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四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ppt课件(2)内容摘要:
1、18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 欧洲 /发现,美洲 /文明相遇,全球史观 /侵犯 B 欧洲 f 2010年上海高考题 0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 B. 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 商品经济 26在 2、 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 蒸汽机)是英国人。 ”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 B C D 儒的演变 西周末年,周王室衰落,社会秩序崩溃,儒渐渐丧失原有的地位,流落民间。 由于他们都是掌握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家,所以还可以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以教书、相礼谋生,成为社会上最早一批从事自由职业的文化人。 他们有专门的服饰,具备多元化的技能和专业,例如看风水、操办丧事等。 儒家与儒学的形成 儒家是先秦时期由孔子创立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学是儒家学派所持的理论观点和思想体系。 3、孔子本人是流落民间的儒,他以自己的礼制、六艺知识,传授弟子,创立了以仁、义、礼、智为基本范畴的思想体系,教人做有道德修养的君子。 他的学说在春秋时代,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学派,被称为儒家学派。 儒的由来 儒在古代指以教书相礼等为职业的人。 在西周以前,儒是官府的官员,身份崇高,他们掌管教化,通习礼乐道艺。 二单元 东西方先哲 第一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一、孔子的一生 (前 55179) 少年求礼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子曰: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这是孔子对一生的总结。 思考: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 4、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论语 为政 )对孔子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 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孔子生平 、孔子的学说 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 1:子曰:“仁者爱人。 ” 曰: “ 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 ” 论语 雍也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论语 颜渊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 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 )之。 ” 论语 为政 “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 ,必偃。 ” 论语 颜渊 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核心: 1.“ 仁”和“礼” ,“ 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 ; 2. “ 为政以德” ,以德治国 思考: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 1)主观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 2)具有进步性: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二、孔子的学说 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 (论语 卫灵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6、不知,是知也。 ”(论语 为政)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论语 为政)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 学而) ;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论语 述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为政) 当仁不让于师。 ” (论语 卫灵公) 孔子的教育思想: 1. 有教无类 ;要有恒心 ; 其它 因材施教等 1、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 八佾)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公冶长)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颜渊) 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 子罕)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卫灵公)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卫灵公) 7、往者不可谏,来 7、着犹可追。 (论语 微子)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述而)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 子罕) 1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 子罕)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子罕) 12、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13、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里仁) 14、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雍也) 15、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论语 述而) 16、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论语 季氏) 17、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 8、论语 阳货) 论语名句 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1、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孔子弟子三千,成就突出者 72人) 2、整理文化典籍,保存了古代文献 诗 、 书 、 礼 、 易 、 春秋 (五经)、 乐 (佚失) 当仁不让 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核心 内容 思想学说 哲学和政治思想 “ 仁”和“礼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 “ 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刑杀;要求体贴民情。 主张遵循周礼。 用德教化百姓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学思结合、坚持真理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文化贡献 创办私学 ; 整理文化典籍 弟子 9、三千 儒家五经 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没有人接受。 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 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 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 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 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 后来,楚国派兵来,才给他解了围。 孔子在列国奔波了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 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吗。 为什么 ?他创立的儒家学派为什么 10、后来受到推崇,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 在 55岁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 原因是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另外, 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视。 儒家学派后来受到推崇 是因为孔子“仁礼德”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 1、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 2、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 11、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3、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 君主专制政治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长期存在,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有民本思想的调节,使君主滥用权力有所遏制。 所谓的“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吏为民役”等,是中国历史上民本主义的思维定势和施政方略。 当然, 古代的“民本”、“重民”,根本上不同于近现代的民主政治,它的核心内容是为民之主或为民作主,是把民众作为君主治国的基础,而绝非让民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大事。 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无不对民心所向问题从政治层面上予以极大的关注,看成是为政者功名成败的关键。 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政治理论、政治实践重视民众政治心理、政治观念的优 12、良传统,这种传统虽有着明显的封建烙印,但仍不失为可资借鉴的古代政治文化遗产。 民本思想的历史文化遗产 水唯善下方成海 山不矜高自极天 圣人胸中有大道 得失成败在其中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社会因素,归纳儒家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春秋末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生产力 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原来为周天子所有的“公田”,逐渐转化为诸侯贵族的“私田” ,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 政治上 ,诸侯争霸兼并土地的战争日益频繁,奴隶制王权衰落,新兴封建势力日益兴起。 在 思想意识和文化上 ,“学在官府”的局面逐渐被打破。 孔子首倡“有教无类”的思想,广收弟子,宣讲儒家思想,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私学。 孔子 13、把西周以来奴隶主贵族的文化思想,改造成为以“仁”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儒学,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 同时,儒家学派诞生于鲁国,也与鲁国特定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鲁国是周代开国天子武王之弟周公旦的封地。 周公在西周王朝长期执政,这种特殊的政治地位,使鲁国成为了西周时代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另两大文化中心为周王室和商朝的故地宋国)。 春秋时代, 鲁国在文化上仍旧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 ,以致到春秋末期还享有“周礼尽在鲁”的名声。 这种文化传统对孔子有很大影响,为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 儒学在海外的影响非常大,遍及东南亚,甚至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等地。 可以说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儒学 14、的影响。 儒学对日本的影响 十九世纪上半叶前,儒学在日本思想界一直占着统治地位。 即使在明治维新后,日本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仍深受儒学影响。 在政治上,日本人着重儒家的道德自觉精神。 在企业经营上,强调和为贵的诚信精神,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就是儒家敬业乐群精神的最好体现。 在家庭观念上,日本人也特别强调孝道。 儒学对新加坡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新加坡影响很大,在修己爱人、诚信谦和、廉政公平、高度文明等方面,都表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的影响更大。 儒学对韩国的影响 自古以来,韩国对儒学 (特别是宋明理学 )的研究十分突出,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孔子:影响 孔子的文化教育思想早已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部分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将孔子的生日 9月 28日定为 “ 世界教师节 ” ; 1971年 ,美国参众两院立法确定孔子的诞辰 9月 28日为美国的教师节。(人教版)历史选修四 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ppt课件(2)
相关推荐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完成作业本上的实验记录( P2 第一题 ) (学生反馈自己的活动记录,教师进行总结,得出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师: 既然很多同学的绿豆种子都已经成功发芽了,那我们要怎么处理这些已经发芽了的种子呢。 哦,把绿豆芽种植到花盆中,放到合适的地方,让它生长一段时间。 通过我们自己试验,我们知道了绿豆种子发芽只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 度,并不需要阳光
1、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唐太宗治国思想中有关君、国、民三者关系的论述: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仇既作,离叛亦兴。
讨论交流。 回答:阐述理由。 制造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为下面的活动铺垫。 2.探究活动(一):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1. 让学生说说绿豆种子怎样才能发芽。 2.归纳学生所说的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 3.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说说可以改变什么
力是可以测量的。 并提问:根据前两个小游戏大家推想一下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 当学生提出猜测后,给予小结: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状况有关;摩擦力大小可能与物体重量的有关。 然后,引导提问:要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如何验证。 (播放 ppt,告知操作要求) 实验一 : 明确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并做实验指导示范,让学生小组讨论思考设计实验,
1、雅典卫城遗址鸟瞰图 希腊阿波罗圣地的圆形剧场 酒神剧场 雄伟的宙斯神殿遗址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人类智慧的象征。 西方古典哲學的代表柏拉图 第 2课 课标要求 : 景 和 内容 索精神 ,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 贡献。 一、柏拉图的政治活动 (思想的形成 ) (一 )出身名门 (二 )关注时代 (三 )追随名师 (四 )游历四方 伯罗奔尼撒战争战斗图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 雅典为首
1、复习提问: 1、贞观之治的表现及出现的原因 2、唐太宗完善科举制的作用 3、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4、唐太宗晚年的反省的著作 5、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6、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7、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废分封立郡县 ,管人民收赋税; 车同轨书同文, 统货币隶书行。 西临洮东辽东 ,建长城长万里; 机敏聪慧 ,出谋反隋; 强悍勇猛 ,屡立奇功。 玄武之变,袭杀亲兄; 逼父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