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 3.2《辛亥革命》ppt课件内容摘要:
1、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 民主革命 第 2课 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武昌起义 (1)外因: 空前严重。 (2)内因: 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1)组织: 、 华兴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成立 ,并联合成立。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中华民族危机 清政府 兴中会 同盟会 (2)军事: 1911年 4月 , 同盟会在广州发动 , 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3)时机:湖北革命 2、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始终坚持在 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兵力空虚。 (1)1911年 10月 10日 ,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 (2)次日 , 占领武昌 , 成立 , 改国号为。 省纷纷响应 , 统治土崩瓦解。 黄花岗起义 新军 湖北军政府 中华民国 清朝 误区警示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 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 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 、 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 、 武昌起义 、 建立中华民国等;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武昌起义 , 因为发生在旧历辛亥年 ,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辛亥革命 , 即狭义上的辛亥革命特指武昌起义 3、。 二 、 中华民国的建立 (1)建立: 1912年 1月 1日 , 在南京宣誓就职 , 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定都南京 , 采用五色旗为国旗 , 改用公历 , 以_纪年。 (2)性质:是一个以 的政府。 (3)措施:颁布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 的法令和措施。 孙中山 中华民国 革命派为主体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颁布 (1)颁布: 年 3月 , 孙中山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按照立法 、 行政 、司法 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 (3)性质:是中国第一部。 (4)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 的灭亡和 _ 的确立 , 成为近代中国民主 4、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1912 国民全体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资产阶级宪法 君主专制制度 民主共和 政体 知识点拨 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 , 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 、 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 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三 、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912年 2月 12日 , 正式下诏退位 , 1912年 3月 , 袁世凯在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 _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宣统帝 北京 反帝反封 建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 5、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_ , 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辛亥革命建立了 , 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3)辛亥革命使 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4)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君主 专制政体 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共和 误区警示 (1)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 仅仅是结束了绵延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 不仅没有结束封建制度的历史 , 更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处境。 (2)辛亥革命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 因为共和 “ 徒有虚名 ” , 其实际的意义在于思想启蒙 ,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成为时代潮流。 课堂 6、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主题一 全面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止袁世凯专制独裁 (直接目的 ), 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根本目的 )。 家主权的归属及人民拥有的自由权利和义务 , 确 立起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 , 保证民主共和制度。 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 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探问题 材料 “ 中华民国之主权 , 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 、 居住 、 财产 、 言论 、 出版 、 集会 、 结社 、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 7、权和被选举权;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 , 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 、 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 , 行使司法权。 实行责任内阁制 ,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说明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立了哪些原则。 答案 主权在民; 民族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答案 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 具有否定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教方法 图示法理解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三个 “ 否定 ” 主题二 客观认识辛亥革命的成败 理由: 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 8、反帝反封建 ,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 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 也没有赶 走外国侵略者 、 废除不平等条约 , 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 理由: 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 但革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历史任务 , 并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综合 1、 2说明 ) 探问题 材料 民国建立后 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 , 男人剪辫子 、 女人放足 、 青年离家 、自由恋爱 、 神位被黜 、 洋货畅销 、 西学昌盛 这些社会生活 9、的表征 , 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 , 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 概述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 答案 推翻了君主专制;冲击了传统观念的正统地位 ,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迁;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方法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可归纳为 “ 一 、 二 、 一 ” 一个最伟大功绩: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两个没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一个重要启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1866 1925)在回忆录中说: “ 28岁那年 , 我 10、就与20多个华侨 , 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 , 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 ” 孙中山 “ 28岁那年 ” 的主要行动是 ( ) 提出 “ 振兴中华 ” 的口号 成立中国同盟会 1 2 3 4 5 6 解析 孙中山 “ 28岁那年 ” 是指 1894年 , 由此可知选 A。 905年 , 答案 A 1 2 3 4 5 6 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 , 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 , 故史称 “ 辛亥首义 ”。 这里所说的“ 首义 ” 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 1 2 3 4 5 6 解析 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止一次的武装起义 , 所以 答案 B 1 2 3 4 5 6 月颁布的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 “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 ) A.“ 唯天子受命于天 , 天下受命于天子 ” B.“ 民者 , 国之本也;国者 , 君之本也 ” C.“ (周公 )兼制天下 , 立七十一国 ,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 D.“ 天下之治乱 , 不在一姓之兴亡 , 而在万民之忧乐 ” 1 2 3 4 5 6 解析 题干中的话反映的是 “ 主权在民 ” , 与此相反的观念是君主专制 , 而选项中符合君主专制要求的是 A。 答案 A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注:一般认为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 ), 这种变化反映了 ( ) 封建制度的结束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民主平等的趋势 民族团结的重要 A. B. C. D. 解析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故排除 ; 符合题意。 B 1 2 3 4 5 6 5.“ 皇帝倒了 , 辫子剪了 , 这是 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 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 )。(人民版)必修一 3.2《辛亥革命》ppt课件
相关推荐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 政治制度 第 2课 走向 “ 大一统 ” 的秦汉政治 课标要求 知道 “始皇帝 ”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 “ 六王毕,四海一 ” (1)概况:公元前 230年至公元前 221年 ,
小结:为了具体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作者举了“地中海沿岸”和“我国榆林地区”两个例子。 这两个例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个是两三年前古代西方的事例,一个是几百年前中国的例子,时间久远,地域跨度大,充分说明沙漠对人类危害由来已久,处处存在。 从而突出了它“最顽强”的特征,唤起人们征服沙漠的紧迫感。 第一部分其实告诉人们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如何征服沙漠 沙漠既然有如此的危害
1、专题八 当今世界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学案 3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由来和发展 , 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史实 , 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课标要求 一 、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关贸总协定在调整国际贸易上难以适应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2)1994年, “ ” 达成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决定建立世贸组织。 学习探究区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1、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 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 2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三元里抗英 国发动侵华战争 , 清政府卑躬屈膝 , 中国人民自发组织起来 , 承担起反侵略重任。
1、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 民主革命 第 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 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原因 民族矛盾:鸦片战争后 ,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阶级矛盾: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
1、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 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 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 1840年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国门洞开 (1)世界: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 急需开辟更大的 _ 和原料产地。 (2)中国:国力渐衰 , 内部危机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