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选修四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ppt课件(2)内容摘要:
1、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化学反应的特征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质量守恒 能量守恒 2、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吸收和放出),可 以 、 、 及其它形式的能量 表现出来。 光能 热能 电能 当能量变化以 热能 的形式表现时,化学反应可以分为: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反 高 生 低 生 高 反 低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熟记常见反应) 反 高 (1) 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反应。 E (反应物 ) E (生成物 ) 生 低 常见的放热反应: a. 物质与 烧,生锈等); b. 中和反应(酸碱); c. 金属与水 d. 绝大多数 化合反应( 2O)。 C + 2、= 2热反应 放热反应有时也 需要 加热 才能发生。 高温 生 高 (2) 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E (反应物 ) E (生成物 ) 0, + ” 所谓 体系 是指被研究的物质系统;而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就称为 环境 4)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旧键断裂 吸收能量 新键形成 放出能量 = = 679kJ/62kJ/ = 679kJ/ 862kJ/ 183kJ/应物的键能总和 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5)焓变与键能的关系(微观) H =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 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例 1: 1与 12O(g) 反应生成 O(g) 和12(g),需要吸收 反应的反应热为 H = kJ/ 2:拆开 3、 1 1 136391946 则 12生成 , 则 12生成。 92 kJ/ kJ/当于 1/3 2 6)焓变与物质能量的关系(宏观) H = E 生成物 E 反应物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包括 物质的变化 和 能量的变化。 那么,有什么表达式能把这两种变化都表示出来。 = 2表示 物质变化 【 例 1】 在 200 、 1011 2与碘蒸气作用生成 学文献上表示为: H = H2(g) + g) = 2HI(g) 200 101 14.9 kJ/、热化学方程式 能表示参加反应 物质的量 和 反应热 的 关系 的化学方程式。 1、定义 2、含义 表示 12与 1 生成 2出 H = H2(g) 4、 + g) = 2HI(g) 200 101 14.9 kJ/、书写要点 g) + O2(g) = g); H= 241.8 kJ/1 g) + O2(g) = l); H= 285.8 kJ/1 2g) + O2(g) = 2l); H= 571.6 kJ/ 2l) = 2g) + O2(g) ; H= + 571.6 kJ/ 一般应注明反应的 温度、压强 ; 物质的状态有关。 ( 250C , 101 一定标明各物质的 状态 ( s、 l、 g、 ; l) g) H= + 44 kJ/ 空格与标有物质状态的化学方程式隔开 (数值及单位 ) 放热: H 0; 系数 仅仅表示 物质的量 ,不表 5、示分子或原子个数; 故系数可以是 整数、分数、小数 ; 系数加倍, 正逆反应的 号相反。 反应物 完全 变成生成物,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热化学方程式 一般不要写反应条件。 例 1:当 12与 1出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H2(g) + g) = 2g) H = 184.6 kJ/H2(g) + 2g) = 4g) H = 369.2 kJ/2(g) + g) = g) H = 92.3 kJ/ 2 1 2 例 2: 12(g) 与适量 O2(g) 反应生成 g), 需吸收 68出热化学方程式。 N2(g) + 2O2(g) = 2g) H = + 68 kJ/ 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 6、烷。 0.5 生成 2出 445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2g ) 4g ) 2g ) 4 l ) H = + 890 kJ/B、 2 H = 890 kJ/C、 g ) 2 g ) g ) 2 l ) H = 890 kJ/D、 1/2 g ) g ) 1/2 g ) l ) H = 890 kJ/C 状态 H = 445 kJ/ 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计量数 是 整数 ,即 表示微粒个数,又表示物质的量 整数也可以是 分数 ,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 状态 不要求表明 必须在分子式后表明 正负号及单位 无 必须表明 意义 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不仅表示化学反应中的 7、物质变化, 还表明化学反应中 能量的 变化 小结: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 体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大烧杯( 500、 小烧杯( 100、 温度计、 量筒( 50两个 泡沫塑料或纸条 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 环形玻璃搅拌棒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 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 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答案:两杯口相平 8、,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盖严,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 若换用隔热、密封性能更好的装置(如保温杯)会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思考 1: 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 填碎泡沫塑料(或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 对此装置,你有何更好的建议。 思考 2: 为什么不用环形铁搅拌棒。 铁与盐酸之间会发生反应,另外铁的导热性好,这样 都会造成热量的损失。 0 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 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思考 3: 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 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 为什么。 答: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 9、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温度计上的酸会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故要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若倒入,会使溶液的总质量增加,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 0 用温度计测量 入下表。 思考 4: 实验中所用 1 而是 答:为了保证 的盐酸完全被 采用 碱稍稍过量。 思考 5: 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 答: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并把量筒中的 意不要洒到外面)。 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温度差 ( 均值 1 2 3 实验数据处理 1、取三次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 如果某一次实验的数据与另外两次实验的数据差异明显,怎么办。 的盐酸的质量 0g 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0g 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 c g ) H= kJ/( c (=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生成 1 参考值: 改用 的盐酸和 的 测得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两倍 (假定各步骤操作没有失误 )。 答:否。 因为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数值与反应物的量无关,故所测结果应基本和本次实验结果相同。(人教版)化学选修四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ppt课件(2)
相关推荐
1、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五章 曲线运动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章 末 总 结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专题 1 曲线运动中的绳、杆关联问题 1 绳、杆关联问题特点: 绳、杆等有长度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两端点的速度通常是不一样的,但两端点的速度是有联系的,称之为 “ 关联 ”
1、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燃烧热 在 25 、 1011 ( 1) 条件: ( 3) 生成的物质一定要稳定 a、 状态要稳定; b、 要完全燃烧(生成物不能再燃烧)。 注意: ( 2) 燃烧的物质一定为 1 25 、 101 一、燃烧热 25 1011全燃烧 生成稳定化合物 时所放出的 热量。 为什么指定温度和压强 ? 生成物不能继续燃烧 一般指: C g) N g)
1、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章 末 总 结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万有引力与航天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地心说与日心说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第一定律 轨道定律 第二定律 面积定律 第三定律 周期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的内容公式: F
1、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思 考 】 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金属颗粒大小相当)的下列金属与足量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铁 B、镁 C、铝 D、钠 即 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是内因。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催化剂 温度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初步归纳为: 内因: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决定性作用 外因 : 对比实验 影响因素 1
(3) 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物体沿着 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其速度应 该是一个定值,与 和 无关,所以不能将 v=s/t理解为 v与 s成 比,与 t成 比。 ) 【合作探究】 教师复备栏 学生笔记栏 教师复备栏 1.速度: ( 1)物理意义:。 (2)定义 : 问题 1: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 10 秒前进 50 米,乙 2秒前进 8米。
1、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小车从 秒向东位移 6米,规定向东为正方向,则小车的速率为2m/s. 其中, 个确定的起点(速率 =0) S:一个和速率大小相匹配的时间单位 位移:能说明体系某种变化的可计量的性质 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在容积不变的反应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