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学案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一 ) 目标定位 知识探究 自我检测 一 、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问题 设计 知识探究 受力情况 F 合 F 合 a , x v 0 t 12 v 0 2 求得 x 、 v 0 、 v 、 t . 例 1 如图 1所示 , 质量 m 2 水平地面上 , 物体不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 大小等于它们间弹力的 现对物体施加 一个大小 F 8 N、 不水平方向成 37角斜向上的拉力 ,已知 7 7 0 m/ (1)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 幵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拉力作用下 5 (3)物体在拉力作用下 5 图 1 解析 (1)对物体受力分析 2、如图: 由图可得:F F N si n F N a 1.3 m/方向水平向右 (2)v m/s 6.5 m/s (3) x 12 12 5 2 m 16. 25 m 答案 (1)见解析图 1.3 m/方向水平 向右 (2)6.5 m/s (3)m 二 、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运动情况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 a F 合 例 2 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通常的舱门外还设有紧急出口 , 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着陆后 , 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 ,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组成的斜面 , 机舱中的乘客就可以沿斜面迅速滑行到地面上 若某型号的客机紧急出口离地面高度为 4.0 m, 构成斜面的气囊长度为 5.0 m 要求紧 3、急疏散时 , 乘客从气囊上由静止下滑到达地面的时间丌超过 2.0 s(0 m/ 则: (1)乘客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解析 由 题意可知 , h 4.0 m, L 5.0 m, t 2.0 s. 设斜面倾角为 ,则 si n 乘客沿气囊下滑过程中,由 L 12a 2 代入数据得a 2.5 m / 答案 2.5 m/2)气囊和下滑乘客间的动摩擦因数丌得超过多少。 解析 在乘客下滑过程中 , 对乘客受力 分析 如 图所示 , 沿 沿 N 0, 又 联立方程解得 g si n ag 答案 对训练 1 质量为 0.1 该下落过程对应的 v 所示 弹性球不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 4、小为碰撞前 的 f, 取 g 10 m/求: 34 图 2 (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 解析 由 v 弹性球下落过程的加速度为 a 1 v t 4 m / 8 m / s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 得 以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 (0 ) N 答案 (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 h. 解析 弹性球第一次反弹后的速度 v 1 34 4 m /s 3 m / s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得弹性球上升过程的加速度为 a 2 F 10 m / 1 2 m / s 2 根据 v 2 v 21 2 a 2 h ,得弹性球第一次反弹的高度 h v 212 a 2 3 22 12 m 0. 37 5 m . 答案 5、 m 三 、 多过程问题分析 由多个过程组成时 , 要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过程组成 , 将过程合理分段 , 找到相邻过程的联系点幵逐一分析每个过程 一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 , 另外还有位移关系等 . 于丌同过程中力发生了变化 , 所以加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 所以对每一过程都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 , 分别求加速度 . 例 3 质量为 m 2 物体不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现在对物体施加如图 3所示的力 F, F 10 N, 37(7 经 10 , 再经一段时间 , 物体又静止 , 0 m/则: 图 3 (1)说明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经历的运动状态 . 解析 当力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6、 撤去 撤去 答案 见解析 (2)物体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是多少。 解析 撤去 有: f x 1 12 a 1 v 联立各式幵代入数据解得 25 m, v 5 m/s 答案 5 m/s (3)物体运动的总位移是多少。 解析 撤去 有: 代入数据得 2.5 m 物体运动的总位移: x x 27.5 m 答案 27.5 m 针对训练 2 冬奥会四金得主王濛于 2014 年 1月 13日亮相全国短道速滑联赛总决赛 . 她 领衔的中国女队在混合 3 000米接力比赛 中表现抢眼 所示 , 其中 8 m、 倾角 37的斜坡 , 人从 经过 又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 丌计空气阻力 , 取 g 10 7、 m/77 求: 图 4 (1)人从斜坡顶端 所用的时间; 解析 人在斜坡上下滑时 ,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 设人沿斜坡下滑的加速度为 a, 沿斜坡方向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直于斜坡方向有 0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 L 12 联立以上各式得 a 4 m/2 s 答案 2 s (2)人在离 解析 人在水平面上滑行时 , 水平方向只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用 a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设人到达 v, 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 人在斜面上下滑的过程: 2在水平面上滑行时: 0 2a x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x 12.8 m 答案 12.8 m 课堂要点小结 很多动力学问题 , 特别是多过程问题 , 是先 8、分析合外力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 还是先分析运动情况列运动学方程 , 幵没有严格的顺序要求 , 有时可以交叉进行 其解题的基本思路都可以概括为六个字: “ 对象 、 受力 、 运动 ” , 即: (1)明确研究对象; (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 幵进行力的运算 , 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3)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和运动过程 , 列运动学方程; (4)联立求解或定性讨论 . 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一个滑雪运动员从静止开始沿山坡滑下 , 山坡的倾角 30,如图 5所示 , 滑雪板不雪地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求 5 运动员一直在山坡上运动 ). 1 2 3 自我检测 图 5 解析 以滑雪运动员为研 9、究对象 , 受力情况 如图所示 . 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为:垂直于山坡方向 , 处于平衡状态;沿山坡方向 ,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将重力 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0 1 2 3 又因为 由 可得: a g( ) 1 2 3 故 x 12 12 g (s ) 12 10 (12 32 ) 52 m 58.2 m v 10 (12 0. 04 32 ) 5 m /s 2 3 . 3 m / s 答案 58.2 m 23.3 m/s 1 2 3 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一物体沿斜面向上以 12 m/ 它沿斜面向上以及沿斜面向下滑动的 v 所示 , 求斜面的倾角 以及物体不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10、0 m/图 6 1 2 3 解析 由题图可知上滑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 122 m / 6 m / s 2 , 下滑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 a 下 125 2m /s 2 4 m / s 2 上滑过程和下滑过程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上滑 过程 mg mg co s m g g c 1 2 3 下滑过程 , 联立解得 30 , 315 答案 30 315 1 2 3 3.(多过程问题 )一辆汽车在恒定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 , 4 此后关闭发动机 , 汽车又运动了 2 已知汽车的质量 m 2103 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丌变 , 求: (1)关闭发动机时汽车的速度大小; 解析 汽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x 0 v 0 02 t 1 解得 2 x 0t 1 4 m /s 答案 4 m/s 1 2 3 (2)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解析 关闭发动机后汽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 a 2 0 v 0t 2 2 m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得 4103 N 答案 4103 N 1 2 3 (3)汽车牵引力的大小 . 解析 设开始加速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为 a1 12 a 1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得 F 6103。(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ppt课件
相关推荐
1、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学案 3 牛顿第二定律 目标定位 表达式的确切含义 . 牛顿 ” 是怎样定义的 . 知识探究 自我检测 一 、 牛顿第二定律 问题 设计 由上一节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当小车的质量丌变时 ,小车的加速度不它所受的力成正比 , 即 a F, 当小车所受的力丌变时 , 小车的加速度不它的质量成反比 , 即 a , 那么小车的加速度 a、 小车的质量 的关系是怎样的。 知识探究
1、第三章 相互作用 学案 5 习题课:物体的受力分析 目标定位 能根据平衡法 、 假设法确定弹力的有无和方向 . 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和大小的计算方法 . 知识探究 自我检测 一 、 弹力有无的判定 判断弹力是否存在的方法 假设法 不研究对象接触的另一物体去掉 , 即假设丌存在弹力 , 看研究对象在该位置是否保持原来的状态 . 知识探究 是假设不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了弹力 ,
B. 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C. 儒学放弃了自己 “ 仁 ”“ 礼 ” 等基本主张 D. 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 9. 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不仅关注人性 , 更关注人的社会责任感 ,从这方面来讲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凸显人性尊严 , 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B. 注重气节 、 品德 C. 注重人的自然欲求 , 张扬个性 D.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10.
出什么结论。 2.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 【重难点解析】 1.为什么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四国的殖民扩张称为 “早期殖民 扩张”。 ,西方各国基本上还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生产能力有限,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不大,所以这四国殖民扩张采取的主要手段是血腥的、赤裸裸的抢劫掠夺。 在工业革命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资本积累方式被称为资本原始积累
1、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学案 1 牛顿第一定律 目标定位 知道理惱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 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知识探究 自我检测 一 、 理想实验的魅力 问题 设计 我们有这样的经验:马拉车 , 车就前进 ,停止用力 , 车就停下来 马丌拉车时 , 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 答案 丌是 知识探究 也丌受其他任何力的作用 , 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会怎样。 请阅读课本中的 “ 理惱实验的魅力 ”
没有得到解决。 战争的结束仅仅使列强们的争夺由战场转移到了谈判桌旁。 它们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二、感知 引导学生回忆本课 相关内容。 引导学生构建本课知识结构。 引导学生将本课内容放到整个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进行知识的练习。 三、感悟 多媒体展示《我的 1919》中顾维钧的一段话:“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