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上教案集内容摘要:

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思考: 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 哪些活动可能出安全事故。 哪些小动物有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 从安全考虑,我们的寻访活动需注意哪些事项,做哪些规定。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归纳:我们的寻访活 动需要做到―― 什么也不带走,什么也不留下,什么也不改变。 特别强调:珍惜生命,保护环境,注意自身安全。 借助校园平面图,分组划分区域,强调纪律、安全等。 五、校园中寻访小动物。 学生分组寻访。 教师巡视并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及时记录。 板书设计 寻访小动物 地点 名称 ⒉ 蜗牛(一) 教 学 目 (一)科学概念 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什么也不带走, 什么也不留下, 什么也不改变。 标 液痕迹。 科学词汇:触角,腹足,黏液,螺旋,螺线,应激性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科学方法:有序观察,对比联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核心价值观: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教 重难点 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有序观察活动。 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加工整理。 教学准备 教 具 学 具 蜗牛,课件 蜗牛,放大镜,棉线,玻璃片,纸杯 教 学 流 程 课前活动:寻找蜗牛,带几只蜗牛来,并请学生关注找到蜗牛的环境特点。 一、导入 同学们在课前寻访了小动物,找到了蜗牛,你是在哪里找到蜗牛的。 学生介绍交流:草丛中,花坛边„„ 小结:通过这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这就 是适合它生存的生活环境。 今天,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观察了解蜗牛。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谈话:你是否观察过蜗牛。 你对蜗牛有多少了解。 请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印象中的蜗牛。 蜗牛是我们所熟悉的小动物,为了更好地了解它,我们还需对它进行细致地观察。 我们该如何观察蜗牛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交流汇报,小组间质疑补充。 教师概括(借助 PPT强调): ①按一定顺序观察,由整体到局部,由头到尾; ②观察要耐心,要安静; ③看不清楚时,可借助放大镜; ④如实记录发现,可写可画。 学生观察蜗牛,记录发现,提出新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汇报交流(利用 PPT课件,进行讲解): ①蜗牛的身体可分为头、腹、尾,背上有一个壳; ②头上有两对触角,一长一短,长触角顶端有眼睛; ③腹部柔软,用于爬行,爬行时会分泌出黏液; ④壳上有一圈圈的螺线,按螺线方向可分为左旋和右旋。 ⑤用小棒触碰蜗牛身体,它会收缩身体或触角,会有反应。 交流:观察过程中的新问题。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蜗牛的运动很有特点,为了更清楚地 看到蜗牛运动时的特点,你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交流方法。 小结归纳: ①使蜗牛在透明杯子或玻璃片上爬行,可以方便我们观察。 ②给予蜗牛适度的刺激,了解它对刺激的反应。 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汇报交流: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蜗牛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 ①蜗牛的足叫腹足,是它的运动器官; ②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 条很浅的印痕,是它分泌的黏液。 思考:这些黏液有何作用。 讲解:黏液可以润滑腹足,保护身体,帮助爬行。 ③蜗牛爬行时能看到体内有波浪状的物质在流动。 了解蜗牛的爬行本领。 ①提问: 蜗牛能在各种物体上爬吗。 蜗牛能在哪些物体上爬呢。 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是怎样的呢。 ②学生交流。 ③ 蜗牛不光能在平面上爬行,还能在各种物体表面上爬行,本领可高了。 让我们来见识一下蜗牛的爬行本领。 方法指导:将蜗牛分别放在树枝、棉线上,待放平稳后,再松手,不要离桌面太高,以免摔伤蜗牛。 ④学生将蜗牛放在树枝上,棉线上,观察了解蜗 牛的爬行本领。 四、饲养蜗牛 谈话:通过今天的观察,我们更加了解了蜗牛的身体特征和运动特点。 蜗牛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让我们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寻找吧。 思考:如何饲养蜗牛。 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要求观察并记录蜗牛的生活情况,了解它的吃食、排泄等方面的特点,为下节课教学作好准备。 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⒊ 蜗牛(二) 教 学 目 标 (一)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与休眠、呼吸、吃食与排泄。 科学词汇:休眠,气孔, 排泄,繁殖 (二)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记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核心价值观:细致观察,发现细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 教 具 学 具 蜗牛,有孔的菜叶 蜗牛,放大镜,杯子,水,菜叶等各种食物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复习回顾蜗牛的身体特征,运动特点。 二、交流饲养蜗牛的经 验和发现 经过一周的饲养,同学们一定有了更多的发现,让我们交流一下在饲养蜗牛时的发现和遇到的困难。 学生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和经验。 教师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从书上看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摘录重点进行板书。 探讨解决如何唤醒蜗牛的问题。 ① 提问:我们也曾发现,想观察蜗牛时,可它却躲在壳里睡觉,怎么让它醒过来活动以 便于我们观察。 谁有此方面的经验。 ② 学生介绍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 教师小结:放入常温冷水中几分钟,可唤醒蜗牛。 因为蜗牛是用肺 呼吸的,尽管它休眠了,但还在呼吸。 当我们把它放入水中之后,蜗牛由于呼吸受到阻碍,就会结束休眠开始活动,并且努力爬出水面。 ④ 今天带来的蜗牛,如果正在休眠,请尝试一下用此方法唤醒它。 学生实践操作:唤醒蜗牛。 三、观察蜗牛吃食 你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你发现它爱吃什么食物。 它是怎样吃食物的。 学生交流饲养过程中关于“蜗牛进食”的发现。 讨论:蜗牛长牙齿吗。 提供放大镜,要求将蜗牛轻轻地放在菜叶上,观察它怎样吃菜叶。 蜗牛除了爱吃菜叶,还吃其他食物吗。 用什么办法来了解蜗牛的食物有哪些。 ① 学生 讨论,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方法; ② 归纳小结;在一只蜗牛的周围,等距离地放着菜叶、苹果、梨、橘子、面包等食物,观察蜗牛会朝哪个方向爬行。 ③ 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四、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在蜗牛吃食时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学生交流,发现蜗牛排泄粪便。 指导再次细致观察,从什么地方排泄。 如何排泄。 粪便是怎么样的。 学生交流汇报。 你有观察到蜗牛的呼吸吗。 观察指导: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当蜗牛的身体扭动时,就能看到壳的上部出现一个小孔,这就 是蜗牛的呼吸孔。 五、继续观察蜗牛 对于蜗牛,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讲述。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同学们想了解更多关于蜗牛的秘密,需要你在继续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去观察,去发现。 布置课外任务:继续饲养蜗牛,进行观察,更深入地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板书设计 蜗牛(二) 吃菜叶, 会排泄, 会呼吸(气孔) ⒋ 蚯蚓 教 学 目 标 (一)科学概念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科学词汇:蚯蚓,环带,肛 门,应激性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科学方法:观察,画图记录,维恩图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核心价值观:了解蚯蚓特征,与蜗牛进行比较。 教 重难点 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 具 学 具 蚯蚓 蚯蚓,放大镜,水盘 教 学 流 程 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提醒 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蚯蚓,捉到蚯蚓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使学生对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一、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你在哪里找到了蚯蚓。 学生交流。 这些地方的环境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概括蚯蚓的生活环境:潮湿的地下。 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更方便地找到蚯蚓。 学生交流。 小结:利用蚯蚓的粪便。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每组提供装有蚯蚓的盒子。 讨论如何观察蚯蚓,引导联系蜗牛的观察活动,思考观察的顺序,记录的方法。 交流汇报。 小结。 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身体。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予指导,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环节、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观察完毕,整理材料,汇报交流。 蚯蚓的身体是怎样的。 身体柔软,身体分节,有环节和刚毛,一端有口,一端有肛门。 教师补充介绍: ①如何区分口、肛门; ②环带的繁殖作用。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 提问:蚯蚓是怎样爬行的。 与蜗牛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概括小结: 蜗牛的运动整体上是爬行,腹足如 波浪般前进,而蚯蚓的运动整体上是爬行,身体是伸缩前进。 四、观察蜗牛的反应。 观察蚯蚓时,如果碰到了它的身体,它会有什么反应吗。 学生交流。 体会:用笔尖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观察它的反应。 小结,蚯蚓对外界刺激会有反应。 蚯蚓会游泳吗。 如果将蚯蚓放入水中,它又会有什么反应。 试验:提示操作要求,不可长时间放在水中。 观察蚯蚓的反应。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整理材料,交流表述:将蚯蚓放入水中, 蚯蚓会拼 命向盘子的边沿爬行,试图脱离水中的环境。 教师小结,解释原因:蚯蚓不能适应水生的环境。 生活中的现象:为何 夏天暴雨过后,蚯蚓往往爬出地面。 五、 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上两节课我们观察了解了蜗牛,今天我们观察了解了蚯蚓。 这两种小动物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小组讨论,填写维恩图。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归纳补充: 蜗牛的特点是生活在地面潮湿之处,有壳, 身体柔软,有触角和眼睛,吃菜叶等食物,会排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蚯蚓的特点是生活在地下,身体有环节,柔软 ,吃落叶等食物,会排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它们的相同点是: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 六、我们通过饲养蜗牛,发现了很多的秘密,如果我们也将这些蚯蚓饲养一段时间,一定也能发现许多关于蚯蚓的秘密。 建议:课后继续饲养蚯蚓,观察了解它的生活习性。 ⒌ 蚂蚁 教 学 目 标 (一)科学概念 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 6 只脚。 科学词汇:蚂蚁,昆虫,信息素,触角 (二)过程与方法 用图画 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 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科学方法:实地考察,画图记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