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9)第1课《美苏争锋》课件内容摘要:
1、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 1课 美苏争锋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形成基础: 确立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矛盾冲突:美苏在 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实力对比: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 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1946年 3月 , 发表 “ 铁幕 ” 演说 , 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2、。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雅尔塔体制 社会制度 丘吉尔 (1)美国的措施 1947年 3月 , 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美国遏制苏联 、 称霸全球的战略 , 即 “ ” , 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1947年 6月 , 美国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 即 ,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1949年 , 美 、 加 、 英 、 法等 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 _ , 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 公约 (2)苏联的反击措施 1947年 9月 , 苏联 、 波兰等九国共产党在波兰成立 “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 1949年 1月 3、, 苏联 、 保加利亚等 6国成立了。 1955年 , 苏联和东欧七国在华沙缔结 友好互助条约 ,通称 “ 华沙条约 ” ,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_局面的形成。 经济互助委员会 对峙 误区警示 二战后 , 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 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 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 ,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 、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分裂 背景:二战后 , 苏 、 美 、 英 、 法四国分区占领。 分裂: 1949年 , 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分裂。 (2)朝鲜分裂 背景:日本投降后 , 美苏进驻朝鲜。 分裂 4、: 1948年 , 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裂。 (3)古巴导弹危机 原因: 1962年 , 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 开始向 运送中程导弹。 结果:在美国的压力下 , 苏联撤走导弹 , _ 结束。 古巴 古巴导弹危机 热战 ” (1)朝鲜战争 概况: 1950年 , 美国操纵的所谓 “ ” , 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特点:这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 大规模 战争。 (2)越南战争 概况: 1961 1973年 , 美国在 发动战争。 特点:这是二战后持续时间 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联合国军 第一次 局部 越南 最长 知识点拨 冷战是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 5、 其突出特征是不诉诸战争。 在冷战的大环境下 , 美苏双方势均力敌 , 因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主题一 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马歇尔计划 杜鲁门主义 区别 手段 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 , 通过控制西欧 、 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是公开的反苏 ,声称要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措施 是一项具体的经济计划并付诸行动 是美国遏制苏联 、 称霸全球的宣言书 联系 条件 都是凭借美国急剧膨胀的经济 、 军事 、 科技实力而实施 目的 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 、 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 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实质 都是美国冷 6、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 , 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探问题 材料 下图是 1947年我国漫画家华君武创作的漫画 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 的一部分。 (1)该漫画是在讽刺和揭露美国的什么行动。 答案 马歇尔计划。 (2)美国真的是慈善家吗。 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答案 不是。 美国的真实意图是挟持和控制西欧 , 并联合西欧对抗苏联;同时引诱东欧各国 , 孤立打击苏联。 (3)如何理解 “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这句话。 答案 马歇尔计划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 , 其带有政治目的。 美国之所以对欧洲实施援助计划是为了复兴经济以 7、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 进而达到遏制共产主义及控制西欧的目的。 教方法 雅尔塔体制 、 两极格局 、冷战之间的关系 主题二 美国发动冷战的表现 、 目的 、 实质及影响 制共产主义。 涉别国内政 , 称霸世界。 (1)美苏冷战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 、 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 (2)美苏冷战造成部分国家的分裂。 如德国和朝鲜。 (3)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在欧洲美苏全面对抗;在亚洲导致局部战争 “ 热战 ”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在美洲 , 古巴导弹危机 , 还曾一度把人类拖进核战争的边缘。 (4)美苏全面对抗 , 进行军备竞赛 , 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但由于核恐怖和核平 8、衡 , 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探问题 材料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 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 , 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 , 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 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依据材料的观点 , 你认为应如何评价美苏冷战。 答案 应采用辩证 (一分为二 )的观点进行评价。 一方面美苏冷战使双方展开了高昂的军备竞赛 , 意识形态的斗争激烈 ,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 国际局势紧张;另一方面又应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 ,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方法 巧记 “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9、” 两大特征:以美苏对抗为标志和 “ 冷战 ”“ 热战 ” 的斗争形式。 三个步骤: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对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 )、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对经互会 )和军事上 (北约对华约 )。 四个结果:德国分裂 、 朝鲜战争 、 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 我的一边坐着一只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 , 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 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 这段讲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1 2 3 4 5 6 解析 解题关键是通过材料中 “ 俄国熊 ” 、 “ 北美野牛 ” 和“ 小毛驴 ” 的比较 , 反映出二战造成英国地位日益 10、下降 , 美苏实力不断增强 , 这就是丘吉尔观点的出发点。 与此相关的A、 故选 D。 答案 D 1 2 3 4 5 6 2.“ 杜鲁门主义 ” 出台后 , 苏联 消息报 和 真理报 分别发表社论 , 指出这是 “ 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 这是因为 “杜鲁门主义 ” ( ) 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马歇尔计划 ” 1 2 3 4 5 6 解析 1947年 3月 , 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公开宣称 , 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 表明美国公开与苏联决裂 , 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答案 A 1 2 3 4 5 6 “ 对美国来说 , 马歇尔计划达到一箭几雕的目的。 ” 这里的 “ 11、 几雕 ” 是指 ( ) 稳定了西欧经济 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支配地位 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 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 B. C. D. 解析 马歇尔计划仅是对西欧的援助计划 , 与 无关。 1 2 3 4 5 6 B 1 2 3 4 5 6 肯尼迪总统说: “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 , 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 ” 柏林墙归根结底应视为 ( ) A.“ 柏林危机 ” 的产物 B.“ 冷战 ” 时代的产物 解析 二战后由于美苏的争夺 , 德国分裂 , 成立了东德和西德 , 因此柏林墙的修建是 “ 冷战 ” 时代的产物。 答案 B 1 2 3 4 5 6 1 12、 2 3 4 5 6 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 , 在欧洲是“ 冷战 ” , 在亚洲是 “ 热战 ”。 战后美苏之间的 “ 冷战 ” 对抗并未真正爆发大战 , 其主要原因是 ( ) 1 2 3 4 5 6 解析 之所以未发生大战主要是美苏两国势均力敌 ,都拥有核武器 , 且不愿看到二战的悲剧重演。 B、 答案 A 俄罗斯 (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 )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国家。 根据所学知识 , 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他们曾经一度成了同仇敌忾的盟友 , 当把敌人打败后 , 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 美洲的古巴 、 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过他们争霸的痕迹。 也许在漫画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 1 2 3 4 5 6 的较量 中 , 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 ,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然而 , 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9)第1课《美苏争锋》课件
相关推荐
have told you so much about. So much for today. 六、 such 可以和 all、 some、 other、 another、 one、 no、 many、 any、 few、 several 等词同时修饰一个名词,但它的位置通常是放在这些词的后面,例如: All such possibilities must be considered. I
1、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 阳光大道 第 2课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课标要求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 , 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经济基础: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 欧洲 迅速发展。 (2)社会条件:
1、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 阳光大道 第 3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课标要求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 , 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革命前夜的 “ 火星 ” 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 (1)俄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 具有浓厚的 色彩
1、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 阳光大道 第 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标要求 简述 共产党宣言 的主要内容 , 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1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 深化 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 应用 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 释惑 应用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1)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资产阶级和 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预习导学 梳理 知识
图线上的点应当大致均衡地分布在图线两侧 D.个别偏离直线太远的点,应当舍去 4.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的实物连接图中 (如图 4),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都尚未连接,为了做这个实验,应 该把( ) A.电流表的正接线柱与 c点相连 B.电流表的正接线柱与 b点相连 C.电压表的正接线柱与 a点相连 D.电压表的正 接线柱与 c点相连 5.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
1、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程标准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 , 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1 . 说出十月革命的史实 , 如背景、过程和结果等。 2 . 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异同 , 掌握十月革命的新特点。 ( 重点 ) 3 . 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熟记十月革命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难点 )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