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件(2)内容摘要:
1、子的概念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 复习微观粒子的特点: 特点 1、 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特点 2: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都是在不停运动的。 特点 4: 分子由原子构成的,不同的分子原子构成不同。 特点 3: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情况下,同种物质,固态时间隔最小,气态时间隔最大。 特点 5: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阅读课本第 50页,完成下面问题: ( 1)在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 (填“变”或“不变”),只是 发生变化,变化前后水的化学性质 (填“变”或“不变”)。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发生了改变,变成了 和 ,不再 2、保持过氧化氢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 ( 3)氧化汞是由 (填具体微粒的名称)构成的。 加热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分裂 为 和。 ( 4)分子是由 构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为 ,然后 又可以结合成新的 ;由此可得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不变 分子间隔 不变 水分子 氧分子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氧化汞分子 氧原子 汞原子 原子 原子 原子 分子 化学变化 水的蒸发过程 分析: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H O O H O O H H H H 过氧化氢分解微观结构示意图 O H H O H H O H H 2 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二 3、氧化锰 分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O O O O O O O O 知识点 1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 发生物理变化时: 分子本身 不变化 ,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化了。 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本身 发生改变 ,在该过程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原子的 种类、个数、质量均不变化。 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试分析在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讨论(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知识点 2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分 4、子 原子 相同点 不同点 相互关系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质量体积小 3、彼此有间隔 4、不断运动 5、同种分子(原子)化学性质相同 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原子 分子 物质 构成 构成 构成 分裂 如图,分别表示 A、 B、 1、属于纯净物的是 _; 2、属于混合物的是 _; 2、如果 表示氧原子,则 _,如果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则 _, A B C 观察思考 归纳小结: 1、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 2、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A B、 C 氧气 水 【 5、 例 1】 填空: 水蒸发 水通电分解 变化: 变化 变化 分子: 改变 改变 化学性质: 改变 变化 物理 化学 没有 没有 发生 发生 例 1【 解析 】 : ( 1)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没变,水的化学性质没变; ( 2) 2和 分子发生改变,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 例 2】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 【 解析 】 :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当然是氧分子。 B ( ) A酒精的挥发 B过氧化氢分解 C石蜡熔化 D分离液态空气 B 练一练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下,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 B 练一练 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 ( 1)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 ; ( 2)氧分子、二氧化碳、水分子的相同点是 ; ( 3)根据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有关信息。 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同 都含有氧原子 练一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件(2)
相关推荐
果老师将电路中的一根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 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 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是导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那些物体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我们来亲自来检测检测我们周围的物体,怎么样。 二、 设问导学 我们先从最常见的橡皮开始检测,如何检测呢。 出示课件:
1、 接、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道催化剂的特征,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学习目标 : 复习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加热 探究: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 1):在常温下,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知识点 1: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现象 结论 木条不能复燃
1、【 知识点 1】 空气的组成 空气成分 2 稀有气体 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 94% 0 03% 0 03% 约数 五分之 一 五分之 四 1% 【 知识点 2】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 实验原理 】 红磷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 实验现象 】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放热;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1、非金属原子 金属原子 稀有气体 得失电子趋势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分类 8个 ( ) 少于 4个 4个以上 稳定结构 易失电子 易得电子 质子数 元素的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的化学性质。 结论: 结构决定性质。 决定 决定 原子的分类及性质 复习引入 由于 金属原子 、 非金属原子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失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 ,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
1、想一想 以上的 “钙”、“锌” 指的是什么。 缺“ 钙” 吃什么好。 情景引入 1、记住并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它的信息。 知识点 1 元素 概念(
1、 某天 ,一个数学家和一个化学家不期而遇 ,数学家向化学家说 :数学科是各学科之王 ,它可以为各学科服务 . 化学家随即辩驳他说 :数学只是工具学科 ,它不如我化学 ,在你的数学科领域中 ,1+1=2,在我的化学科领域中 ,1+1不一定等于 2. 数学家 . 同学们 ,请你想一想 ,1+1一定 =2吗 ? 情景引入 100100混合后 200精与水混合 1000000000000月桂花遍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