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3-1物理 2.6《第2课时-实验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2课时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 学会使用螺旋测微器 2 理解该实验的原理 3 掌握实验操作 , 会处理数据 一 、 实验目的 1 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以及正确读数 2 学会使用螺旋测微器以及正确读数 3 掌握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方法 二 、 实验原理 1 螺旋测微器 (1)构造原理:螺旋测微器是测量长度的仪器之一 在实验中常用它测量小球的直径 、 金属丝的直径和薄板的厚度等 用它测量长度 , 可以精确到 还可以估读到 毫米的千分位 ), 因此螺旋测微器又称为千分尺 下图所示是常用的螺旋测微器 它的小砧 固定在框架 旋钮 D、 微调旋钮 D和可动刻度 E、测微螺杆 通过精密螺纹套在 精密螺 2、纹的螺距是 0.5 即每旋转一周 , .5 0等份 每一等份表示 0.1 即可动刻度每转过 1等份 , 因此 , 从可动刻度旋转了多少个等份就知道长度变化了多少个 (2)使用方法: A 找出零误差 测物前将两小砧并拢 , 如果可动刻度的零刻线正好在固定的零刻线上 , 零误差为零;如果可动刻度的零刻线在固定零刻线之上 应在读数中加上 n(, n( b 将待测物体放在两小砧之间 , 旋动旋钮直至可动小砧快靠近被测物体时 , 改用微调调至可动小砧紧靠物体 , 当听到 “ 咔咔 ” 声后 , 止动 , 即可读数 c 待测物体长度的整的毫米数从固定刻度上读出 ,小数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 (3)注意事项: 3、a 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度线是否已经露出 b 由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必须估读一位 , 2 测金属丝电阻率的原理 用毫米刻度尺测一段金属导线的长度 l ,用螺旋测微器测导线的直径 d ,用伏安法 ( 因金属导线电阻较小采用外接法 ) 测导线的电阻 R ,由 R l,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三 、 实验器材 直流电流表 (0 )、 直流电压表 (0 3 V)、 电池 (3 V)、 滑动变阻器 (0 10 )、 长约 1 开关 1只 、 导线若干 、 毫米刻度尺 、 螺旋测微器 四、实验步骤 1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 l ,测三次取平均值 2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在不同位置 4、,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并算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 S . 3 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测得三组 U 、 I 数据,分别求出每组数据所对应的电阻值平均值 R 4 用公式 五 、 数据处理 1 金属导线直径的读数 (1)特别小心半刻度是否露出 (2)因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 可动刻度上对齐的格数需要估读 , 所以 , 若以毫米为单位的话 , 最后一位应出现在小数点后的第三位上 (3)把三个不同位置的测量值求平均值作为直径 D 2 金属丝长度的测量 (1)应测量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 (2)因为用的是毫米刻度尺 , 读数时要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别忘记估读 ); (3)把 3次测量值求平均 5、值作为长度 l. 3 电阻 方法一 、 平均值法: 可以将每次测量的 U、 再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 作为测量结果 方法二 、 图象法: 可建立 将测量的对应 U、 利用图象斜率来求出电阻值 R. 4 将测得的 R 、 l 、 d 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 d 2 R4 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六 、 注意事项 1 为了方便 , 应在金属导线连入电路前测导线直径 , 为了准确 , 应测量拉直悬空的连入电路的导线的有效长度 , 且各测量三次 , 取平均值 2 测量电路应选用电流表外接法 , 且测电阻时 , 电流不宜过大 , 通电时间不宜太长 , 因为电阻率随温度而改变 3 为准确求出 应多测几组 U 6、、 然后采用 4 滑动变阻器用限流式接法就可以满足该实验的要求 七 、 误差分析 1 测量误差: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 长度以及电流 、电压时出现读数误差 2 由于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 电压表的分流 , 造成电阻测量值偏小 (若误用内接法 , 则电流表分压影响更大 ) 3 通电电流太大 , 或时间太长 , 致使金属丝发热 ,电阻率随之变化 (2015深圳中学期中 )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 , 题 型 1 仪器读数及误差分析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时 , 可以精确到 _出图 1情况下的测量结果 _(2)已知电压表内阻约 3 电流表内阻约 1 , 若采用图 2甲电路测量 , 则 _(填“ 偏大 7、” 或 “ 偏小 ” ) 若 0 应采用 _(选“ 甲 ” 或 “ 乙 ” )的电路 , 误差会比较小 (3)某次测量时 ,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 3所示 ,则电流表示数为 _ A, 电压表示数为 _ V. 【 解析 】 (1)螺旋测微器可以精确到 固定刻度与可动刻度示数之和是螺旋测微器的示数 , 图 1中固定刻度示数为 4.5 可动刻度示数为 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 4.5 (2)采用图 2甲电路测量 , 电压表准确 , 电流表偏大 , 所以 电压表内阻约为 3 电流表内阻约为 1 , 若所测电阻为 10 , 则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 , 应选图甲所示电路图 (3)电流表的量程为 0 3 A, 8、示数为 ;电压表的量程为 0 15 V, 分度值为 , 示数为 . 【 答案 】 (1)2)偏小 甲 (3) (2014威海一模 )用螺旋测微器测一圆形工件的直径 ,情况如图所示 , 读数为 _变式训练 1析: 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中半毫米刻度线已露出 , 固定刻度读数为 8.5 中心轴线对准可动刻度上的第 37刻度线 , 可动刻度读数为 37.0 最终读数为 8.5 答案: 在 “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 的实验中 ,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 , 用米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 L, 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 5 , 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 R, 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 9、的电阻率 题 型 2 仪器选择及电路图的连接 (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 _(2)为此取来两节新的干电池 、 电键和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 A 电压表 0 3 V, 内阻 10 电压表 0 15 V, 内阻 50 电流表 0 , 内阻 D 电流表 0 3 A, 内阻 E 滑动变阻器 , 0 10 F 滑动变阻器 , 0 100 要求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 , 电压表应选 _, 电流表应选 _, 滑动变阻器应选 _ (填序号 ) 实验中某同学的实物连线如图所示 , 请指出该同学实物接线中的两处明显错误 错误 1_; 错误 2_. 【 解析 】 (1)从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上可以看出 , 半毫米刻度 10、线已经露出来 , 因此主尺上应读 0.5 可动刻度上接近第 18个刻度线 , 可以估读 所以该金属丝直径应为 0.5 (2) 由电路图知电源是两节干电池 , 电动势是 3 V,用 3 ;因为电阻丝的电阻大约为 5 , 如果把 3 电流才是 , 因此用量程是 的电流表 C;此题中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 5 ,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 应选 10 的滑动变阻器 E. 【 答案 】 (1) (2) A C E 错误 1:导线连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 错误 2:采用了电流表内接法 【 方法总结 】 实验器材的选择: (1)仪器选择的原则 安全因素:电表读数不能超过量程 , 电阻类元件电流不能超过其最大允许电 11、流 误差因素 (包括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为减小系统误差 应采用内阻小电表 , 应用内阻大的电表;为减小偶然误差电表的读数应不小于量程的 1/3.(正常情况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应指到满偏的三分之二附近 ) 耗电因素:一般较少用到 (2)变阻器的选择:除了搞清限流法和分压法外 , 在分压接法中 , 应选择电阻小而额定电流大的变阻器;在限流接法中 , 应选择电阻值与电路中其他电阻比较接近的变阻器 (3)对器材选择的一般步骤: 先找出实验中唯一性器材; 画出实验原理图; 估算待测电路中的 I、 考虑能否使电流表和电压表有较大角度的偏转; 选择合适量程的电压表和电流表 , 合适阻值的滑动变阻器 , 12、 电动势合适的电源 (2015湖北孝感高中期中 )研究小组欲测一新材料制成的均匀圆柱体的电阻率 步骤如下: (1)用游标为 2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 1, 由图可知其长度为 _(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 2, 由图可知其直径为 _变式训练 2(3)用伏安法测定该圆柱体在不同长度时的电阻 , 除被测圆柱体外 , 还有如下供选择的实验器材: 电流表 程 0 4 内阻约 50 ) 电流表 程 0 10 内阻约 30 ) 电压表 程 0 3 V, 内阻约 10 电压表 程 0 15 V, 内阻约 25 直流电源 E(电动势 4 V, 内阻不计 ) 滑动变阻器 值范围 0 15 ,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 滑动变阻器 值范围 0 2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 开关 S、 导线若干 已知该电。(人教版)选修3-1物理 2.6《第2课时-实验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ppt课件
相关推荐
1、第 8节 多用电表的原理 1 通过对欧姆表的讨论 , 进一步提高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欧姆表测量电阻的原理 了解欧姆表的内部结构和刻度特点 2 了解多用电表的基本结构 ,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 、 电流和电阻 3 会用多用电表测量二极管的正 、 反向电阻 ,并据此判断二极管的正 、 负极 , 会用多用电表探索简单黑箱中的电学元件 要点一 欧姆表 1 欧姆表
1、第 9节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1 了解多用电表的构造和原理 , 掌握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 2 会使用多用电表测电压 、 电流及电阻 3 会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中的电学元件 一 、 实验原理 1 表盘: 多用电表可以用来测量电流 、 电压 、 电阻等 , 并且每一种测量都有几个量程 外形如图 , 上半部为表头 , 表盘上有电流 、 电压 、 电阻等多种量程的刻度;下半部为选择开关 ,
衡量机器能将多少输入能量转化为有用的能量,提出了“能量转化效率”),它是 转化为有用功的能量跟输入能量的比值 有用的能量 能量的转化效率= —————— 输入的能量 二.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1.实验演示,观察现象 (1)逐渐降低的秋千 (2)手融化冰块 提出问题 (1)秋千慢慢降低说明什么。 (2)冰能自动融化吗。 这说明什么。 (3)秋千降低后能自动恢复原状吗。
保龄球动能减少的原因。 问题 2:若外力对物体做功,该物体的动能总会增加吗。 如果物体对外做功,该物体的动能总会减少吗。 做功与动能的改变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方法引导: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通过实验来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23“实验与探究”部分。 问题 3:这个实验需测量哪些物理量。 应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测量。 引导学生回答:需要测量速度
1、第 7节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1 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 2 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 应用它讨论路端电压和负载的关系 3 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进行相关的电路分析和计算 要点一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1 闭合电路组成 (1)外电路:电源外部由用电器和导线组成的电路 ,在外电路中 , 沿电流方向电势降低 (2)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 , 在内电路中 , 沿电流方向电势升高 2
1、第 10节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 理解实验原理 , 会分析实验误差 2 会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 并从图象上求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3 能根据此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出其他测量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 一 、 实验原理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以有下面三种方案求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方案 1. 伏安法测电动势 E 和内电阻 r (1) 如图甲所示,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从电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