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件(1)内容摘要:
1、1认识原子的构成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及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原子体积很小 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知识点 1 原子的构成 ( 道尔顿模型( 1803) “原子不可分”观点 汤姆生模型( 1904) “枣糕”模型 卢瑟福模型( 1911) 原子核式结构 电子云模型( 1935) “电子云”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创建和修正 有待同学们将 来去发展充实 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 电子云模型 以前科学家的模型 汤姆生的枣糕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需要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原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不带电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原 2、子核 ( +) 核外电子 ( ) 质子 ( +) 中子 一个原子只有一个核 知识点 1 原子的构成 ( 原子种类 原子核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氢 1 0 1 1 氧 8 8 8 8 钠 11 11 11 11 氯 17 18 17 17 铁 26 30 26 26 请根据表格中的数字,寻找原子中 质子数、核电 荷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之间 的关系。 表 3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中: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知识点 1 原子的构成 ( 现代原子构成 电子在核外做高速的运转 原子 3、 种类 原子核 核外 电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钠 11 11 11 氯 17 18 17 原子核 原子 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像钠原子、氯原子,核外的多个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有无规律。 分层排布(高速运动) 电子层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七 电子能量 : 逐 渐 升 高 离核距离 : 逐 渐 增 大 知识点 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 原子核 质子数 电子层 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快速抢答 该层上的电子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 18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 原子种类 最外层 电子数 是否稳定 结构 得失 电子 化学性 质 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想一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问一问 你对所学的知识还存有哪些疑问。 说一说 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知识。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带负电的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 - - - - - - 面包里的葡萄干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 分层 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件(1)
相关推荐
1、广西贺州姑婆山瀑布 广西桂林漓江 地 球 美丽的 蓝色的 水 球 太空中拍摄的地球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了解水污染、水枯竭等水危机问题,及水污染的防治、节水方法等应对水危机的措施。 2认识水资源和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关注社会问题、自觉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学习提纲 1、 地球上的水以那些形态存在。 地球表面约有百分之几 被水覆盖。 2、 地球上储水量最大的储水库是什么。
水量 注意强调:( 1)杯子的形状要求是直筒透明 ( 2)制作刻度纸时注意降水量的单位为毫米 ( 3) 0刻度线与杯内底部对齐 ,讨论: ( 1) 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 ( 2) 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 降水量的
探究器官功能及形状 课件激发兴趣,完善对消化过程认识 学习资料卡,整理、分析资料 汇报、交流,结合模拟实验体验 巩固探究成果 说食物旅行过程 修正旅行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旅行过。 好,今天兰老师想带同学们去一趟特殊的旅行,想去吗。 哪先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请我们的导游闪亮登场,一个美味的苹果,她要带我们去一 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地方,是哪里呢。 好
设计意图 Ⅶ 教学活动过程: 一、 复习旧知 ,谈话导入 复习三年级我们已学过的《观察蚂蚁》这课,“谁知道 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 设计意图 [倾听 ,激发 学生 自身的好奇心 ,对观察 身体的结构 充满期待 ]。 齐读课题 ⑴ (出示蚂蚁图 )“ 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 ⑵ 质疑激趣 ; 我们的身体结构可以分 成几个部分呢。 今天我们来观察人类 身体的结构。 4,板书课题
1、+11 2 8 1 +1 1 +12 2 8 2 +16 2 8 6 +10 2 8 +17 2 8 7 判断下列结构示意图是哪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A B C D E F 哪些原子具有稳定结构,哪些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哪些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情景引入 一些物质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物质 2O 子个数比 1 : 1 2 : 1 1 : 2 2:3 为什么不同元素组成化合物时原子个数比会不同呢
读课题吧。 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观看食盐溶解的对比实验,让学生通过获得物质溶解对比实验的方法。 探究活动 1:《搅拌影响溶解》(搅拌加快红糖的溶解) 学生根据获得的实验方法做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两个盛同样多水(大约 30毫升)的杯中,用筷子搅拌其中的一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