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品的能力和方法。 教学设想 《蜀道难》是李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其作品内容含量之大、艺术特色之奇妙为历代评论家所称道,然而无论对其创作目的的认识,还是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又使历代评论者仁者见仁,众说不一。 对此,我们在教学中也不应该要求学生对作品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拿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切实达到提高独立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的目的。 具体的做法可以按照下列思路 进行:课前预习(自学:通过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疏通诗歌大意,提出问题)→课上分组讨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课下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并提自己新的见解)→课上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提出,全班学生发言谈看法,最后解决问题)→课下总结归纳,就作品的某一方面写评论或感想。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作品的风格、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写作目的。 (以上内容分四个小组准备,每小组只准备一个问题,要全面、准确,每个问题由各小组出一名代表准备课上汇报。 )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 具书疏通字词,通读全诗,熟读全诗,以备课上教师叫起朗读。 3.弄清全文主要内容及感情脉络的发展,准备复述(全班每个学生都准备)。 4.每个人把自己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写在纸上,在课前由课代表统一收齐交给教师,以供教师备课和课上讨论使用。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诵读全诗,了解本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脉络。 3.熟悉全诗,提出问题。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是李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作。 大凡杰 出的作品都具有内容丰富、艺术特色多样的特点。 因此,学习这样的作品,我们要解放思想,不受前人成说的束缚和制约,敢于思索、敢于想像,拿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二、检查预习作业。 1.根据课前布置,由四个小组的代表分别介绍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风格、本诗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在学生介绍的同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订正和补充。 有条件的学校,课前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相关内容制成投影卡片、电脑幻灯片或打印成资料发给学生。 (有关内容见“方案一”。 ) 2.让一名学生复述全诗主要内容,并请至少两名学生补充说明。 教师明确: 本诗描述了 蜀道山川的艰险,而以惊人的想像力和奔突在想像之中的浓烈情感见长。 全诗分三段:第一段,以开辟之奇写蜀道之难;第二段,以奇峻荒凉的景色之令人悚惧写蜀道之险;第三段,由自然而及人间,表现对蜀中可能出现叛乱割据的隐忧,仍然不离“难”、“险”。 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朗读。 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三个自然段,每个学生朗读以后,请全班学生指出其朗读过程中的字音和音节的错误,教师应及时订正。 三、分组讨论、交流。 分组讨论、交流有两种形式(内容):一种是,教师把收集上来的学生在预习中的问题,系统整 理归纳后,编上号,如果问题特别多就分散到几个小组;如果问题少,就全部发给每个小组。 另一种是,教师不把收集上来的问题分给各小组讨论,而只让每个小组讨论本组成员提出的问题。 活动方式: 学生: 首先分成活动小组(小组的多少、大小应视班内人数或其他具体情况而定),每个小组应该有一名负责人,负责召集、组织活动并负责做好记录,待下节课全班交流时发言(或给答案,或提问题),其他同学应对每一个问题(或老师分给的题目,或本组同学提的)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达到互相学习。 互相补充、共同提高的目的。 讨论的问题 ,可以涉及作品的任何角落,小到一个字的读音、解释,大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 教师: 要密切注意每个小组讨论的进程,掌握讨论的时间,巡回辅导,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第一自然段,熟读第二、三自然段。 2.收集各小组讨论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准备下节课发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继续朗读练习。 二、重点鉴赏诗的主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和重要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我们经过课下大量地查阅资料和上一节课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对 《蜀道难》这首诗一定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了不少新的看法。 不过也一定还有不少想不通、弄不明白的问题,那么这节课就来个全班讨论,大家共同提高。 二、朗读背诵。 1.提问个别学生,检查第一自然段的背诵情况。 2.全班学生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三、全班讨论、交流。 根据上节课分组讨论的情况,全班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要相应变化,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是每小组的代表按照老师分给的题号逐一向全班同学汇报(说出答案或提出问题)。 二是全班每个学生不必拘于顺序和形式,随便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对问题的看法。 活动方式: 学生 : 按顺序或随便提出自己仍然弄不清的问题,或提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后,全班其他学生可以随便地、不拘形式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同意或反对),并认真做好笔记。 教师: 首先要组织好学生讨论、交流,注意随时调节讨论、交流的气氛,对所有问题要给出较为准确的答案或较为明确的说法。 有些问题答案不是惟一的,特别是一些语句含义的理解本来就可以见仁见智,要给学生讲解明白,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应给予肯定,对答案不必要求整齐划一。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三自然段,熟悉全文内容。 2.就课上讨论、交流的问题中,找一个你最感兴趣 的写一篇研究性报告,不得少于 700 字,下节课课上交流。 参考题: 1.《蜀道难》一诗的文体特色。 2.探索李白写作《蜀道难》一诗的背景及目的。 3.从《蜀道难》一诗看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4.李白诗风与杜甫诗风比较谈。 5.诗中有几处用典,作用是什么。 6.开头连用三个叹词,其用意何在。 7.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8.主旨句在全诗中反复出现三次,有何作用。 9.全诗的夸张。 10.全诗感情的脉络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 11.本诗哪些情节体现了诗人奇特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 12.李白的政治预见性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一、充分认识《蜀道难》思想内容的精深、艺术特色的绝妙。 二、继续品味《蜀道难》语言的华丽,体会作者胸怀的博大。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李白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他有许多优点,但也有许多缺点,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希望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对这一历史人物及其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二、检查全文背诵。 (检查方法如前) 三、组织交流。 交流方法可以先小组交流,选出好的再全班交流;也可以直接全班交流,谁愿发言谁说。 这样,一方面可以锻 炼学生的胆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交流。 教师:对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交流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指出。 四、布置作业。 预习《将进酒》。 参考资料 剑阁赋 李 白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 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 上则松风肃飒瑟 ( y),猛烈),有巴猿兮相哀。 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送 佳人 (指友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 望夫君兮安 极 (尽),我 沉吟兮叹息。 视东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 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 若明 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 乡 (通“向”)对酒而相忆。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此诗为天宝二年( 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 君平,西汉人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后两句意在告诉友人,官爵地位,早有定局,不必再去算命卜卦。 (桑少卿) 蜀道难( B)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熟悉《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了解李白的生平与创作情况,扫清诵读时遇到的字词障碍, 提高学生预习、自学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把握其意境,继续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三、熟读成诵,仔细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意。新人教版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1、第 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 标 要 求 概述中华人民公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2)时间地点: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
第 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材料一: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战争中实际增长了 50%以上,而整个欧洲(不包括苏联)却下降了 25%。 到 1953年绝大部分制造业从破坏中恢复过来后,整个欧洲所占的比重也只有 26%,而美国达 数据来源:保罗 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战后初期,苏联总兵力接近美国,建立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仅作战飞机的年产量就达40000架。 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
良早籼稻的品质。 第二个是超级杂交稻。 农业部有两个指标分两期实现,第一期是 在 2020年大面积亩产 700 公斤,第二期是 2020年 800公斤,争取提前两年。 这次给我一个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也是一个极大的动力。 记者:您说要提前两年完成这个目标,现在是不是进展很顺利呢。 袁隆平:我们在试点田里发现了比亩产 700公斤增长 8%到 10%的苗头,所以我有信心。
1、 第 25 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程标准 了解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认识 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背景 1、力量对比 资本主义世界 西欧、日本: 普遍衰落 美国: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霸主 经济 武装部队 300万 国防预算超 800亿美元 30艘航空母舰和 1000多艘其他战舰 在全球有 480多个军事基地 拥有原子弹 控制操纵联合国 工业产量占
1、第 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外交无小事。 周恩来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 ,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 ! 英国 伯默斯顿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 (决定性因素 ) 国家性质 国家力量 国内外形势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
1、“ 一带一路 ” 战略 尽显大国外交风采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_ 外交方针 _个国家建立 了外交关系; 1950年与苏联签 订 _。 知识梳理 (一 ) 内容: (二 )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成就: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_ 外交方针 _个国家建立 了外交关系; 1950年与苏联签 订 _。 独立自主的和平 知识梳理 (一 ) 内容: (二 )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成就: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_ 外交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