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1)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件内容摘要: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 政治制度 第 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夏商政治形式 (1)时间:距今大约五千年前。 (2)地区: 和长江流域。 (3)突出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 、 贫富分化的产生 、 文字的成熟 、 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黄河流域 (1)政治权力由 “ 传贤 ” 演化为 “ 传子 ” , “ ” 的制度由此开始。 (2)王权在一姓中世 2、袭 , 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1)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 实行 , 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2) 与王权相结合。 家天下 宗法制 神权 误区警示 商代虽然也有分封 , 但这些封国大部分是地方部族 , 大部分与商王朝无血缘关系 , 在商朝强大时 , 听命于商王朝 ,在商王朝衰落时 , 就会与中央对抗甚至叛乱 , 与中央的关系非常不稳定。 二 、 西周分封制 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1)分封对象:周武王将 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于各地。 (2)权利和义务:诸侯享有 权 , 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子弟 世袭统治 、 鲁 、 宋等。 (1)积 3、极: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2)消极: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 , 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误区警示 (1)分封制又称 “ 封邦建国 ” , 常缩写为 “ 封建 ” , 与马克思所论述的五大社会形态之一的 “ 封建社会 ” 含义不同。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不属于中央集权制度 , 地方 (诸侯国 )在政治 、 经济 、 军事乃至文化上都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是间接的 , 相对较弱。 三 、 西周的宗法制 照 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 维护政治联系。 (1)周天子以 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 , 为天下的大宗。 (2)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4、, 诸侯对天子为 ,在本国则为大宗 , 其地位也由 继承。 血缘宗族 嫡长子 小宗 嫡长子 长子继承制。 的亲疏 , 形成 “ 周天子 卿大夫 士 ” 这样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 血缘关系 诸侯 误区警示 嫡长子 、 嫡子 、 庶子的不同:在古代社会中 , 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嫡子是 “ 庶子 ” 的对称 , 指正妻所生之子;庶子是妾所生之子 , 有时也指正妻所生除嫡长子以外其他儿子。 周天子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主题一 分封制与宗法制 (1)分封对象的多样性 , 主要有同姓王室 , 异姓功臣 , 先代帝王后代 , 以同姓子弟为主体。 (2) 5、层层分封 , 等级森严。 (3)土地和人民是分封的主体内容。 (4)以血缘为主要纽带 , 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1)宗法制的内涵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庶之别划分大宗和小宗 ,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形成 “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 的等级关系。 从血缘上看是兄弟关系 , 从政治上看是从属关系 , 形成 “家 ” 、 “ 国 ” 一体的国家政权结构。 (2)宗法制对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的影响 积极:注重家庭建设 , 提倡尊老爱幼 , 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 , 过分重视人情关系 , 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 , 个人 6、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1)宗法制 、 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 , 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 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 (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 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 , 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3)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 , 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探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分封示意图 (1)阅读上图 西周分封示意图 分析: 分封的同姓国多还是异姓国多。 二者的分布有何特点。 以上信息说明了什么。 答案 同姓国多。 分布特点:二者交错分布 , 7、 同姓国更多地集中在相对富庶地区 , 异姓国在边远地区较多。 周王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维护周王朝的有效统治。 材料二 (2)结合上图回答 , 宗法制的基本原则及特点是什么。 答案 基本原则: 嫡长子继承 , 其余诸子分封; 等级森严: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立嫡以长不以贤 , 立子以贵不以长。 基本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维系;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教方法 用 “ 一 、 二 、 三 、 四 ” 巧记 “ 分封制和宗法制 ” (1)分封制 一个目的:巩固统治。 两点内容:土地和人民。 三个对象:王族 、 功臣 、 古代帝王后代。 四大义务:镇守疆土 、 随从作战 、 交纳 8、贡赋 、 朝觐述职。 (2)宗法制 一个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两对关系:内部:大宗与小宗的相对关系;外部:与分封制的表里关系。 三点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 周王的地位。 主题二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 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 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 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探问题 “ 夏禹家天下以后有记录可征之国史 , 凡四千余年 (公元前二二元二。 四千年中 , 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型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 , 则四千年来我民 9、族之社会政治型态之发展 , 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 , 亦即封建 、 帝制与民治是也。 从封建转帝制 , 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 , 历时约三百年。 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 , 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 ”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1)材料中的 “ 封建 ” 指的是什么阶段。 答案 我国夏商周时期 , 这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阶段。 (2)简述 “ 封建 ” 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答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 (家国一体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等级森严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具有延续性。 教方法 10、 图示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1.“ 王 ” 字三横代表天道 、 地道 、 人道 , 一竖代表能同时通达三者。 也就是说 , 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王 , 所以 “ 王 , 天下所归往也 ”。 下列关于 “ 王 ” 的说法错误的是 ( ) 皇帝 ” 出现之前 , 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1 2 3 4 5 6 解析 王权起源于父权社会 , 王权制度创建于夏朝 , 秦朝以后 ,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 不再称王。 故 A、 B、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神权与王权结合。 故 符合题意。 答案 D 1 2 3 4 5 6 骨文记录了这些活动 (见下图 )。 这最能说明中国 11、早期政治制度的哪一特点 ( ) 1 2 3 4 5 6 解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 “ 占卜 ” 的含义 , “ 占 ” 意为观察 , “ 卜 ” 是以火灼龟壳 , 以其出现的裂纹形状预测吉凶福祸。 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 , 主宰国政 , 故 排除 B、 C、 答案 A 1 2 3 4 5 6 3. 三字经 中说: “ 周武王 , 始诛纣 , 八百载 , 最长久。 ” 这反映了周朝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出现这一现象的政治原因主要是 ( ) 解析 本题考查宗法分封制的影响 , 注意关键词语 “ 稳定性和延续性 ” , 并结合史实分析各项。 1 2 3 4 5 6 B 1 2 3 4 12、5 6 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 大宗能率小宗 , 小宗能率群弟 ”。 按宗法制规定 , 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 周王室 周王正室所生之子 周王室 周王嫡长子 、嫡长孙 诸侯国 诸侯嫡长子 、 嫡长孙 卿大夫封地 卿大夫嫡长子 、 嫡长孙 A. B. C. D. 解析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规定 , 周王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 ,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 ,卿大夫的封地也是如此。 因此符合题意的是。 答案 C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全球通史 中说: “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 , 而不像西方那样 , 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1)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件
相关推荐
小组活动 提问:矩形有哪些性 质。 学生回忆,回答。 定理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 矩形的对 角线相等。 学生先独立证明上述两个定理,再进行交流。 议一议 如图,设 矩形的对角线 AC与 BD的交点为 E, 那么 BE是 Rt△ ABC中一条怎样的特殊线段
1、丏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 2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 课标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 “ 欧洲人的欧洲 ” 20世纪 50年代初 ,
1、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 阳光大道 第 2课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课标要求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 , 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经济基础: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 欧洲 迅速发展。 (2)社会条件: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 政治制度 第 2课 走向 “ 大一统 ” 的秦汉政治 课标要求 知道 “始皇帝 ”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 “ 六王毕,四海一 ” (1)概况:公元前 230年至公元前 221年 ,
1、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 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 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 1840年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国门洞开 (1)世界: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 急需开辟更大的 _ 和原料产地。 (2)中国:国力渐衰 , 内部危机严重 ,
1、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 民主革命 第 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 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原因 民族矛盾:鸦片战争后 ,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阶级矛盾: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