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选修四 2.3《化学平衡》ppt课件(2)内容摘要:
1、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 2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动:动态平衡 (2)等: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3)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 不变,各组分的含量一定。 (4)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 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可见, 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 当 外界条件改变,旧的 化学平衡将被破坏,并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 研究对象: 已建立平衡状态的体系 平衡移动的标志: 1、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改变 2、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2、3 (硫氰化铁 ) 增加 或 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故 红色 加深。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小结: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正 = V”逆 V逆 V,正 正 = t( s) V( 0 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 增大反应物浓度 速率 原因分析 :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当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时 , 化学平衡将怎样移动 ? 速率 结论 :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 (1 5 10 30 60 100 反应体系中有气体参加且反应 前后总体积发生改变。 aA(g)+bB(g) cC(g)+dD(g) a+b c+d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 3、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体积缩小 : 即气体分子数目减少 体积增大 : 即气体分子数目增多 说明 : V 逆 t( s) V( 0 ”正 = V”逆 V逆 V正 增大压强 时间关系图: aA(g)+bB(g) cC(g)+dD(g) (a+b c+d)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A(g)+bB(g) cC(g) 思考: 对于反应 O 如果增大压强 ,反应速率是否改变 ,平衡是否移动。 高温 催化剂 速率 V(T(s) 0 V正 = V逆 增大压强 ,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4、,但 增大倍数一样 ,V正 = V逆 , 平衡不移动。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 57 红棕色) (无色)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升高温度 ,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 ,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 升高温度 ,不管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反应速率都增大 ,但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增大的倍数 ,故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 t( s) V( 0 ”正 = V”逆 V逆 V正 升高温度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时间关系图: 2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同等程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V正 = V逆 ,只改变反应到 5、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而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V( (s) 0 V正 = V逆 催化剂对可逆反应的影响: 可见,要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必须是由于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引起 平衡移动的本质: 化学平衡为 动态平衡 ,条件改变造成 平衡移动原理(勒沙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应发生彻底的原因 ? 讨论 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 : 解化学平衡图像题的技巧 1、弄清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 2、弄清图像上点的意义,特别是一些特殊 点 (如与坐标轴的交点、转折点、几条曲 线的交叉点 )的意义。 3、弄清图像所示的增、减性。 4、弄清图像斜率 6、的大小。 5、看是否需要 辅助线。 (A)达到平衡后 , 若使用催化剂 , (B)平衡后 , 若升高温度 , 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平衡后 , 增大 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D)化学方程式中一定有 n p+q 例 3、 可逆反应 mA(s)+nB(g) pC(g)+qD(g)。 反应中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 , T) 和压强( P) 的关系如上图 , 根据图中曲线分析 , 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B 二、转化率(或产率、百分含量等) 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催化剂 B、增大 C、降低温度 D、增大体系压强 A 练习 1、图中 X( g) +Y( g) 2Z( g) +W( 7、g) ; H =反应过程。 若使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M( g) +N( g) R( g) +2L,在不同条件下 %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吸热, B、正反应吸热, C、正反应放热, D、正反应放热, C 例 4、 在可逆反应 mA(g)+nB(g) pC(g); 分析下列各图 , 在平衡体系中 t 、 压强 ) 三、百分含量(转化率或产率) 温度)图象 B 1 如图所示 , 反应: X( 气 ) +3Y( 气 ) 2Z( 气 ) ; 下达到平衡时 , 混合气体中 ) C 2、 mA(s)+nB(g) qC(g); C、 D、 点混和物的正 反应速率慢 2 8、、下图表示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过程中某一反应物的 v 们知道 v=c/ t;反之, c= v t。 请问下列 v ) C A、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该反应物的消耗浓度 B、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该反应物的生成浓度 C、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该反应物实际减小的浓度 温度一定,压强分别为 2时,反应体系X(s)+2Y(g)= nZ(g)中反应物 此可知 ( )。 A、 P1n2 B、 2, 明压强大且反应速率大,故 2;再看两横线, 的转化率小于压强为 的转化率,说明增大压强使平衡逆移,故 n2。 故本题答案是 A。 例题: 可逆反应 :aX(s) + bY(g) cZ(g) +dW(g)达到平衡,混合物中 9、P)与温度 T( 1)的变化关系如图示。 1、当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 , 平衡向 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 热反应。 2、当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 , 平衡向 方向移动,则化学方程式中左右两边的系数大小关系是。 压强 2 小 正反应 吸 大 逆反应 压强为 和上面的例子比,温度高,反应速率快,因而应先平衡,又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平衡时 们把这两个曲线画在图 2 26上,以示区别。 温度一定,压强分别为 2时,反应体系X(s)+2Y(g)= nZ(g)中反应物 此可知 ( )。 A、 P1n2 B、 2, 明压强大且反应速率大,故P1看两横线, 的转化率小于压强为 的转化率,说明增大压强使 10、平衡逆移,故 n2。 故本题答案是 A。 2、压强 (或温度 )对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转化率或体积分数的曲线 我们还是以反应2g)+02(g) 2g)为例来说明。 我们用纵坐标代表 横坐标代表压强,则在温度为 反应压强增大,平衡正移, 在温度 2由于升温,平衡逆移,所以压强相同时 样,我们就画出了如图 2 如可逆反应 aA(g)+ bB(g)=dD(g)+eE(g)+强的关系如图 2在下列空格处填写 “ 大于 ” 、“ 小于 ” 或 “ 等于 ”。 (1)a+d; (2) 看任一根曲线,可知温度升高,说明升温使平衡正移,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 Q0 再垂直于横坐标画一直线,可知:温度相同时,压强越大,说明增大压强使平衡逆移,即(a+b)(c+d) 3、速率对时间的曲线 分析这种曲线关键是注意起点、终点和斜率。 反应 A(g)+B(g) C(g)+高温度,平衡逆移,当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又达平衡,则速率对时间的曲线为( ) 首先要把握大方向,即升温使正、逆反应速率都变大,所以看起点和终点,由于原反应是平衡的 (,因而起点相同,又由于再次达到平衡 (,因而终点相同,故 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温使 逆都增大,但逆反应增大得更多,故 答案为 C。 一定量的混合气体。(人教版)化学选修四 2.3《化学平衡》ppt课件(2)
相关推荐
如图所示,如果 ΔABC∽ΔA 1B1C1, AD是 ∠BAC 的角平分线, A1D1是 ∠B 1A1C1的角平分线,且 = k,试证: = = k。 生: 简单,证得 ∠BAD = ∠B 1A1D1即可。 师: 大家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切勿眼高手低,一定要塌实的完成例题,否则很容易导致失误。 另外数学的书写格式很重要,特别对于考试来说,步骤是按步得分,如果有跳步现象就是要被扣分,如果有重复书写
1、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电化学 : 指研究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 换的 装置、过程 和 效率 的科学。 过程及装置分按电化学反应 2. 借助电流而发生反应及装置 (如 :电解池 ) 1. 产生电流的化学反应及装置 (如 :原电池等 ) 1、原电池的定义: 2、原电池反应的本质: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氧化还原反应 两个 活动性不同的金属
1、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高山流水 冰雪融化 花开花谢 一、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应的快慢程度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的限度 反应进行的方向 自然界中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 室温下冰块自动融化; 墨水扩散;气体扩散; 食盐溶解于水; 墨水滴入水中 气体的扩散 固体的溶解 化学反应的方向 在 一定条件下 不需外力作用 就 能自动进行 的过程 . :在
【小组活动一】 阅读教材 P5 P6页,回答问题: 问题 : 问题 2. {1,2,3}与 {3, 2, 1}表示的集合的关系。 【小组活动二】 问题。 举例说明。 问题 4. 什么样的集合适合用列举法表示。 什么样的集合不能用列举法。 问题 : 例 1.请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 1)小于 5的正奇数。 (2)能被 3整除且大于 4小于 15的自然数。 课 前自主 预习 自主学习教材
例 1: 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 5 元,买 x( {1, 2,3, 4,5}x 个笔记本需要 y 元 ,试用函数的三课 前自主 预习 自主学习教材 独立思考问题 明确学习目标 研究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方向 典型例题剖析 巩固所学知识 加深问题理解 种表示法表示函数 ()y f x。 例 2:设 x是任意的一个实数, y是不超过 x的最大整数,试问 x和 y之间是否是函数关系。 如果是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 树梅花 廿 一枝, 七子团圆月正半, 除百零五便得知。 它的意思是说:将某数(正整数) 除以 3 所得的余数乘以 70,除以 5 所得的余数乘以 21,除以 7所得的余数乘以 15,再将所得的三个积相加,并逐次减去 105,减到差小于 105为止。 所得结果就是某数的最小正整数值。 用上面的歌诀来算 《孙子算经》中的问题 ,便得到算式: 270+ 321 +21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