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ppt课件内容摘要:
1、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程标准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 , 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学习目标 1 . 说出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 2 . 从英王、首相和议会的关系入手 , 分析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 重点 ) 3 . 从对英国社会发展和人类政治文明两个方面来切入 , 正确认识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的深远影响。 ( 难点 )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 光荣革命 ” 1 . 背景 ( 1 ) 克伦威尔去世后 , 英国政局动荡 , 斯图亚特 王朝复辟。 ( 2 ) 2、 复辟王朝的统治严重威胁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 他们决定联合起来推翻复辟王朝的统治。 2 . 过程 1688 年 11 月 , 英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 威廉三世 来到英国 , 并使他成为英国国王。 历史上把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称为 “ 光荣革命 ”。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 四 五 预习 交流 图为 “ 光荣革命 ” 后联袂出任英国国王的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请问 : “ 光荣革命 ” 前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和权力有何变化 ? 提示 : ( 1 ) 革命前 ,国王掌握国家大权 ,实行专制统治 ,认为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 ( 2 ) 革命后 ,国王受到议会和法律的限制 ,议会是权力的核心 3、 ,处于主导地位。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 四 五 二、限制王权的法案 1 . 主要法案 ( 1 ) 权利法案 : 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 ; 不得侵犯议会的 征税 权 ;不经议会同意 , 国王不得组织 常备军 ; 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 言论自由 ; 未按法律程序 , 不得拘捕臣民 ; 必须定期召开 议会。 ( 2 )王位继承法 : 对王权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限制 , 并且把包括 王位继承 和 任命法官 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都掌握在议会手里。 2 . 作用 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 议会 手中 ,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 从而奠定了 君主立宪制 的法律基础。 目标导航 4、预习引导 一 二 三 四 五 三、小密室的演变 责任内阁制形成 1 . 内阁形成及发展 : “ 光荣革命 ” 之前 , 枢密院 是国王的最高咨询机构 ; “ 光荣革命 ” 之后 , 内阁 逐渐取代枢密院 , 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 1721 年 , 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成了实际上的 首相 , 议会的行政权也随之增强。 2 . 逐渐完善 : 18 世纪中叶 , 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 议会取得了对 行政权力 的监督控制权 , 国王 “ 统而不治 ” , 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 代议制 国家。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 四 五 四、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1 . 5、 背景 ( 1 ) 中世纪沿袭下来的选举制度 , 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 , 引起 工业资产阶级 的不满。 ( 2 ) 19 世纪二三十年代 , 工业资产阶级为谋求 参政权 展开了积极斗争。 2 . 1 8 3 2 年议会改革 ( 1 ) 降低对选民 高额财产 的资格限制。 ( 2 ) 重新划分选区 , 增加新兴 工业城市 的席位。 3 . 影响 :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 参政权 和 选举权 , 而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 四 五 五、英国议会中的 “ 第三院 ” 1 . 主要表现 ( 1 )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 , 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 6、缩小 , 内阁 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 夺取了议会的一部分 立法 权、财政权。 ( 2 ) 伴随着 政党组织 的日益完善 , 首相和内阁作为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 , 对 议会下院 的控制大为加强。 2 . 影响 : 英国议会的 黄金 时代已经过去 , 许多权力转向了内阁 , 内阁权力开始膨胀 ; 内阁为议会中的 “ 第三院 ” , 体现了 “ 内阁专横 ” 的政治格局和 19 世纪末的政治发展趋向。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 四 五 练一练 : 1 . 判断 : “ 光荣革命 ” 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 ) 2 . 判断 : 作为国家元首 , 英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 作为英 7、联邦首脑 , 英王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 ) 3 . 填空 : 在英国下院大选中获胜的 多数党领袖 为首相 , 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组阁 ,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 并与首相共进退。 4 . 探究 : 17 世纪 , 英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的 “ 政治革命 ” 在 “ 公民自由 ”上取得了重大成果 , 其表现是什么 ? 参考答案 : 通过权利法案 , 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一、明清内阁制和英国责任内阁制的比较分析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 明朝 ) 大学士叶向高言 :我朝阁臣 ,只备论思顾问之职 ,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 ,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8、,下侵六曹之职掌 ,终以取祸。 臣备员六年 ,百凡皆奉圣断 ,分毫不敢欺负。 部务尽听主旨 ,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 “ 光荣革命 ” 后的一段时间里 ,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 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 ( 汉诺威王朝的 ) 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 ,不谙英国事务 ,很少出席内阁会议。 时间一长 ,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 而且 ,从 1714 年之后 ,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 ,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 这样 ,内阁会议先就来事作出决定 ,然后提交国王认可。 如此 ,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 1 ) 据 9、材料一、材料二 , 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 2 ) 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本国历史发 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提示 : ( 1 ) 明朝 :不是法定的一级中央行政机构 ( 或是皇帝的顾问机构 ); 对皇帝负责。 英国 :是最高行政机构 ;对议会负责。 ( 2 ) 明朝 :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英国 :使君主立宪制更加完善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二、 18 32 年英国议会改革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1832 年议会改革前的英国议会代表制 许多原来的城市虽然已变成杳无人烟的荒村 ,仍有权 10、选派代表出席会议 ! 而新兴的工业城市虽人烟稠密 ,却没有取得选区的地位 ,无权派代表参加会议。 英国史讲义 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 ,就会发现它们是 两种暴政的残余。 第一 ,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 第二 ,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 潘恩选集 ( 1 ) 依据材料一 , 概括指出 1832 年前英国议会制度的主要弊端。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材料二 1832 年 ,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 2% 增加到 3 . 3 % ,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 1836 年后 ,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 1866 年后 ,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 ,至 1885 11、 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 ,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 2 ) 从材料二中概括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特点及阶段性表现。 提示 : ( 1 ) 选区分布不合理 ( 或议会代表分配不合理 ), 新兴工业城市居民无选举权 ;上议院的权力依然被贵族把持 ( 或存在暴政残余 )。 ( 2 ) 具有曲折性、长期性和斗争性的特点。 这一变化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 1832 年议会改革后 ,选民人数增加 ,但工人阶级仍没有选举权 ; 历经两次议会改革后 ,到 1885 年 ,成年男子取得普选权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 12、 ,实现全民普选。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可归纳为 “ 一、二、三 ”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1 2 3 4 5 1 .“ 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 , 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 但是 , 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 , 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 , 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 , 你还能说什么呢 ? ” 从材料的观点来看 , “ 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 ” 的事件是( ) A . 1 6 8 8 年的 “ 光荣革命 ” B . 1 6 8 9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C . 1 8 3 2 年议会改革 D.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解析 : 1688 年的 “ 光荣革命 ” 是一场不 13、流血的革命 ,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相妥协的结果 ,所以说是 “ 温和渐进 ” 的 ,是 “ 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 ” 的。 答案 : A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1 2 3 4 5 2 .“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 , 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 为改变这一状况 , 英国出现了( ) A .“ 光荣革命 ”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文艺复兴 D. 1 8 3 2 年议会改革 解析 : 从题干中的 “ 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 ”“ 新的经济利益 ” 等关键词可知 ,此时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并未获得较多的政治权利 ,而改变此 14、状况的是 1 8 3 2 年英国议会改革 ,故选 D 项。 答案 : D 1 2 3 4 5 问题导 学 当堂检 测 3 . 学者们认为 , 从世界范围内看 , 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 , 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 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 ) A . 对权力的监控 B. 对君主的制约 C. 突出法治 D. 强调主权在民 解析 :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 ,这使得国家元首名义上代表国家 ,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 君主立宪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 ,通过立法 ,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的政体。 两党制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 ,由两个政党通过竞选进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 综合这三个概念可以看出 ,它们的共同点是对权力的约束 , B 、 C 、 D 三项都是片面的。 答案 : A 1 2 3 4 5 问题导 学 当堂检 测 4 .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 摩尔指出 : “ 没有新的原则在 17 世纪的成功实施 , 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 18 、 19 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这里 “ 新的原则 ” 是指。(人民版)必修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ppt课件
相关推荐
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程标准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 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学习目标 1 . 说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基本事实。 2 .
1、三 民主政治的扩展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程标准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 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 . 说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2 . 从国家元首、政府与议会的产生、组成和权力等方面比较法德两国政体的异同。 ( 重点 ) 3 .
1、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程标准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 , 认 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学习目标 1 . 说出新时期以来中国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主要表现。 2 . 理解新时期的中国外交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 重点 ) 3 .
1、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程标准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学习目标 1 . 归纳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腾飞和不结盟运动在政治上的表现。 2 . 归纳概括欧洲走向联合、日本迅速崛起的特定历史条件。 ( 重点 ) 3 . 充分理解 “ 经济发展决定政治变革 ” 的历史规律。 ( 难点 )
1、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 1 . 说出中国军民反 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2 . 理解近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强大动力。 ( 重点 ) 3 . 充分认识中国近代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 难点 )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三
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学习目标 1 . 记住新中国成立初期同苏联等国家建交 , 参加内日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等重大外交活动。 2 . 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 “ 另起炉灶 ” 与 “ 一边倒 ” 方针、 “ 求同存异 ” 方针的含义及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