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上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内容摘要:
一张、实验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还记得我们上次“猜测水在哪个袋里”的活动中,是怎么知道空气在哪的。 ,我们还知道什么。 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气泡图中。 ,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 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二、空气的存在。 我们都说袋子中。教科版科学三上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相关推荐
的方法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制取液氮和液氧。 在低温下加压,把空气转变为 的液态空气,然后蒸发。 由于液氮的沸点为 196℃,液氧的沸点为 183℃,所以 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 人们将液氮和液氧分别装入 色和 色的钢瓶。 早在 18世纪,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 A.瑞典化学家舍勒 B.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 C.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学课本第 2 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学生交流,师板书。 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三、再看真的大树。 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 ,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
多少点情况。 还有更多的吗。 组织学生交流、倾听。 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说看到了什么,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能一口气说多少点情况。 注意:做到不重复的补充介绍。 再次估计。 你们再估计一下,看这幅图你最多能一口气说出多少点情况。 三、回忆在树前曾看到过什么。 过渡:难道一颗大树真的就只有这么多点情况吗。 (曾在树前看到过其他情况) 回忆: 回忆 在一颗真正的大树前。 曾经看到过什么。 数数能说出几点。
1、听力部分 一 、 听句子 , 选择与其意思相符的图片。 (5分 ) 1 _ D E C A 1 I to 2 3 I to its 4 I t 5 to 二 、 听小对话 , 回答问题。 (5分 ) ( )to A B C M: do to W: I to B ( )om A B C ( )t A B C W: M: I t. W: or M: I t C A ( )s s A B C (
1、第一课时 (1一 、 根据句意及图片提示完成句子。 1 _. 2 My om _. 3 _, t. 4 un _ 5 _。 I 、 选用方框中所给单词填空。 a, s _ 7 _ is 8 My t _ in 9 Do to _ 10 _ t _ 、 单项选择。 11 _ I _. A B t C 2 is _ A B t C t 13 _ 琴 ) He A a B C 4 _ A B C
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 教学步骤 学 习 活 动 备 注 三、回忆中的大树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同 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 是不是。 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