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 9.2《新兴力量的崛起》ppt课件内容摘要:

1、丏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 2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 课标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 “ 欧洲人的欧洲 ” 20世纪 50年代初 , 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二战前的水平。 (1)1951年 4月 , 等六国建立了。 (2)1958年 (也称西欧经济共同体 )和 _ (又称为原子能联营 )成立。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法国 欧洲煤钢共同体 2、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 子能共同体 (3)1967年 成立 , 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 、 人员 、 劳务和资本的 , 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欧经济一体化 , 促进和带动了 ,加快了防务合作的步伐。 欧洲共同体 自由交流 政治一体化 知识点拨 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即在于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西欧各国只有加强联合 、 协同利益 , 才能共同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 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 , 也才能够扭转与经济 、 政治大国竞争过程中的不利地位。 二 、 迅速兴起的日本 (1)把 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 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外交上坚持以 为基 3、轴 , 依赖美国的保护 ,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重视。 发展经济 日美关系 教育 (1)从 20世纪 50年代中期起 , 日本经济进入了 时期。 (2)20世纪 60年代末 , 日本成为仅次于 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1987年 ,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 (4)20世纪 80年代末 , 进入泡沫经济时代。 泡沫经济破灭后 ,经济持续低迷。 高速发展 美国 美国 (1)随着经济的崛起 , 日本企图谋求 “ ” 地位。 (2)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 力图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政治大国 误区警示 日本崛起的根本原因:日本在战后经济崛起的根 4、本原因并非美国的扶植 , 而是日本在民主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形势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 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三 、 东方巨龙的腾飞 (1)1949年 10月 1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走上 _ , 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 (2)1953年 胜利 , 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3)1978年以后 , 中国实行 ,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社会主义 道路 抗美援朝 改革开放 (1)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 常任理事国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 政策 , 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合国安理会 5、 和平外交 四 、 发展中国家的呼声 不结盟运动 、 非 、 拉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年 ,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原则:始终奉行 和 的宗旨和原则。 1961独立自主 非集团 (1)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 (2)坚持反对 、 、 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 , 维护世界和平。 (3)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 (1)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民族独立 帝国主义 新老殖民主义 霸权主义 国际经济新秩序 误区警示 不结盟的含义并不是消极的中立 , 而是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 “ 冷战 ” , 不与美苏超级大 6、国结盟。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主题一 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条件 (1)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2)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丧失。 (3)外部因素:美苏的威胁。 (4)直接原因: 1950年 , “ 舒曼计划 ” 的提出。 (1)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 , 经济联系也比较密切。 (2)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 (3)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 、 文化 、 宗教和意识形态。 (4)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5)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 探问题 材料一 图为 1986年欧共体国家制作的欧共体旗帜。 材料二 20世纪 70年代 7、 , 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 中所述: “ 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 或两个卒子 , 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 对最近的将来来说 , 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 , 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 (1)图片中欧洲共同体旗帜上 12颗星象征着什么。 12颗星组成的图形有什么寓意。 欧洲国家制作这面旗帜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象征: 12颗星象征着当时欧洲共同体的 12个成员国。 寓意: 12颗星围成一个圆形 , 它的寓意是欧洲的团结 、 统 8、一。 目的: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 , 增强人们对欧洲共同体和欧洲团结 、 统一的印象。 (2)“ 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 指的是什么。 答案 两极格局开始瓦解 , 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现。 (3) 结合史实说明 , 西欧是如何摆脱 “ 卒子 ” 地位的。 答案 西欧各国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 , 增强国力;各国加强合作 , 建立欧洲共同体;随着实力的增强 , 欧共体国家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逐步摆脱美国的控制。 教方法 图示法理解欧洲共同体 主题二 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与欧共体 、 日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的区别 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 , 它们 9、与美国在政治制度 、 生产方式 、 意识形态 、 文化传统等领域有高度的一致性 , 虽然反对美国控制 , 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 , 中间随时会有妥协。 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冲突。 而第三世界国家在历史上多数受过殖民压迫 , 它们的斗争旨在反对帝国主义 、 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 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 斗争是坚决的 、 彻底的。 欧和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 并为此参加北约组织 , 进行冷战;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 、 自主 、 不结盟 、 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 主要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 , 反对加入任何 10、军事集团。 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看 , 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的竞争到外交上的抗争 , 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斗争到经济斗争。 探问题 材料一 不结盟运动发展简况 时间 1961年 1964年 1995年 不结盟国家 25个 47个 100多个 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现代史专题 30讲 材料二 2012年 11月 9日 , 日本共同社报道 , 日美两国政府磋商于 12月修改 1997年修订的日美防务指针 , 内容将以强化冲绳西南诸岛附近的警戒监视活动的 “ 动态防卫合作 ”为主 , 重点把中国因素考虑在内。 (1)归纳不结盟运动发展的趋势如何。 它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什么。 答案 不结盟运动不 11、断发展壮大。 反映了第三世界崛起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 改变了少数大国操纵世界命运的局面。 (2)在美国 “ 重返亚太 ” 的战略中日本充当了何种角色 , 其目的何在。 答案 充当了 “ 马前卒 ” 和 “ 铁杆盟友 ” 的角色。 目的:日本对于钓鱼岛问题的解决仍寄希望于日美军事同盟的加强上。 教方法 图示法理解二战后日本的崛起及不结盟运动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月 , 法国 、 意大利 、 联邦德国 、 荷兰 、 比利时 、卢森堡六国签订了 巴黎条约 , 这意味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启动。 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的根本目的是 ( ) 1 2 3 4 5 6 解析 12、 根本目的源于欧共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欧洲煤钢共同体是一个纯粹的经济组织 , 因此欧洲开始走向联合的根本目的是增强西欧经济实力。 答案 A 1 2 3 4 5 6 “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典型的技术引进和创新型国家 , 它充分利用 后发优势 , 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本土化 , 成功建立起自己的科学体系。 ” 这说明日本的崛起得益于 ( ) 1 2 3 4 5 6 解析 解答本题主要从题干中 “ 技术引进和创新 ” “ 本土化 ” 进行分析 , 答案 D 1 2 3 4 5 6 美国总统尼克松说: “ 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 , 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 他们同美国竞争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