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四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ppt课件(3)内容摘要:
1、第二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列举 “ 贞观之治 ” 的主要表现; 2、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 一、隋朝的灭亡和唐朝的建立 ( 618年)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曾出现了开皇之治。 但仅仅到了他儿子隋炀帝杨广的时候,隋朝便也步了秦朝的后尘,二世而亡了。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实行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隋朝以后建立起来的是唐朝,李渊于 618年建立唐朝,随后其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禅位,成为大唐盛世的奠基者。 二、玄武门之变 旧唐书 卷六四 李建成传 : 武德九年( 626 2、年)六月三日, 李世民 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 高祖省之愕然,报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 ”四日,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 建成、元吉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 太宗随而呼之,元吉马上张弓,再三不彀。 太宗乃射之,建成应弦而毙,元吉中流矢而走,尉迟敬德杀之。 三、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 1)政治方面:重用贤能,选官不避亲仇,用人扬长避短;虚怀纳谏。 ( 2)经济方面:以“存百姓”思想为指导,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 3)思想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慎用刑法,仁义为本;完善科举,提高进士科地位。 ( 4)民族关系方面: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对不同的 3、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 5)对外关系方面: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四、“贞观之治”的表现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 政治清明 1、重用贤能,“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 2、用人扬长避短; 3、善于纳谏。 魏 征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已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 社会安定 囹圄常空,外户不闭。 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 4、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太宗皇帝 生产发展 马牛布野,粮价低廉 文化繁荣 进士科人才济济,科举制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民族团结 设置羁縻府州:厥归附唐朝后,唐在当地设羁縻府州,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可以世袭。 后成为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尊请唐太宗为“天可汗”,他们的后嗣由唐册封。 设置机构:唐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 和亲: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请求与唐通婚,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和亲。 文成公主带去种子、工匠、书籍和冶金技术、中原文化。 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关系。 加强了唐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5、,也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有利的条件。 同时有利于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对外开放 设立专门机构鸿胪寺接待外宾; 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对各国使者,以礼相待; 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各民族的大都会,也成了世界性的大都会。 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佛教、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中国;高僧玄奘去天竺取经;朝鲜、日本僧人来唐游学,朝鲜、日本深受汉文化影响。 开放的对外政策,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也使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的辐射作用,促进了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 课堂讨论: 有的历史学家指出:唐太宗顺应国家统一的潮流,真正开创了唐帝国,他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促进经济的复苏乃至繁荣,而他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更是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人教版)历史选修四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ppt课件(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