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2)内容摘要:
1、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2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提出问题: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进行猜想: A、两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B、两者的氧气含量不同 C、两者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D、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小资料: 二氧化碳( 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 体也越多(前提条件:澄清的石灰水足够多)。 氧气(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 多。 即氧气( 以助燃。 二氧化碳( 以使燃着的木条熄 2、灭,即二氧化碳( 支持燃烧。 现象 结论 步骤 1 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 步骤 2取两个集气瓶,其中为空气,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呼出的气体含量较多 步骤: 用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好 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将软管插入集气瓶口,向集气瓶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现象 结论 步骤 3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 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 空气中氧 3、气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含量很少 步骤 4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片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现象 结论 呼气后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 空气中水分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含量较多 现象 结论 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可使玻璃片上凝结有水 吸入空气 呼出气体 二氧化碳 氧气 水 含量较多 含量较少 含量较多 含量较少 含量较少 含量较多 课堂小结 : 【 例 1】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 4、如图所示:请依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 1)图中收集呼出气体的方法是: ( ) ( 2)根据 ,判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根据 ,判断氧气含量不同; 根据 ,判断水蒸气含量不同 ( 3)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多少,你能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 排水集气法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 小木条燃烧的剧烈程度 干燥玻璃片是否变模糊 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呼出的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 A 甲中熄灭,乙中变旺 B 甲中变旺,乙中熄灭 C 甲、乙都变旺 都熄灭 氧气 二氧化碳 甲 乙 B 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2)
相关推荐
1、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三节 电解池 探究实验 1 甲 实验步骤 如图 甲 所示,将用导线连接在一起的两根石墨碳棒插入盛有 察现象。 实验现象 结论 无 现 象 没有且不能自发发生原电池反应 甲装置不满足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分析原因 : 液 氢气 氧气 电解 电解水 : 2 =2 + _ 探究实验 2 如图所示,将两根石墨棒分别跟 直流电源 的正极和负极连接,浸入盛有 ,再接通 12观察现象。
1、1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现象等。 知识点 1 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1、节 日 焰 火 燃 烧 钢 铁 生 锈 牛奶变质 溶洞钟乳石的形成 广东云浮蟠龙洞 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懂得区分在生活中和化学实验中常见的物理、化学变化; 2理解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能够初步区分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物质变化后 没有新物质 生成 物质变化后 有新物质 生成 变化前:纸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变化前 :纸 变化后: 纸 变化后:二氧化碳和水等 纸剪成条
1、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三节 电解池 氢气 氧气 电解水 : 2 =2 + _ 电解 他们怎么如此便宜呢。 苹果 联想笔记本 手机,笔记本充电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 探究实验 4 C C 观察现象并思考下列问题。 1、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2、碳棒上析出的固体物质是什么。 3、碳棒表面产生的气泡是什么物质。 4、如何设计实验检验气体是什么。 实验结果交流 实验记录 电极 实验现象 产物验证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做法) ●有的同学可能直接按照高斯的算法:( 1+n) +( 2+n1) +(3+n2)+„„ 但不知道数的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不一定能恰好都配成对。 ●有的同学可能根据上面解法存在的问题,对 n 进行分类讨论: n 为偶数:„„ n 为奇数:„„ ●最后交流出最佳方法: 由 1 + 2 + „ + n1 + n n + n1 + „ + 2 + 1 ( n+1) +(
1、1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初步学会粉末状固体和块状固体的取用;会使用托盘天平、量筒、滴管等仪器的操作; 知识点 1 认识常见仪器: 试管 酒精灯 烧杯 集气瓶 量筒 试剂瓶 试管夹 玻璃棒 石棉网 水槽 铁架台 知识点 1 认识常见仪器: 主要用途: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注意事项: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底下要垫石棉网,使受热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