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同课异构课件(1)内容摘要:

1、第 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 从盟友到对手) 二 美苏“冷战”) 三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资本主义世界 社会主义世界 一 从盟友到对手) 西欧、 普遍衰落 美国 : 苏联: 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霸主 成为唯一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日本: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并向社会主义过渡 欧洲是二战的主战场,战争给欧洲国家带来严重的灾难。 战后欧洲的形势非常严峻:生产凋敝,物质奇缺。 英国从往昔的世界霸主降落为二流国家,法、德两国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战后美国力量介绍: 武装部队 300万 国防预算超 800亿美元 30艘航空母舰和 1000多艘其他战舰 在全球有 48 2、0多个军事基地 拥有原子弹 控制操纵联合国 经济 工业产量占 2/3 出口贸易占 1/3 黄金储备占 3/4 军事 政治 美国:独占鳌头 二战结束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 经济上,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为: 工业生产量: 2/3 ,外贸出口额: 1/3 ,黄金储备: 3/4。 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军事上, 1945年,美国拥有武装部队总数达 1230万 人,军费开支达 90多亿美元。 美国拥有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数百个军事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 它垄断着原子弹,成为 世界头号军事强国。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 12万门火炮。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 193 3、90万发炮弹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 3万辆坦克 战后初期年均生产 4万架飞机 军队人数到 1945年 5月接近 1140万,战后仍保留三四百万人。 战后苏联军事实力 苏联:世界一流 五大国中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只有苏联。 它拥有一只数量很多、战斗力很强、装备精良的军队。 1945年苏军总数达 1140万,领土扩大了 60万平方公里。 整个东欧在其控制下。 反法西斯战争使其在全世界赢得很高的威望。 是名副其实的 “ 超级大国 ”。 尔塔体系的确立 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二 美苏“冷战”) (1)背景: (2)依据: (3)影响: 战后世界各国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 4、化 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达成的若干协议 国的冷战政策和苏联的反击措施 (1)美国的 “ 冷战 ” 政策: 表现 军事: 杜鲁门主义 冷战开始标志 马歇尔计划 扶植控制西欧 北约的建立 加剧冷战程度 政治: 经济: 含义 冷战 “冷战”泛指美苏 之间除了直接交 战即“热战”以外的 一切敌对行动。 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 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 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一般认为丘吉尔的 和 平砥柱 演说是“冷战”的第一枪。 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 和平砥柱 演说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铁幕 1946年,英 国前首相丘吉尔 访问美国,在富 尔敦发表演说, 称苏 5、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 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 和东欧古国的都城 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 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 美国总统哈瑞 杜鲁门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帮助西欧恢复经济 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 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根本目的: 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 1949年北约成立 北大西洋公约的性质是什么。 国的冷战政策和苏联的反击措施 (2)苏联的反击措施: 军事: 两极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经济: 政治: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经济互助委员会 6、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德国的分裂 朝鲜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越南战争 三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全面“ 冷战 ” 局部热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分别由苏、美、英、法四国占领。 首都柏林也由四国分区占领。 随着美国 “ 遏制 ” 苏联的 “ 冷战 ” 政策的实施,德国最终被四大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自此,德国被分割为西德、东德两个部分。 东、西德的产生 西方占领区合并 四国占领柏林图 柏林墙于 1964年建成。 1975年对柏林墙的最后一次工程竣工。 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 136个碉堡、 270个警犬桩。 此外,还有一接触使会发出信号的铁栅栏 柏林墙 柏 7、林墙封网瞬间,一东 德士兵突然逃往西德 眺望封锁墙外的亲人 这幅照片反映了 1989年 11月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开放两德边界和柏林墙之后,一些年轻人在柏林墙头跳舞。 拆毁柏林墙 1962年 古巴导弹事件 装载导弹的苏联货船 美国U2侦察机 美国 些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上 国家 核导弹 洲际弹道导弹 潜射弹道导弹 远程轰 炸机 美国 1000 294 144 600 苏联 300 75 0 190 1962年美苏核力量比较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每个超级大国都拥有如此巨大的 抹掉对方(以及其他任何国家的能力) 互相确保摧毁 ” 的事态 保罗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 越南战争( 19 8、61年 1975年)是美国和越南共产党游击队之间的战争。 这期间美国向越南投下了 800万吨炸药,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 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 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美国自己也损失惨重,战争长达 12年, 30多万人受伤,耗资 4000多亿美元。 美国在越南的军事卷入规模大,时间长,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心灵创伤。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 基辛格说: “ 越南战争也许是一场悲剧,美国本来是根本不应该闯进去的。 ” 越南战争: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美国侵略越南南方 美军黑镜头发人深省 受伤的美军士兵 冷战的影响 欧依赖苏联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发了局部的“ 热战 ” 9、补充:美苏争霸 第一阶段 ( 50年代中期至 60年代初) 态势: 既有缓和,又有紧张的一面,但战略优势 仍在美国 表现: 缓和: 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紧张: “柏林墙”的修筑 “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 ( 60年代中期至 80年代初) 态势: 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表现: 苏联:军事实力上超过美国, 1979年入侵 阿富汗 美国:长期陷于越战泥潭, 1973年石油危 机及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化,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被迫实行战略收缩 第三阶段 ( 80年代中期至苏联解体) 态势: 美国重新获得优势,苏联则全面收缩 表现: 苏联:入侵阿富汗带来严重负担,国内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解体 美国: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提高核威慑力量,有效复兴美国的经济,重新获得战略优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