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2章电场与示波器章末总结沪科版选修3-1内容摘要:
21- mgH 解析 由动能定理知: A→B W+ mgH= 12mv2- 12mv21 所以 W= 12mv2- 12mv21- mgH 所以 A正确. 因为 U= Wq 所以 UAB= WABq = 2- v21 - 2mgH2q 所以 B 错误. 因为无法判断出电场力做功的正负,所以无法判断机械能的变化,故 C 错误. 由电场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可知 D 正确. 答案 AD 四、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 画出运动轨迹,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把曲线运动分解为直线运动,有时要特别注意末速度的分解,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等规律求解. 例 4 如图 3 所示的真空管中,电子从灯丝 K 发出 (初速度不计 ),经过电压为 U1 的加速电场加速后沿中心线进入两平行金属板 M、 N 间的匀强电场中,通过电场后打到荧光屏上的 P点处.设 M、 N 板间电压为 U2,两板距离为 d,板长为 L1,板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为 L2,已知 U1= 576 V, U2= 168 V, L1= 6 cm, d= 3 cm, L2= 21 cm,求: 图 3 (1)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偏转角 θ 的正切值; (2)电子打到荧光屏上的位置 P 偏离屏中心 O 的距离. 解析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由动能定理可得: eU1= 12mv20,所以 v0= 2eU1m 又 vy= at= eU2L1mdv0 所以 tan θ= vyv0= U2L12dU1= 168610- 22310- 2576= 724. (2)电子从平行金属板射出时,可看作从平行金属板中点沿直线射出.即 tan θ=OPL2+ L12,所以 OP = tan θ 。高中物理第2章电场与示波器章末总结沪科版选修3-1
相关推荐
1、二 辛亥革命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1 . 说出辛亥革命的过程 和中华民国建立的史实。 2 . 分析和理解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 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 难点 ) 3 . 分析认识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失败的原因。 ( 难点 )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 一、武昌起义 1 . 背景 ( 1 )
1、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程标准 1 .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 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 .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学习目标 1 . 说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2 . 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活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 重点 ) 3 .
1、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 太平天国运动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程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 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学习目标 1 . 说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金田起义、定都天京的相关史实。 2 . 比较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 ( 重点 )( 难点 ) 3 .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探究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 难点
5 哪种钢筋的质量较好 ? 三、重点难点探究 探究一 甲、乙两种水稻试验品种连续 5年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如下 (单位 : t/hm2 ), 试根据这组数据估计哪一种水稻品种的产量比 较稳定 . 品 种 第
从而, c= 0.于是, 解 设 F(x)= f1(x)- f2(x) 由定理 1 知, x∈ R(x≠177。 1),有 (2) x∈ (- 1, 1),令 x= 0,则 于是, 例 11 求证: logaxy= logax+ logay,其中 x> 0, y> 0. 证明 将 a, y看作固定常数, x看作变量,设 f(x)= logaxy- logax- logay, x∈ (0,+
性质的点电荷,才可以使三个点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 图 2 解析 由平衡条件知,点电荷必在 A、 B 之间,且带负电.设该电荷带电荷量为 Q,距 A为 r,则距 B 为 L- r,根据库仑定律,对 A、 B 列平衡方程: 对电荷 A: k4qqL2 = kQqr2 对电荷 B: k4qqL2 = k Q4q- 联立解得: r= 13L, Q= 49q. 答案 应在 A、 B 连线的中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