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ppt课件内容摘要:
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程标准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 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学习目标 1 . 说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基本事实。 2 . 理解和归纳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间的关系。 ( 重点 ) 3 . 新中国民主政治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共产党领导下的党派合作和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下的民族区域自治等民主政治的特色。 ( 2、 难点 )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1 ) 时间及地点 : 1949 年 3 月 , 在河北平山县 西柏坡 召开。 ( 2 ) 主要内容 : 党的工作必须由 乡村转移到城市 , 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 确定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 工业国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 社会主义 社会的总任务。 2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1 ) 时间及地点 : 1949 年 9 月 , 在 北平 开幕。 ( 2 ) 主要内容 : 决定采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的国名 ; 大会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等重要文件 ; 选举产生 3、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 3 . 开国大典 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 3 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 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 .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 1 ) 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 独立主权 的国家。 ( 2 ) 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 政权。 ( 3 ) 为国家 政治建设 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1 ) 背景 :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 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奠定 4、了 法律 基础和 组织 基础。 ( 2 ) 标志 : 1954 年 9 月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 ) 内容 : 确定了新中国的 国家性质 及 根本政治制度 ; 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确立了新中国向 社会主义 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 2 ) 原则 : 体现了两大原则 , 即 人民民主 原则和 社会主义 原则。 ( 3 ) 性质 : 是新中国第一部 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 ( 4 ) 意义 : 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 3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1 ) 建立 : 5、 1949 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1954 年全国人大召开后 , 人民政协代行 全国人大 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 , 但作为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 2 ) 发展 : 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 长期共存 , 互相监督 ” 的方针 ,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 预习 交流 有人认为 :随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 ? 为什么 ? 其职能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 提示 :不赞成。 在 195 6、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 ,但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继续存在并发挥着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 . 确立和完善 ( 1 ) 共同纲领规定 :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 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 ( 2 ) 1 9 5 4 年宪法 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 . 意义 : 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 当家做主 的愿望 , 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 7、结 , 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 练一练 : 1 . 判断 :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 ) 2 . 判断 : 新中国的成立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中国仍然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 ( ) 3 . 填空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统一战线 组织 , 不是国家权力机关 , 有 参政议政 的权力 , 但无决策权。 4 . 探究 : 为什么说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 参考答案 :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性质 , 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实现 “ 人民当家作主 ” 的政治制度的奠基 新中国成 8、立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 ,明确主张保留民主党派 ,不搞一党制 ,实行多党合作。 当时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有些人认为 ,自己的党派已经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历史使命 ,现在可以解散了。 毛泽东得知后 ,主张 “ 继续发展 ” 各民主党派。 ( 1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如何确立的 ? 毛泽东为什么主张 “ 继续发展 ” 各民主党派 ?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材料二 1954 年 9 月的一个早晨 ,一个梳着两条大辫子的山西女青年申纪兰 ,穿着连夜缝制的一身蓝色卡其布新衣 ,骑着毛驴去见毛主席 ,从村子到山西省长治县 ,山连山 ,沟连沟 , 9、骑毛驴走了 7 个小时 ,又坐敞篷车辗转到太原 ,又乘上火车到北京 ,最后坐着柯罗莎大客车进入中南海。 在那里 ,她和一千多名代表审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投了毛主席一票。 ( 2 ) 联系所学知识 , 指出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想想她为什么无比激动 ?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材料三 时间 重大事件 1 9 6 5 年 9 月 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 宣告了西藏自治区的正式成立。 西藏人民从此享有了自主管理本地区事务的权利 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 会后 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常委会加快了经济立法的步伐 , 相继制定了一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引导和规 10、范市场行为的法规 ( 3 ) 西藏自治区的设立有何积极作用 ?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提示 : ( 1 ) 确立 :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宣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原因 :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 ;新中国成立后 ,可以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 ,有利于执政党建设。 ( 2 )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投票选举国家领导人。 原因 :从旧社会被奴役到成为新社会的人民代表 ,参与国家管理 ,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然 “ 无比激动 ”。 ( 3 ) 满足了西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 ,实现了民族的平等 ,有利于祖国的 11、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促进了西藏的发展和繁荣。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我国民族民主政治制度的特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基本政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的民族制度。 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 1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 民主集中制原则 ; 人民选举代表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统一管理国家事务。 ( 2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是参政党 ; 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基础 ; 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 12、,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 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原则。 ( 3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 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 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 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1 2 3 4 5 1 . 1 9 4 9 年 6 月 25 日 , 奉中共中央之命 , 邓颖超带着毛泽东和周恩来邀请宋庆龄北上共商国是的亲笔信抵达上海。 1949 年 8 月 28 日下午 4 时15 分 , 宋庆龄乘坐的专列徐徐驶 入北平火车站 , 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 50 余人的热烈欢迎。 当晚 , 毛泽东还特别为宋庆龄举行了欢迎宴会。 宋庆龄此次受邀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13、议 B.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 “ 1 9 4 9 年 6 月 25 日 ” 与 “1 9 4 9 年 8 月28 日 ” ,另一关键信息是 “ 共商国是 ” ,四个选项中 ,符合这一时间信息和内容的只有 A 项。 答案 : A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1 2 3 4 5 2 . 有这样一首长诗 : “ 祖国 , 您在哪里 ? 在西藏和平解放的签字笔里 , 在雄赳赳气昂昂的雄壮歌声里 , 在新宪法散发出的阵阵书香里 ” 诗中 “ 新宪法 ” 指的是 ( ) A . 1 9 5 4 年宪法 B. 中国 14、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1 9 8 2 年宪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 :根据材料 “ 西藏和平解放 ( 1951 年 ) ”“ ( 1950 年 ) ” 等信息可以确定 “ 新宪法 ” 是指 1954 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C 、 D 三项在时间、性质上不符合题意。 答案 : A 1 2 3 4 5 问题导 学 当堂检 测 3 . 新中国成立后 , 人民政府将归绥 ( 归顺、平定之意 ) 改为呼和浩特 ( 意为青色的城 ), 迪化 ( 开导、教化之意 ) 改为乌鲁木齐 ( 意为优美牧场 )。 这说明新中国 ( ) A. 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C.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 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解析 :归绥和迪化是明清时期对少数民族地区带有民族征服意味的命名 ,人民政府改变地名的做法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政治内涵。 答案 : D 1 2 3 4 5 问题导 学 当堂检 测 4 . 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过程 , 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 ) A.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B. 新中国的建立和党的领导是民主制度的基础 C.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民 主 D. 中国只有建立。(人民版)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ppt课件
相关推荐
1、三 民主政治的扩展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程标准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 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 . 说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2 . 从国家元首、政府与议会的产生、组成和权力等方面比较法德两国政体的异同。 ( 重点 ) 3 .
1、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程标准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 , 认 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学习目标 1 . 说出新时期以来中国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主要表现。 2 . 理解新时期的中国外交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 重点 ) 3 .
体 . 第二步 :进行 抽样 . 二、基础学习交流 ( ). 1~15号的 15个球中 ,任选 3个作样本 ,按从小号到大号排序 ,随机选起 点 i0,以后 i0+5,i0+10(超过 15 则从 1再数起 )号入样 ,用传送带将产品送入包装车间前 ,检验人员从传送带上每隔五分钟抽一件产品进行检验 ,规定在某一路段随机抽一个人进行询问 ,直到调查到事先规定调查人数为止 ,通知每排 (每排人数相等
1、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程标准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 , 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学习目标 1 . 说出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 2 . 从英王、首相和议会的关系入手 , 分析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 重点 ) 3 . 从对英国社会发展和人类政治文明两个方面来切入 ,
1、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程标准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学习目标 1 . 归纳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腾飞和不结盟运动在政治上的表现。 2 . 归纳概括欧洲走向联合、日本迅速崛起的特定历史条件。 ( 重点 ) 3 . 充分理解 “ 经济发展决定政治变革 ” 的历史规律。 ( 难点 )
1、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 1 . 说出中国军民反 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2 . 理解近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强大动力。 ( 重点 ) 3 . 充分认识中国近代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 难点 )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