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5)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内容摘要:

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 对外关系 第 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 “ 另起炉灶 ” 与 “ 一边倒 ” (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 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 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中国从成立之日起 , 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美国 苏联 (1)“ 另起炉灶 ” :不承认 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 2、系 , 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2)“ 一边倒 ” :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 一边。 (3)“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清除 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 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国民党政府 社会主义阵营 帝国主义 (1)1949年 10月 2日 , 政府第一个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随后 , 等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 (2)1949年 12月 , 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 1950年2月 , 中苏两国签订了 以及其他一系列经济援助协定。 苏联 保加利亚 毛泽东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误区警示 “ 一边倒 ” 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 ,因 3、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 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二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1953年朝鲜停战后 , 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 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1)中印谈判: 1953年 12月 , 中国政府在会见 代表团时 ,周恩来首次提出了 “ ”。 经济建设 印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访问印 、 缅: 1954年周恩来在访问 和 时 ,一致同意以 作为指导 、 关系的基本准则。 相尊重主权和 、 互不侵犯 、 _ 、 、 和平共处。 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 成 4、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印度 缅甸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印 中缅 领土完整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基本准则 误区警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的 “ 三大政策 ” 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体现 , 但两者又有很大不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 “ 三大政策 ” 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 , 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三 、 走向国际舞台 (1)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2)中心:和平解决 问题。 (3)结果:最终达成 ,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朝鲜和印度支那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1)背景:二战后亚 5、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特点: 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成果:周恩来提出 “ ” 的方针。 (4)意义:形成万隆精神 团结一致 , 反对殖民主义 , 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 , 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 求同存异 误区警示 “ 求同存异 ” 方针的关键是 “ 求同 ” , 而不是消除差异。 亚非各国之间由于国情不同 , 确实存在差异 , 但它们在历史与现实中又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差异中寻找共性 , 减少意见分歧 , 理应成为亚非各国的共同追求。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主题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作用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 6、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 , 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 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 , 也是发展的原则 , 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 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 , 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 , 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 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 7、)半个世纪以来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 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 , 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 , 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探问题 材料 周恩来总理同有关国家总理会晤达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原则共识。 为什么能够达成这种共识。 答案 共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原因:三国历史上都曾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 都是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 都面临恢复和发展经济 、 巩固政权的任务 8、, 又都面临美苏等大国的强权政治威胁 , 都需要和平稳定 、 安全的国际环境。 教方法 巧思妙记 五项原则起睦邻,三国倡导内容新。 领土主权互尊重,互不侵犯不干政。 平等互利共和平,基本原则影响深。 主题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1)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 ,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 (2)新中国成立后 , 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提出了 “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一边倒 ” 等方针 , 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 , 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 一边倒 ”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 9、边与苏联等国结盟 , 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 , 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 、 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探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 , 为保障本国独立 、 自由和领土 、 主权的完整 , 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共同纲领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答案 维护国家主权 、 维护世界和平。 材料二 1950年 2月 , 中国总理周恩来在克里姆林宫签署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的情景。 (2)图片材 10、料说明了当时中苏两国怎样的国家关系。 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的外交方针。 这一方针的实施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答案 关系:同盟关系。 外交方针: “ 一边倒 ”。 历史意义:对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 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的政策 , 具有重要意义。 教方法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 “ 一 、 二 、 三 ”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规定: “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 , 按其内容 , 分别予以承认 , 或废除 , 或修改 ,或重订。 11、 ” 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 ) 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B.“ 另起炉灶 ” C.“ 一边倒 ” 1 2 3 4 5 6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1 2 3 4 5 6 解析 由材料中的 “ 或废除 , 或修改 , 或重订 ” , 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 ,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答案 B 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 ,这一示意图说明 ( )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 一边倒 ” 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 1 2 3 4 5 6 解析 由示意图可以看出 , 中国在此时期建交最广泛的地区是东欧 , 结合此时期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可知 , 作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 成立之初在外交关系上 , 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了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 答案 C 其主题是 “ 黄金法则 ” :“ 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 , 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 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 ) A.“ 一边倒 ” 政策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政策 1 2 3 4 5 6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根据题干引文分析 ,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须是平等对待对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