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ppt课件内容摘要:
1、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 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 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 1840年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国门洞开 (1)世界: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 急需开辟更大的 _ 和原料产地。 (2)中国:国力渐衰 , 内部危机严重 , 处在发生巨变的前夜。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商品销售市场 (1)1840 1842年 , 英国发动 , 通过 ,首先打开了中国大门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 186 2、0年 , 英 、 法联合发动。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3)1894 1895年 , 日本挑起中日 战争 , 清政府被迫签订 ,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 _ 程度。 (4)1900 1901年 , 发动侵华战争 , 清政府被迫签订 ,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列强的枪炮下 , 中国国门洞开 , 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 国家。 马关条约 甲午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 误区警示 (1)英国走私鸦片的主要目的在于扭转贸易逆差 , 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市场。 (2)八 3、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义和团运动高涨 ,而是西方列强企图瓜分中国 , 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镇压义和团运动只是侵略者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 二 、 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 的签订 , 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 (1) 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2)1897年德国强占。 (3)1897年 12月 , 俄国强占 和大连湾。 (4)法 、 英 、 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 , 划分 “ ”。 三国干涉还辽 胶州湾 旅顺口 租借地 势力范围 3.“ 门户开放 ” 政策 (1)提出: 1899年 9月 , 美国向列强提出。 (2)内容:承认列强在华 “ 势力范围 ” 中 4、的 , 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 “ 势力范围 ” , 使美国也能从中 “ 利益均沾 ”。 既得权益 (3)实质: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 ,由列强在中国建立 “ 国际共管体系 ”。 (4)结果:得到列强不同程度的赞同。 (5)影响:列强在中国空前激烈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 , 形成了 中国的局面。 共同宰割 知识点拨 美国 “ 门户开放 ” 政策的提出 , 暂时缓和了列强间瓜分中国的矛盾。 但中国的民族危机并没有减轻 , 反而由于列强共同宰割中国局面的形成 , 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主题一 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形式与主要内容 把 5、持中国海关行政权 , 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 同时列强还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 探问题 (1)有人说 , “ 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 , 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 ” 对此 , 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 它说明了禁烟运动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 而打开中国的市场 , 掠夺原料 、 倾销商品才是其真实目的 , 英国发动战争具有必然性。 (2)观察下图 , 联系教材 , 英国舰只使用什么为动力。 中国的舰只以什么为动力。 由此说明了什么根本问题。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海战场面 答案 英国舰只以帆力 6、 、 蒸汽机作为动力。 中国舰只以帆力为动力。 腐败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相抗衡。 材料 “ 甲午一役 , 威海水陆之防 , 既毁于日本 ”“ 东三省海防 , 奉天尤重。 自日占旅 、 大 , 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 清史稿 (3)依据材料分析 “ 甲午一役 ” 对中国主权造成的严重破坏 ,并指出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答案 威海卫军港遭日毁 , 旅顺 、 大连被日占 , 渤海 、 黄海海防尽失 , 京畿门户洞开。 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 (4)观察右图 , 在 19世纪 ,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中国哪些特权。 答案 政治:割占领土 , 侵犯司法主权 , 干涉 7、内政 、 外交等。 经济:赔款 、 开放通商口岸 、 关贸主权 、 不平等的贸易关系 、 资本输出等。 军事:领海权 、 驻军等。 教方法 不平等条约内容巧记法 南京条约 简记:割岛 、 赔款 、 开埠 、 协定关税。 巧记:五亿 (议 )港元。 “ 五 ” 指开广 、 厦 、 福 、 宁 、 上五处口岸; “ 亿 (议 )” 即议定关税; “ 港 ” 指割香港岛; “ 元 ” 指赔款 2 100万银元。 马关条约 简记:割岛 、 赔款 、 开厂埠。 巧记:一厂二亿三岛四埠。 辛丑条约 简记:赔 、 设 、 拆 、 惩 、 改。 主题二 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 (1)对 8、人民和中国文化: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 它们烧杀抢掠 , 疯狂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2)政治上: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 严重践踏了中国的领土 、 领海和司法等国家主权。 (3)经济上: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 通过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4)在列强枪炮下 , 中国国门洞开 ,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认识:列强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 ) (1)政治:闭关锁国被打破 , 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发展潮流。 (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3)思想:促使中国人民的 9、觉醒 , 开始学习西方 , 寻求救国救民之道。 探问题 材料一 (1)圆明园遗址有何历史价值。 它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答案 历史价值:圆明园遗址是英法侵略中国的罪证。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材料二 列强的步步紧逼使曾经统一富强的中国山河破碎 ,不甘的不仅仅是台湾民众 , 三元里抗英 、 左宗棠收复新疆 、义和团运动 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 、 血性 , 然而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却签订了这样的条约内容 “ 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斗争 拆除北京至大沽口沿线炮台 ” (2)材料中条约内容出自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 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 答案 辛丑条约。 影响:使中国完全 10、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教方法 图解东方的沉沦与西方的崛起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就世界大势论 , 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 “ 大势 ” 主要是指 ( ) 1 2 3 4 5 6 解析 分析题干材料 , 这里所说的 “ 大势 ” 即鸦片战争时期的西方发展趋势 , 也就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崛起 , 故 答案 B 1 2 3 4 5 6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 ,这主要是因为 ( ) 1 2 3 4 5 6 解析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 故选 A、 B、 11、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 ,均排除。 答案 C 1 2 3 4 5 6 当年谈判的会场依然保存完好;楼前的那块石碑上 , 还醒目地镌刻着 “ 今之国威之隆 , 实滥觞于甲午之役 ” 字样。 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 ( ) 1 2 3 4 5 6 解析 “ 滥觞 ” 的意思在这里是起因和起源的意思。 对日本而言 , 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 , 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 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 答案 C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 “ 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 ” 的宣传画。 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 12、打的结果是 ( ) A.“ 弱者 ” 最终灭亡 B.“ 弱者 ” 成为 “ 木偶 ” C.“ 弱者 ” 迅速恢复 , 并发展壮大 D.“ 弱者 ” 被肢解瓜分 解析 该宣传画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被痛打的 “ 弱者 ”是指清政府。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的 辛丑条约 , 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清廷成为 “ 洋人的朝廷 ” , 因此 由于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 ,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 所以 A、 答案 B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门户开放 ” 政策被列强接受而十分得意 , 认为这是 “ 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次更辉煌和更重大的胜利。 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 , 保护了未来的利益 , 使美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人民版)必修一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ppt课件
相关推荐
1、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 民主革命 第 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 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原因 民族矛盾:鸦片战争后 ,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阶级矛盾: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
1、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 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 2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三元里抗英 国发动侵华战争 , 清政府卑躬屈膝 , 中国人民自发组织起来 , 承担起反侵略重任。
1、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 民主革命 第 2课 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武昌起义 (1)外因: 空前严重。 (2)内因: 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1)组织: 、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 政治制度 第 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夏商政治形式 (1)时间:距今大约五千年前。 (2)地区: 和长江流域。 (3)突出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 、
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 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 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课标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 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新中国成立
self respected. The party made her a good teacher. 他们让他当队 长。 红色使人们吃得更快些。 大声的电影使我想要跳舞。 悲伤的电影使我想要离开。 注意 :当 make 用于被动语 态时,必须带不定式符号 to. 我恰好赶到班级。 很遗憾错过你的音乐会,但我当时不在而且不能及时赶回来。 与 make 有关的短语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