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四 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ppt课件(2)内容摘要:

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一、秦统一六国: 1、 嬴政: 吕不韦 嬴政(前 259前 210) 秦国第 34代君主 13岁即位(前 247年) 21岁亲政(前 239年) 一、秦统一六国: 2、 原因: 2)国力因素: 3)民心因素: 4)个人因素: 商鞅变法奠定基础 人民渴望统一 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广纳贤士 知错就改 修建郑国渠 修水渠计划是韩国的“疲秦计” ,秦国组织10万人修建郑国渠。 连通了泾河、洛水,灌溉关中大片良田。 后 嬴政识破了韩的阴谋,下达“ 逐客令 ”。 李斯 规劝后,秦王幡然醒悟,撤销“逐客令”。 而“疲秦之计”也成了强秦之策 郑国渠示意图 谏逐客书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 2、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李斯 一、秦统一六国: 2、 原因: 1)根本原因: 2)国力因素: 3)民心因素: 4)个人因素: 商鞅变法奠定基础 人民渴望统一 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广纳贤士 知错就改 有效治军 远交近攻 统一顺应历史潮流 铁血长平 打怕六国: 公元前 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 长平之战。 赵军大败, 40多万人被 俘,绝大多 数被坑杀。 3、 从此,东方 六国再也无 力抵御秦军 的进攻。 铁血长平 长平之战中被活埋的 赵兵骸骨 赵兵骸骨旁的箭镞、钱币 一、秦统一六国: 3、 进程: 1)先灭弱韩:前 230年 2)离间灭赵:前 228年 3)水灌灭魏:前 225年 4)王翦灭楚:前 223年 5)北灭燕国:前 222年 6)完胜灭齐:前 221年 战国七雄 咸阳 秦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 1、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至尊 皇权至尊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 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 “自今已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 4、,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史记 秦始皇本纪 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 1、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至尊 中央三公 地方郡县 核心特征 “三权分立” 强干弱枝 评价中央集权制度 1、 积极: 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有利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2、消极: 建立地主阶级对人民的专制统治 奠定历代封建统治的政治格局 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 2、 全面统一: 1)南征百越、北击匈奴 一统天下 公元前 221年 秦朝疆域: 东到大海 西到临姚洮 南达北向户 北到长城 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 2、 全面统一: 1)南征百越、北击匈奴: 2)统一文字: 小篆 3)统一货币、度量衡: 4)统 5、一驰道: 奠定中国的基本疆域 小 篆 有利于文化发展 有利于经济交流 圆形方孔钱 秦权 促进交通发展 始皇出游 驰道与直道 被遗忘的直道 云南“五尺道” 秦驰道 开通水系 灵渠 三、秦始皇的暴政: 1、 焚书坑儒: 目的: 为政治统一服务 影响: 钳制了思想、破坏了文化 三、秦始皇的暴政: 2、急 建长城: 伟大建筑 暴政见证 五年 40多万民工 辽东 临洮 全长一万多华里 三、秦始皇的暴政: 3、大 兴土木: 阿房宫、骊山陵 200多万人 /年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 阿房宫赋 三 6、、秦始皇的暴政: 1、 焚书坑儒: 2、急建长城: 3、大兴土木: 4、刑法严酷: 5、赋税沉重: 暴政 前 209年 秦末农民战争 前 207年 秦亡 评价秦始皇 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 : 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 史实 1、是否有利 国家统一 ; 2、是否保持 政治 安定; 3、是否促进 经济 发展; 4、是否促进 文化 繁荣; 5、是否促进 民族融合 ; 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参考答案: 1、 完成统一,结束分裂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2、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3、 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4、 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压制人民; 5、 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6、 大兴土木、赋税沉重、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速亡。 秦始皇 创建制度 智慧的君主 全面统一 远见的君主 知错就改 理智的君主 焚书酷刑 残暴的君主 大兴土木 贪婪的君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