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2)第3课《伟大的抗日战争》课件内容摘要:
1、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 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 3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 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 , 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1931年 , 日本因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而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3)国民政府全力 “ 围剿 ”。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红军 (1)军事进攻:制造 、 、 2、 八一三事变等 , 占领 、 和华南大片领土。 (2)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 , 用活人做试验 , 并在 20个省实施 和。 (3)制造大屠杀:制造了许多 式的惨案 , 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4)其他方面:实行 “ ” 政策和殖民统治 , 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华北 华中 细菌战 毒气战 南京大屠杀 以华制华 奴化教育 教材互补 战争期间 , 日本军队用大屠杀 、 细菌战 、 毒气战等残酷手段肆意残害中国人民 ,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日本采取 “ 以华制华 ” 的策略 , 通过建立汪精卫等伪政权进行殖民统治。 日军在 3、占领区推行 “ 治安肃正运动 ” 、 “ 治安强化运动 ” 和 “ 清乡运动 ” , 进行残暴的统治。 (岳麓版 ) 二 、 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 后 , 日军不断扩大侵略。 (2)国民政府实行 政策。 (1)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抗日宣言; 1935年发表 “ ” , 号召停止内战 , 一致抗日;召开瓦窑堡会议 , 确定建立 的方针。 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 八一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东北军民:组织 , 在中共领导下发展为 _ , 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3)国民党爱国军队 、 等率军在一 二八事变中奋起抵抗日军。 东北军在保卫 的战斗 4、中 , 率全营 300官兵力战殉国。 与共产党员 联合组织 民众抗日同盟军。 抗日义勇军 抗日 联军 蔡廷锴 蒋光鼐 山海关 安德馨 冯玉祥 吉鸿昌 察哈尔 1936年 12月 , 张学良 、 杨虎城发动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 、 由分裂对峙到 的序幕。 (4)爱国民众:工人 、 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爱国学生掀起。 西安事变 合作抗日 罢工 一二 九运动 三 、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国民政府发表。 (2)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 南方八省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3)1937年 9月 ,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5、 , _ 正式建立。 自卫抗战声明书 第八路军 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 (1)正面战场:先后组织 、 太原会战 、 徐州会战等。 (2)敌后战场:中共确立 路线;开辟敌后战场 , _ 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在华北进行百团大战 , 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淞沪会战 全面抗战 陕甘宁边区 误区警示 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 , 为了发动抗日力量采取了 “ 三三制 ” 原则 ,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专政性质的政权 , 阶级基础主要是工农群众;由于不同时期的不同斗争任务 , 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并非相同 , 前者是 “ 双减双交 ” 政策 , 后者是直接没收地主的土地。 6、 四 、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1942年 1月 , 世界 阵营正式形成。 (2)中共七大的召开 1945年春 内容:制定党的任务;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 ,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 意义:为抗战胜利和 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反法西斯 毛泽东思想 中央委员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 (3)联合对日作战 1945年 7月 , 中 、 美 、 英三国发表 , 促令日本投降。 8月 , 美国先后在日本的 、 投下两颗原子弹。 苏联对日宣战 , 出兵中国东北并击溃日本。 毛泽东发表 , 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波茨坦公告 广岛 长崎 关东军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945年 8 7、月 15日 , 日本政府被迫宣布。 10月 25日 ,_光复。 中国人民反对 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条件投降 台湾 帝国主义侵略 知识点拨 抗日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首先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 , 奠定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基础;其次 , 废除了领事裁判权等列强特权。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主题一 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区别和联系 (1)抗战路线不同。 正面战场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敌后战场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 (2)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 8、。 正面战场依靠的是国民政府的正规军;敌后战场依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 和其他抗日武装 , 还有民兵。 (3)战场范围不同。 正面战场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划分成若干战区 , 阻击敌人的进攻;敌后战场在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 , 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4)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 正面战场多是大兵团的大会战 ,打的是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敌后战场基本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5)战略地位不同。 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 ,是抗战的主战场;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 ,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1)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 , 9、 它们相互依存 , 同仇敌忾 , 共赴国难 , 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2)在战略防御阶段 , 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 ,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 , 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3)在战略相持阶段 , 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 , 就没有敌后战场反 “ 扫荡 ” 的胜利;没有敌后战场反 “ 扫荡 ”的胜利 , 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 , 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到来。 (4)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 ,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探问题 材料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 6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 , 指出对日抗战中 , “ 10、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 , 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 , 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 ,组织了一系列大仗 给日军沉重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 广泛发动群众 , 开展游击战争 , 八路军 、 、华南游击队 、 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 ” (1)抗战初期 , 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哪些会战。 有何意义。 答案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 3个月的计划; 太原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平型关大捷 ); 徐州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台儿庄战役 ); 武汉会战: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 11、段。 (2)抗战初期 , 国共两党的抗战有何不同。 答案 抗战路线不同:中共实行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 , 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 即全面抗战路线;国民政府实行只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作战地点不同: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 建立敌后战场;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大型会战。 教方法 图示法理解两个战场的抗战 主题二 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 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的抗战 , 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 ,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 包括了全国各阶级 、 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 具有双重性。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 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 、 结束最晚的战场。 探问题 材料 “ 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 , 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 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 、 足智多谋的人民 ,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 ” 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 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 材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2)第3课《伟大的抗日战争》课件
相关推荐
发现。 采取组内交流的方式,产生思维碰撞。 此时我走到学生中去,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与适当的引导。 之后由学生汇报组内的发现。 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鉴于学生 对证明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对三角形内角和已经有初步认识,在教学过程设计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并亲自动手,学生以前所做的都是特殊的三角形,而且“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若 ad=bc , 则有dcba [ 如果 a,b,c,d 四个数满足 dcba ,那么ad=bc 吗。 反过来,如果 ad=bc,那么dcba 吗。 与同伴交流 点拨:比例的基本性质。 . 小组交流、讨论 若 dcba ,则有ad=bc. 若 ad=bc , 则有dcba 环节 [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线段 的比和比例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1、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 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 2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三元里抗英 国发动侵华战争 , 清政府卑躬屈膝 , 中国人民自发组织起来 , 承担起反侵略重任。
1、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 民主革命 第 2课 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武昌起义 (1)外因: 空前严重。 (2)内因: 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1)组织: 、
与 OB′重合.因为∠ AOB=∠ A′ OB’,OA=OA′ , OB=OB′,∴点 A与点 A′重合, AB 与 A′ B′重合,从点 O到 AB 的垂线OM和点 O到 A′ B′的垂线 OM′也重合. 即 = , AB=A′ B′, OM=OM′. 于是由一名学生总结 定理内容,教师板书: 定理:在同圆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弦的弦心距也相等.
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 对外关系 第 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 “ 另起炉灶 ” 与 “ 一边倒 ” (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 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