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第1框校园风景线内容摘要:
展示 原则:学习小组就问 题按序轮流发言老师就学生发言中 存在的问 题 予以引导。 思维过程: ( 1)大家上学的方式和以前不一样。 ( 2)遵守的规定不一样。 ( 3)学校的要求不一样。 ( 4)对待学习的方式方法和态度。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第1框校园风景线
相关推荐
1、情景引入 谜语: 敢怒不敢言。 打一 化学物质。 谜底:空气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2. 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世纪年代,分别制得氧气 舍勒(瑞典) 普利斯特里(英国) 空气的发现(课本 26页)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拉瓦锡(法国) 1774年 空气发现 一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课本 26页) 知识点 1
1、情景引入:氧气的用途 接、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学习目标 : 阻止高锰酸钾固体随氧气气流进入导管,导致导管阻塞。 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 知识点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_ 管 铁架台 酒精灯 导 管 集气瓶 水槽 说出仪器名称 :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A B C D E F 2、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 制备气体的 装置。 3、收集装置
1、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 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 打一化学物质名称。 谜语引入 学完本课你就知道了。 学习目标: 1、认识氧气主要的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硫等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_; 2、物理性质包括: _ _ _ _ _ _。 21%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硬度、密度、 溶解性、挥发性
1、 接、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学习目标 : 回忆、复习实验室用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的仪器装置 知识点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_ 管 铁架台 酒精灯 导 管 集气瓶 水槽 说出仪器名称 :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A B C D E F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二氧化锰 加热 文字表达式: 知识点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2、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
1、【 知识点 1】 空气的组成 空气成分 2 稀有气体 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 94% 0 03% 0 03% 约数 五分之 一 五分之 四 1% 【 知识点 2】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 实验原理 】 红磷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 实验现象 】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放热;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1、 接、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道催化剂的特征,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学习目标 : 复习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加热 探究: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 1):在常温下,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知识点 1: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现象 结论 木条不能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