系统尽可能模拟自然的生态体系。 1991 年, 8 个人被送进 “ 生物圈二号 ” ,本来预期他们与世隔绝两年,可以靠吃自己生产的粮食,呼吸植物释放的氧气,饮用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水生存。 但 18 个月之后, “ 生物圈二号 ”
1、1 新情境 激趣引航 该图反映了怎样的环境观。 各会产生什么后果。 2 新知识 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 1. 在与传统环境观及其实践的比较中明确新环境观的基本观点,并进行 “ 正确认识,见诸行动 ” 的教育,以提高环境观发展的新水平。 2. 在新环境观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观。 新知预习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 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它的含义是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 相互关系
1、1 新情境 激趣引航 据报道, 2015 年 3 月美国安大略省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出预测警告,我们人类产生的固体废物总量将于 2100 年达到顶峰,每天产出 1 10 0 万吨左右,接近今天的三倍。 除非我们减少人口增长和物质消耗速度,否则地球将不得不承受逐渐增加的垃圾负担。 我们如何处理固体废弃物呢。 2 新知识 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 1.
1、1 新情境 激趣引航 江苏省徐州市煤炭资源丰富,市区周围和东北方向的贾汪区是主要开采区,每年从地下开采约 2 000 万吨煤炭。 在采煤过程中,耕地被迫抛荒,原煤、废弃煤矸石的堆放占用大片的土地,露天堆放的矿石在雨水的淋溶下,导致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下降。 长期的开采形成很多地下采空区,地面沉降,塌陷,这一现象在贾汪区和北部 矿区十分常见。 徐州因煤而兴,但煤的开采和利用也给徐州的城市建设
1、1 新情境 激趣引航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人口和社会发展报告 2014 人口变动与公共服务显示,资源高消耗是城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城镇化发展使用的土地资源占用比例达到 20 % 以上,淡水资源的占用比例达到 30% 以上。 由于伴随城镇化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粗放性,使得土地、资源、环境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城镇化本身具有的聚集效应和降低成本的功能。 2 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