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及重要图片: ( 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时间、领导者、杰出英雄、意义。 ( 2)拉美独立运动的背景、兴起、领导者、结果。 ( 3)掌握“章西女王”“玻利瓦尔”等图片。 难点: ( 1)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章西女王、玻利瓦尔。 ( 2)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一、印度民族大起义 英国对印度的 _,激起印度人民的反抗。 1857 1859年。 _成为起义的领导者。 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 封建王公 杰出女英雄 _(右图)。 起义失败。 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 _殖民者。 章西女王 英 2、国 二、拉美独立运动 ( 1) _的殖民统治引起拉美人民的不满。 ( 2)受 _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8世纪末 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兴起。 西班牙和葡萄牙 美国独立 _(右图)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被誉为 “ 南美的解放者 ”。 解放了 _在南美洲的殖民地。 葡萄牙殖民地 _也获得 独立。 玻利瓦尔 西班牙 巴西 章西女王是这次民族大起义中涌现出的一位杰出的女英雄。 1857 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抗的都是英国殖民者。 玻利瓦尔等领导的南美独立运动反抗的是西班牙殖民者。 巴西摆脱的是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4.“ 玻利维亚 ” 国家名称、 “ 南美解放者杯 ” 的设立,都是为了纪念玻利瓦尔 3、。 西方殖民者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顽强反抗。 印度民族大起义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并且涌现出了章西女王、玻利瓦尔等民族英雄。 殖民地人民的英勇斗争,沉重打击了殖民者的殖民统治,他们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探究主题 1 印度民族大起义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印度约有 150万人死于饥饿。 目睹这种惨状,就连英国总督也不无伤感地叹息: “ 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 材料二 【 探究思考 】 ( 1)材料一中印度悲惨的境况是怎样造成的 ?印度人民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 【 参考答案 】 英国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 4、1857 1859年,印度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英民族大起义。 (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评价材料二中的人物。 结合材料二中的文字分析她的伟大精神。 【 参考答案 】 章西女王是印度的民族英雄。 (或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杰出的女英雄。 ) 体现了章西女王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捍卫民族尊严、热爱祖国、勇于为国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 3)印度民族大起义具有什么意义 ? 【 参考答案 】 它充分展现了印度人民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 它沉重地打击了殖民者,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 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 探究主题 2 5、拉美独立运动 材料一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 马克思 材料二 如果一个人忘掉了 他的家庭首先属于 国家,其次才属于 他个人 那么他 就不能算是好公民, 不能得到尊重。 【 探究思考 】 (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拉美独立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 参考答案 】 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和殖民压迫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18世纪末 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争取独立的运动在拉丁美洲兴起。 ( 2)材料二人物被授予什么称号 ?说出他的主要历史事迹。 【 参考答案 】 “ 南美的解放者 ”。 领导拉美独立运动,在他的领导下,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获得解放。 (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玻利瓦尔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 【 参考答案 】 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坚持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忧国忧民的精神。(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ppt课件
相关推荐
1、时 间 成 果 1789年 7月 14日起义 攻占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1792年 8月起义 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路易十六被处死 1793年 5月起义 罗伯斯比尔等人掌握了政权,将革命推向高潮 二、法国大革命的经过 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 结束标志: 1974年 7月,罗伯茨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部分。 第一个部分:使物体发出声音。 声音到底是怎么发出来的,可能是学生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活动时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使这个物体发出声音,再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当我们用不同方式将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并不都发出声音。 在这些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第二部分: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在前面的活动中,学生已经对研究发声物体的特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接下来的活动“发
1、起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1416世纪) 终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 产生 、 发展 并逐步走向成熟 的历史。 文艺复兴的思潮是什么。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是谁。 文艺复兴的意义是什么。 文艺复兴最先诞生在哪里。 文艺复兴是复兴罗马的文化吗。 背 景: 兴 起: 十四世纪的意大利 主要思潮: 人文主义 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意大利产生 以人为中心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 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 过程与方法;应用实验装置进行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观察比较溶解前后盐粒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运用实验装置进行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并观察前后盐粒的特征,从而明白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盐和水。 教学难点
食盐还能从水里分离出来吗。 怎样分离呢。 这节课咱们一起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 二、探究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 老师手中有一杯盐水(已饱和的盐水),你们有什么发现(杯底有盐),你们有什么办法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 看谁想的方法既简单有实用。 (搅拌)、(加水、加热) 下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来搅拌盐水。 生搅拌盐水。 再次观察搅拌后的盐水,食盐没有溶解。 用
1、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 阶级统治的加强 第 17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及重要图片: ( 1)英国宪章运动的社会背景、时间、政治纲领、工人的基本要求和历史地位。 (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意义。 ( 3)巴黎公社的建立、失败、历史意义, 国际歌 的词、曲作者。 ( 4)掌握“宪章运动中的群众集会”“马克思”“公社战士英勇就义”等图片。 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