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课异构课件(2)内容摘要:
1、第 3 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勇士兮守四方。 狡兔死,走狗烹; 飞鸟尽,良弓藏; 敌国破,谋臣亡。 君 权 与 相 权 此 消 彼 长 中 央 与 地 方 争 权 不 断 韩信 刘邦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地方制度的变化 中央制度的变化 本课知识结构: 封国名存实亡 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制度的变化) 汉: 郡县、封国并存 唐: 州县两级 汉景帝平“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恩令” 郡县之上设置州,派刺史监察 藩镇割据,直至唐亡 “安史之乱” 唐中期设置地方军镇:节度使 州之上设置道,监察地方 宋: 州县两级 2、 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制度的变化) 州之上设置路,监察地方 “杯酒释兵权” 文官任知州知县 设置通判监督知州、知县与地方府军 抽走地方大量赋税 结合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想一想宋朝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地方制度。 冗官冗兵、积贫积弱 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制度的变化) 地方设置行中书省(除晋、冀、鲁) 行省下,依次分设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元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几次大统一。 从版图看,元朝区别于其他封建王朝的最大特征是什么。 元: 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制度的变化) 本目小结 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征是: 1、从整体看,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不断被强化。 2、从奴隶社会 3、的分封制,到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刺史监察、路府州县多级机构,最终发展为行省制。 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和补充完善。 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的变化) 想一想,封建时代为何经常出现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呢。 汉:“汉承秦制”, 但丞相位高权重 布衣为相 侍从、秘书为尚书令、侍中 形成决策机构:“中朝” 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唐时期: 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 三省的长官及参知政事都是宰相, 相权分散。 唐朝修建长安城,中央政府部 4、门的三省六部实施该工程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 中书 门下 户部 B、中书 门下 尚书 工部 C、中书 门下 尚书 吏部 D、门下 尚书 中书 工部 皇帝 尚书省 吏、户、礼、兵、刑、工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中书省 门下省宋: “二府三司三衙” 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的变化) 二府 中书门下 枢密院 三司:(略) 官: 三司使(财政) 官: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 后增设 参知政事(副相) 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三衙: 官: 枢密使(军政) 三省六部有名无实,相权被分割,守内虚外。 元: 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官: 中书令 君 5、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的变化) 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 设宣政院统管宗教事务和西藏 元朝相权很大,是上层权力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位争夺战中的重要依靠力量。 这是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重要反弹。 设 左、右丞相 与 平章政事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专制主义皇权的不断强化 B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中央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巩固练习: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汉:察举制。 地方官吏察访,再举荐给中央。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 )。 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衰落于明清。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贱有常辱,贵有常荣。 即官职世袭。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三阶段: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本课总结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皇权不断加强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总体特征: 中央 分封 郡县 行省 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 地方 不断发展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课异构课件(2)
相关推荐
己指出来。 江老师:新颖:以背诵 指导为主题的公开课是第一次听到;实用;娴熟。 宋老师:学生活动相对少了些,让学生谈、评;情境体验法中,第一位学生描述的已经很到位,各个要素都提到,没必要让学生有过多的联想和想象。 程老师:备课扎实,内容熟悉,自信 声音亮,后生可畏 背书方法的指导,选题有创意 方法还可以有更多 避开了电教,靠实力,语文味,有老师自己的东西 点评到位,语言丰富 徐庙根
国传记文学的先河。 司马迁像一个出色的画家,以他那十分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又像一位善于捕捉瞬间的雕塑家,以他那锋利的刻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 在《史记》这座人物画廊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王侯将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计藏身的士人食客、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 “ 为知己者死 ”的刺客、已诺必诚的游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贾,以及医卜
1、第 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温故而知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的先河。 由此,历代封建王朝的君主们围绕着两对矛盾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皇权 相权 中央 地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趋势 加强 ( 1)汉高祖 : 郡国并行制 ,王国势力膨胀 ( 2)汉景帝 :平定 “ 七国之乱 ” ,将诸侯王任免权收 归中央 ( 3)汉武帝 :颁布 “
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总论: 讨论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总要溯源 到夏、商、周三代一样,谈及西方政治 文明的源头,也言必称古代希腊罗马。 爱琴海区域是指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小亚细亚半岛的西部海岸地带。 1. 据图回答,古希腊的地理环境有何特点。 2. 希腊的地理环境 对经济和政治有何影响。 思 考 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1. 据图回答,古希腊的地理环境有何特点。
1、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大国崛起 视频播放( 1分 31“2分 50”) 君主立宪制亦称“有限君主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有二元制和议会制两种。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交出所有的权力,首相是国家的主要行政人,从体制上来看宪法和法律不是限制君主而是用来限制首相,首相只能在宪法和法律内治理国家。 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和议会分掌政权
1、第 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古罗马圆形剧场 万神庙 罗马万神庙 罗马元老院废墟 古罗马城遗迹 罗马角斗场 罗马角斗士造型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维系统治 影响后世 罗马法: 公元前 6世纪末至公元 7世纪 , 古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 时间范围: 奴隶制国家时期(共和国 帝国 东西罗马) 起源 习惯法 十二铜表法 公元 前 6世纪末 至公元 前 5世纪中 发展 公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