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菜园小记教案3篇内容摘要:

又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走进吴伯箫和他战友的菜园,一起去感受战士们种菜的乐趣与延安军民的精神风貌。 (解说:在散文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运用音像教学手段或声情并 茂的开场白,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基调,带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 二、解题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为了扼制我党我军的发展,在陕甘宁边区聚集重兵,对延安军民实施严密的经济封锁,边区军民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甚至到了“每天要买到蔬菜就买不到油盐柴火,要买到油盐柴火就买不到蔬菜的地步”。 在艰苦的年月里,边区军民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他们自己动手开荒、种地,纺棉、织布„„轰轰 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菜园小记》写的就是作者对延安蓝家坪开荒种莱岁月的深情回忆。 吴伯箫,现代散文家,山东莱芜人,著有《烟尘集》《北极星》等散文集。 1938年 4月到延安,曾参加 1941年到 1942年的“大生产运动”。 这篇文章写于 1961年。 当时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苏联的背信弃义,国家处于经济严重困难时期。 作者认为自己是一个在延安生活了 8年的人,“有责任介绍延安的革命传统,宣传延安的革命精神”。 他应《人民日报》的要求, 先后写了包括《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歌声》在内的一组散文, 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延安军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励人民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三、研习课文 1.粗读课文,整体感受美点。 (1)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独立感受、发现美点,同时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延安军民怎样的精神面貌 ? 明确:课文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热爱边区火热的战斗生活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革命精神面貌。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请学生读出自己 喜欢的词、句、段,并且说说它们美在哪里。 (解说:本文语言质朴、明朗而优美,蕴涵着深厚的感情,轻声朗读可能比大声朗读或默读更容易让学生入情入境,获得丰富的感受。 学生在没有教师或录音朗读“干扰”的情况下的阅读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也是“发现”的起点。 安排这些活动的意图是让学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 交流阅读感受有利于构建一个生生互动的立体教学网络。 ) 2.抓住线索,理清课文思路。 (采取“分小组讨 论一全班交流一教师点拨”的方式进行。 )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文章围绕这条线索写了哪些事 ?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 明确:文章以菜园为线索,把与菜园有关的事情贯穿起来,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 2段 ),是文章的引子。 由议论“种花好,种菜更好”很自然地引出对延安蓝家坪菜园的回忆。 第二部分 (第 3— 6段 ),写菜园的概貌。 第三部分 (第 7段至篇末 ),写种菜的乐趣。 (解说:散文的线索是把全部材料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作者行文的思路。 从线索入手理清思路,往往 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 3.检查学生对生字难词的掌握情况。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绛紫 自给 石窠 腌渍 煦暖 姹紫嫣红 韭菜 涔涔 精神矍铄 窖藏 沁人心脾 五彩斑斓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姹紫嫣红 繁盛 泼辣 煦暖 见缝插针 精神矍铄 老当益壮 万头攒动 傲然不群 沁人心脾 五彩斑斓 耀眼争光 (解说:将字词检查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是为了避免破坏导入新课时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马上进入对文本的感受阶段,有利于保持学习的兴趣。 )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在叙事、写景中抒发内心感情的 ?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菜园小记》这篇课文,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作者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