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三历史 3.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ppt课件内容摘要:
1、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学习目标 知识图解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一 二 三 一、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 .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1 ) 背景 : 1 9 2 9 年 经济危机 的打击。 纳粹党利用当时的 民族复仇情绪 和人们对现实状况的不满 , 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1 9 3 3 年 希特勒 出任德国总理 , 掌握了国家政权。 ( 2 ) 内外政策及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政治上 : 制造 “ 国会纵火案 ” , 镇压共产党 ; 解散其他资产阶级政党 ; 希特勒自任国家元首 和总理 , 建立 法西斯独裁统治。 经济上 : 国民经济转入 军事化 2、 轨道。 军事上 : 撕毁 凡尔赛和约 , 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 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军队。 二 三 一 2 .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1 ) 背景 : 遭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 日本 法西斯 势力开始猖獗起来。 ( 2 ) 过程 : 1 9 3 1 年 , 日本发动 九一八事变 , 占领中国东北三省。 1 9 3 6 年 , 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 二二六兵变 , 最终确立起法西斯在军部的统治地位。 二二六兵变后 , 日本制定 “ 基本国策纲要 ” , 规定日本一方面要确保在东亚大陆 的地位 , 另一方面向 南方海洋 发展 , 提出南北并进的方针。 日本在 中国 不断扩大侵略 , 第二次 3、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逐步形成。 二 三 一 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提示 : 从过程上看 ,德国先建立法西斯专政 ,然后发动世界大战 ; 日本则先发动侵略战争 ,然后建立法西斯专政。 从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上看 , 德国的法西斯势力是以希特勒为领袖的纳粹党 ; 日本的法西斯势力则集中体现为军部势力。 从方式上看 ,德国纳粹党欺骗群众 , 讨好军队 , 勾结垄断资产阶级 ,通过合法竞选夺取政权 ; 日本法西斯势力则通过政变、恐吓等手段逐步迫使政府让步 , 建立受军部控制的法西斯政权。 二 三 一 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 1 . 意大利入侵埃塞 俄比亚 ( 1 ) 概况 : 1935 年 , 意大 4、利不宣而战 , 入侵埃塞俄比亚。 不久 , 吞并埃塞俄比亚。 ( 2 ) 英、法、美的政策 : 对意大利实施 经济制裁 , 但未将 石油 等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 , 并未对意大利造成实质性影响。 2 .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 1 ) 背景 : 1936 年 , 佛朗哥 发动武装叛乱 , 企图推翻西班牙 人民阵线政府 ,西班牙内战爆发。 ( 2 ) 概况 : 德、意联合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 , 支持 佛朗哥叛军。 ( 3 ) 英、法、美政策 : 英、法两国采取 “ 不干涉 ” 政策 , 美国实行 “ 中立 ” 政策。 ( 4 ) 结果 : 佛朗哥叛军 取得内战胜利 , 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5、二 三 一 3 . 日本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 1 ) 1 9 3 7 年 , 日本发动 卢沟桥事变 , 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1938 年 , 中国战场转入 战略相持 阶段。 ( 2 ) 侵华日军的罪行 : 制造 南京大屠杀 等惨案。 实施 细菌战 和化学战。 对中国抗日游击区实行 烧光 、 杀光 、 抢光 的 “ 三光 ” 政策。 20 世纪 30 年代国际形势的总体特点是由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性的大战 , 其原因在于西方大国面对法西斯的侵略 , 采取避战自保政策 ,弱小国家和民族无力阻挡法西斯的进攻。 二 三 一 三、慕尼黑阴谋 1 . 背景 ( 1 ) 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得逞后 , 希特勒把 6、侵略目标定在了 奥地利 和 捷克斯洛伐克。 ( 2 ) 1938 年 , 德国吞并 奥地利 , 对下一个目标 捷克斯洛伐克 构成钳形包围态势。 2 . 过程 ( 1 ) 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 苏台德区 提出领土要求 , 英法 竭力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接受德国的蛮横要求。 ( 2 ) 1 9 3 8 年 9 月底 , 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 , 签订了 慕尼黑协定 ,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把 苏台德区 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二 三 一 3 . 实质 英法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换取自己的暂时和平 , 是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 ,也是英法长期推行的 “ 绥靖 ” 政策的具体表现。 4 7、 . 影响 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慕尼黑会议和慕 尼黑协定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后来 “ 慕尼黑阴谋 ” 成为自私自利、牺牲他国利益、纵容侵略行为的代名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德国纳粹党得以发展和上台的原因 1 . 德国是一个具有军国主义传统而缺乏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国家 ,这是由德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独特道路决定的。 德国的统一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来实现的。 德国虽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 但资产阶级并没能取得完全的胜利 , 在经济上、政治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 没有资产阶级议会民主政治的传统。 统一后 , 德国的发展壮大 , 又是同对 8、 外掠夺和兼并弱小国家、弱小民族密切相连的。 正是这种统一和发展的道路 , 决定了德国帝国主义所特有的军国主义性质。 迷信武力、迷信 “ 铁和血 ” 、迷信权威 , 成了德国统治阶级的主要思想意识。 这种意识毒害了德国人民 , 为纳粹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 . 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 , 战后受到英、法、美等战胜国的严厉制裁和掠夺。 这种割地赔款的历史 , 严重伤害了德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希特勒纳粹党利用德国人民普遍痛恨凡尔赛和约的民族感情 , 把自己打扮成国家民族利益的代表者 , 骗取了广大中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工人的信任。 3 . 1 9 2 9 年爆发的世界经济 9、危机给纳粹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这次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 , 使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面对动荡的社会局势 ,政府软弱无力。 希特勒的纳粹党适应了垄断资产阶级和容克大地主阶级镇压革命、建立独裁统治的需要 , 获得迅速发展。 4 . 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和容克大地主的支持 , 是希特勒能够上台执政的关键。 德国工人阶级的分裂 , 则为希特勒上台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例题 1 】 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 梅尼克于 1946 年写出了德国的浩劫一书 , 对纳粹主义的出现作了初步剖析。 “ 后来灾难的种子根本上就植根于此前的历史之中 , 绝非现代 史上的偶然现象 ”。 据此分析 , 纳粹主义产 10、生的原因是 ( ) A . 德国长期分裂 , 饱受大国欺凌 B. 巴黎和会对德国的严厉制裁 C. 希特勒的煽动和经济危机的打击 D. 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崛起 解析 : 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条约 ,希特勒上台后 ,利用德国社会对凡尔赛和约的普遍不满情绪 ,煽动民族复仇情绪。 从材料中的 “ 灾难的种子 ”“ 植根于此前的历史之中 ” ,可以判断纳粹主义产生的一个原因是巴黎和会对德国的严厉制裁。 答案 : B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二 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1 . 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 战胜国 , 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仍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 这种状况使英 11、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作针锋相对的斗争 , 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2 . 一战后英法两国国内政治状况也较为复杂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规定了颇为苛刻的条款 , 这不仅引起了德国方面的不满 , 而且在英法两国相当一部分居民中造成一种负罪感。 他们对战后德国出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采取了一种容忍的立场。 3 . 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 它导致了交战国军队和人民的大量伤亡 , 严重破坏了交战国 人民正常的经济生活 , 因此 , 战后英法等国中出现了一种不惜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4 . 2 0 世纪 12、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 , 内阁更替频繁 , 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政策。 5 . 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 , 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 ,也是导致他们推行绥靖政策 , 企图祸水东引的原因。 6 . 在一个时期内 , 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 , 英法统治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例题 2 】 ( 2 0 1 1 山东文综 ) 下列材料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 ,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 : “ 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 13、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 材料二 西班牙内战期间 ,丘吉尔说 : “ 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 ,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 ,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 ”“ 我确信 ,严格遵守中立 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 请完成 : ( 1 ) 材料中的 “ 中立 ” 是不是英国的一种 “ 好心肠 ” ? 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 安全的 ” 办法 ? 分别说明理由。 ( 2 ) 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 , 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析 : 第 ( 1 ) 问 ,实际考查英国绥靖政策的内容以及影响 ,绥靖政策的实施既不是英国的 “ 好心肠 ” ,也不 14、是 “ 安全的 ” 方法 ,其实施是站在英国的立场上 ,结果是纵容了法西斯侵略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第 ( 2 ) 问 , 丘吉尔的回忆录带有明显的个人倾向 ,是站在英国的角度看二战的 ,要注意历史事件的客观性。 参考答案 : ( 1 ) 不是 “ 好心肠 ” : 英国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 不是 “ 安全的 ” 办法 : “ 中立 ” 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 , 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 英国在二战中遭到了德国的侵略。 ( 2 ) 回忆录具有主观性 ; 要注意用其他史料加以印证。 1 2 3 4 5 1 希特勒打出民族主义旗号而获得群众广泛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 ) A . 人民渴望 15、德意志统一 B. 人民群众痛恨凡尔赛和约 C. 德国日益走向强大 D. 德国经济十分困难 解析 : 人民群众对凡尔赛和约普遍存在着不满情绪。 答案 : B 1 2 3 4 5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 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 , 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 ) A . 经济危机冲击 B. 法西斯势力增长 C. 国内矛盾尖锐 D. 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解析 : A 、 B 、 C 三项均为两国法西斯上台的共同原因。 而德国由于凡尔赛和约的过分苛刻而 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 , 这一情绪被法西斯分子利用 , 促使了德国法西斯的上台。 故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 D 1 2 3 4 5 3 近代日本政府的一次声明称 : “ 当时 , 守卫南满铁路沿线的日军兵力 , 总计不过一万零四百人 , 而在其周围有二十二万中国军队。 情况突然紧急起来 ,同时 , 居住该地的一百万帝国居民也陷于严重的恐慌和不安之中 , 我军关心这种情况 , 认为有必要先发制人 , 以。(人民版)选修三历史 3.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ppt课件
相关推荐
1、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课程标准 了解 “ 文化大革命 ” 对民主的践踏 , 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 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 . 说出政治建设的曲折史实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2 . 通过 “ 文化大革命 ”
体积 .(用定积分求解 ) y= ,直线 y=x2 及 y 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 ). A. C. F(x)=5x2(力单位 :N,位移单位 :m)作用下 ,沿与 F(x)成 30176。 方向作直线运动 ,则由 x=1 运动到 x=2 时 F(x)做的功为 ( ). A. J B. J C. J J y= 与 x 轴围成的平面图形绕 x 轴旋转一周所得旋转体的体积为 . y=x2和直线
,求 x 与 y. (2)设 z1=1+sin θicos θ,z2= +(cos θ2)i,若 z1=z2,求 θ和 |z1|.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 ① 若 z=a+bi(a,b∈ R),则当 a=0,b≠0 时 ,z 为纯虚数。 ② 若 (z1z2)2+(z2z3)2=0,则 z1=z2=z3。 ③ 若实数 a 与 ai对应 ,则实数集与纯虚数集一一对应 . 复数
1、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 学习目标 知识图解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 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 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一 二 三 四 一、帝国主义时代的来临 1 . 原因 ( 1 ) 第二次工业革命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2 ) 伴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 , 垄断组织 产生。 2 . 概况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英、法
1、专题二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一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学习目标 知识图解 1 . 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 , 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 . 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 , 评价其历史地位。 一 二 三 四 一、战后帝国主义的力量对比及其争霸计划 1 . 战后帝国主义的力量对比 ( 1 ) 基本形势 :
1、三 大战的新阶段 学习 目标 知识图解 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 , 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一 二 三 四 一、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侵略同盟 1 . 三国结成政治同盟 ( 1 ) 原因 : 一战后三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 它们的扩张行为使它们在国际上 陷入孤立。 它们试图打着 “ ” 旗号 , 达到互相支持、扩大侵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