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6课《抗日战争》同课异构课件(2)内容摘要:
1、第 16课 抗日战争 第 16课 抗日战争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 罪行 ,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 争的 主要史实 ,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 重要性 ,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 历史地位。 第 16课 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1、背景: 从 1931年到 1935年,日本制造了哪些侵略中国的 事件。 九一八事变( 1931): 攻占沈阳 , 进而侵占整个 一二八事变( 1932): 东北 日军袭击 , 19路军奋起抵抗 上海 建立伪满洲国( 1932): 扶植 做皇帝 傀儡 溥仪 华北事变( 1935): 欲变华北为第二个 伪满洲国 上述事件给中国造成了怎样 严重的后 2、果。 东北沦亡 , 华北日趋殖民化 , 民族危机日益 加深 第 16课 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1、背景: 东北沦亡 , 华北日趋殖民化 , 民族危机日益 加深 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 , 中国驻军。 奋起抵抗 卢沟桥事变有何 重要影响。 抗日战争的开端 2、卢沟桥事变 ( 1937、 7、 7) 全国 第 16课 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1、背景: 东北沦亡 , 华北日趋殖民化 , 民族危机日益 加深 抗日战争的开端 2、卢沟桥事变 ( 1937、 7、 7) 全国 3、全民族抗战 前提: 国共停止内战,组成 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 概况 敌后战场 中共实行 抗战路线 , 广泛开 3、展游击战争 , 建立 根据地 , 参加太原会战 , 取得 大捷 全面 抗日 平型关 正面战场 国民政府组织了 会战、太原会战、 会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中取得 战役的胜利 淞沪 徐州 台儿庄 第 16课 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1、背景: 东北沦亡 , 华北日趋殖民化 , 民族危机日益 加深 抗日战争的开端 2、卢沟桥事变 ( 1937、 7、 7) 全国 3、全民族抗战 前提: 国共停止内战,组成 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 概况 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正面抗战应该作何 评价。 抗战,广大官兵表现出 的精神,正 面战场成为抗日的 战场。 积极 英勇顽强 主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 个月的狂妄企图 4、三 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 加之敌强我弱 , 丢失大片领土 第 16课 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 ( 1937、 12) 日军在南京集体的现场 日军在南京集体的现场 竟将活人当枪靶。 把人活埋。 第 16课 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全村 1500多人有 多人被杀 2、潘家峪惨案 : ( 1941) 1200 1、南京大屠杀 : ( 1937、 12) 6周超过 万人 30 3、制造细菌武器: 用中国活人作实验 , 被害死 多人 3000第 16课 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三、抗战的胜利 1、相持阶段的抗 5、战: 敌后战场 百团大战 指挥: 彭德怀 战果: 拔掉敌人据点近 个 3000 地位: 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 抗日根据地军民: 成为抗日战争的 中流砥柱 国外战场 派遣远征军直接目的: 确保 公路畅通 滇缅 贡献 曾救出被围英军 多人 7000 配合英美盟军,击败侵缅日军 第 16课 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三、抗战的胜利 1、相持阶段的抗战 2、抗日战争的胜利 标志: 年 月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 8 15 最重要原因: 全民族抗战 意义 国内 中国百余年来首次取得反侵略战争 胜利 , 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国际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 贡献 ,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完 全 重 大。(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6课《抗日战争》同课异构课件(2)
相关推荐
1、 一百多年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她 那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她那样具有强 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 像她那样敢于汲取人类社会不断累积 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科学的青春。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结合教材及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基础和时代背景。 岁女孩萨拉是高沃煤矿通 风口的值班工人: “ 我早晨
1、第 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提条件 经济前提 阶级基础 理论来源 实践基础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马恩 总结工人运动经验 三大思想成果 英 1765 1840年工业革命 19世纪英国工人住宅区 高架桥下工人居住的贫民窟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 费尔巴哈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亚当 斯密 大卫 李嘉图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1、第 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 路透社( 后以“ 千年第一思想家 ” 为题进行民意测验,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结果 马克思位列第一 ,爱因斯坦排名第二。 千年第一思想家 科学理论 对于社会发展 有巨大的 推动作用 共产党宣言 1、 社会背景 :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 19世纪 ,工业革命发展 ,社会贫富分化明显 ,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却生活悲惨。
1、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的建设 思 考: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主要包括哪些制度。 是如何建立和发展的。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和政治协商制度 材料一: (一)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走向全国胜利的日子。 向中国人民的解放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将士致敬。 庆祝各路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 (二)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伪总统
1、第 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1、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 2、二月革命的发生 爆发: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 背景条件 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尖锐 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 俄国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有成熟的布党领导 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 1、 列宁 回国和 四月提纲 的制定 2、 七月流血事件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材料一 】 190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一战前,垄断组织已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 1/11,德国的 1/8;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 ;俄国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 1/7,英国的 1/5。 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 结合教材和下列材料, 分析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