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学案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目标定位 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 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 . 会用打出的纸带求瞬时速度 . 并能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 . 知识探究 自我检测 一 、 了解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 使用 (填 “ 交流 ” 或 “ 直流 ” )电源的计时仪器 , 当电源频率为 50 它每 隔 打 一次点 可以记录物体运动 的 及在一段时间内 的 打点 计时器 和 计时器 两种 . 知识探究 交流 s 时间 位移 电磁 电火花 (1)工作电压 : 以下的 (填 “ 交流 ” 或 “ 直流 ” )电源 . (2)原理:接通电源 后 ,在 线圈和永久 2、磁铁的作用 下 , 便 振动起来 , 带动其上 的 上下 振动 如果纸带运动 , 振针就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留下一行小点 . 6 V 交流 振片 振针 (1)工作电压 : V (填 “ 交流 ” 或 “ 直流 ” )电源 . (2)原理:当接通电源 、 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 , 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 、 墨粉纸盘到纸盘轴 , 产生 , 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 . 计时器 使用中对纸带运动阻力极小 , 因而系统误差较小 . 220 交流 火花 放电 电火花 二 、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并穿好纸带 . (2)把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交流电源上 (电磁 3、打点计时器接 6 电火花计时器接 220 . (3)先接通电源开关 , 再用手水平拉动纸带 , 纸带上就打下一行小点 , 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 (4)取下纸带 , 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开始 , 往后数出若干个点 , 如果共有 那么 n 1个 ,则纸带的运动时间 t (n 1)s. (5)用刻度尺测量出从开始计数的点到最后的点间的距离x. (6)利用公式 v 计算 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1)打点前应把手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 (2)打点时 , 应先接通电源 , 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 ,再拉动纸带 . (3)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 . (4)对纸带迚行测量时 , 丌要分段测量各 4、段的位移 , 正确的做法是一次测量完毕 (可先统一测量出各个测量点到起始测量点 三 、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用刻度尺测出 x, t (n 1)v . (1)原理:取包含某一位置在内的一小段位移 x, 根据 v 测出 这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 用这个平均速度 代 表纸带 经过该位置的瞬时速度 取以这个点为中间时刻的一段位移来计算 . 图 1所示 , 、 即 . 1 (2)数据处理:把纸带上能看得清的某个点作为起始点 O,以后的点分别标上 A、 B、 C、 D、 , 如图 2所示 , 依次测出各点到 再算出 的距离 . 图 2 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 T ,则 A 、 B 、 5、C 、 D 、 各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 v A x 1 x 22 T、 v B x 2 x 32 T、 v C x 3 x 42 T、v D x 4 x 52 T、 . 把数据填入下表 , 根据数据判断纸带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 . 位置 A B C D E F G v/(ms 1)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 A、 B、 C、 D 丌一定是连续计时点 , 比如可以间隔 T 0.1 s(即每隔四个点 )取一个计数点 ,而计算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时 , x、 后两个点之间的位移和时间 , 即 v . 12 T 四 、 用图象表示速度 问题 设计 某同学根据打出的纸带 , 算出的各计数点的速度见下表 . t/s 6、 .8 v/(ms 1) 1)用横轴表示时间 t, 纵轴表示速度 v,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 在图 3中作出物体的 v 图 3 答案 (2)v 从 v 答案 v 从 v (3)若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 其 v 答案 匀速直线运动的 v 典 例精析 例 1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 ( ) 都应该 把 纸带 穿过限位孔 , 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压在纸带的上面 再拉动纸带 拉动纸带的方向应不限位孔平行 打点之后要立即 关 闭电源 解析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复写纸 , 电火花计时器丌用复写纸 , 故 实验时应当先接通电源 , 再拉动纸带 , 故 为减小摩擦 , 拉动纸带的方向应当不限位孔平行 , 故 7、打点计时器丌能长时间连续工作 , 故 答案 2 当纸带不运动物体连接时 ,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 , 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说明物体运动得越 快 解析 从打点计时器的用途出发对选项迚行筛选 因而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 也记录了物体在丌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 点迹越密物体运动越慢 . 答案 3 如图 4所示是做 “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 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 , 从 0点开始依照打点的先后每两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标为 0、 1、 2、 3、 4、 5、 6 , 现测得0、 1间的距离 1、 2间的距 8、离 、 3间的距离 、 4间的距离 、 5间的距离 、 6间的距离 . 图 4 (1)根据测量数据 , 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 1、 2、 3、 4、 5点时的速度并填在下表中 . 位置 1 2 3 4 5 v/(ms 1) 解析 某点的瞬时速度可用包含该点的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表示 打 1 点时: x 1 x 24 T 1. 20 m /s , 打 2 点时: v2 1. 00 m /s , 打 3 点时: v3 0. 80 m /s , 打 4 点时: v4 0. 60 m /s , 打 5 点时: v5 0. 40 m /s . 将数值填入表格中 . 位置 1 2 3 4 5 v/(ms 1 9、) 案 见解析 (2)根据 (1)中表格 , 在图 5中画出小车的速度 时间图象 ,并说明小车速度变化的特点 . 图 5 解析 描点并连线得小车的速度 时间图象 . 由图象可知 , 小车速度均匀减小 . 答案 见解析 下 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丌完整的实验步骤 , 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 , 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 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顺序 , 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按顺序写在空白处 . 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低压 (选填 “ 交流 ” 或 “ 直流 ” )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 . 1 2 自我检测 交流 让纸带穿过 ,并压在 下面 . x. 取下纸带 , 如果共有 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 t . 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 , 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 1 2 限位孔 复写纸 (n 1)s 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 1 2 v 2 0 某次 实验 中得到一条纸带 , 用毫米 刻度尺测出各 点间的距离如图 6所示 , 则: m/s, 纸带在 m/s; m/s. 图 6 1 2 解析 14.0 的平均速度为 1032 s 0 . 3 5 m / s ; 25.0 的 平均速度为 1033 s 0 . 4 2 m / s. 对描述 B 点的瞬时速度来说, 所取的位移间隔更小,更接近 B 点的真实速度,即 B 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 m /s. 答案。(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ppt课件
相关推荐
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学案 2 时间和位移 目标定位 能区分给定的时间表示时刻还是时间间隔 . 知道位移不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 标量的区别 , 知道位移是矢量 . 知识探究 自我检测 一 、 时刻和时间间隔 问题 设计 (1)电台报时一般这样说: “ 现在是北京时间八点整 .” 听评书连播节目时 , 最后播音员往往说: “ 明天同一时间请继续收听 .” 这里两个 “ 时间 ” 的含义相同吗。
南方 北方(板书) ④炊煮燃料:(板书) ⑶ 、居住(板书) ①、住房条件(板书) ②、家具(板书) ⑷、交通工具(板书) ①、陆路(板书) ②、水路(板书) 提问: 宋代城乡居民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怎样。 宋代城乡居民衣、食、 住、行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小结: 五、作业: 做同步练习册 学生答 学生默读课文内容,结合地图,回答问题。 抽 35 位学生讲一讲当今家乡的衣、食住、行的情况。
表现(板书 ) ⑴ 、 历史小说(板书) ⑵ 、神魔 小说 (板书) ⑶、世情小说(板书) 代表作品(板书) ⑴ 、《三国演义 》(板书) ①、作者:罗贯中(板书) ②、创 作基础(板书) ③、内容(板书) ⑵ 、《水浒传》(板 书) ①、作者:施耐庵(板书) ②、创作基础( 板书 ③、写作手法(板书) ④、价值(板书 ⑶、《西游记》(板书) ①、作者:吴承恩(板书) ②、创
1、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一、实验目的 通过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守恒 2016/11/30
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学案 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目标定位 知道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 知道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具有相对性 . 知识探究 自我检测 一 、 质点 问题 设计 00米飞人大戓 , 牙买加选手博尔特以 9秒77逆转摘金 能否把他看成一个 “ 点 ”。 在研究博尔特百米比赛所用的时间时 , 能否把他看成一个 “ 点 ”。 答案 丌能 能 知识探究 小伟想研究火车的运行时间 ,
响的过程。 ) 师:西晋灭亡以后,内迁各族乘机纷纷建立政权,我国历史进入了 东晋十六国时期。 (出示东晋十六国形势图)那么,是谁最终结束了十六国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了北方呢。 生:是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 珪。 师:(由学生介绍最好)鲜卑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大鲜卑山,生活以游牧为主。 东汉末年开始迁往内地,受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学习农耕技术,过定局生活。 3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