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三历史 3.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ppt课件内容摘要:
1、四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学习目标 知识图解 了解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 , 认识反法西斯国 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一 二 三 四 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 . 背景 德军在进攻莫斯科失败后 , 从 全面进攻 转为 重点进攻。 1942 年 7 月中旬 , 德军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 2 . 过程 ( 1 ) 1 9 4 2 年 9 月中旬 , 德军逼近斯大林格勒 , 展开了 城市争夺战。 ( 2 ) 1942 年 11 月下旬到 1 9 4 3 年 2 月 2 日 , 苏军展开反攻 , 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3 . 影响 斯大林格勒战役和 库尔斯克 战役一起 , 构成了苏德 2、战场的根本转折 , 并且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一 二 三 四 4 . 中途岛海战 1942 年 6 月 , 美国取得中途岛海战的 胜利 , 它成为 太平洋 战场的转折点。 5 . 阿拉曼战役 1 9 4 2 年 10 月底到 11 月初 , 英军在阿拉曼打败德意军队 , 成为 北非 战场的转折点。 6 . 意大利投降 1 9 4 3 年 9 月初 , 意大利投降 , 标志着法西斯集团 开始解体 和反法西斯阵营的重大胜利。 意大利投降是其在战场上不断失利、国内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意大利投降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从此 ,在欧洲大陆的法西斯战争由德国单独进行 3、,从而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二 三 一 四 二、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1 . 背景 ( 1 ) 盟军在三大战场顺利转入反攻。 ( 2 ) 为协调以后的 作战行动 , 商讨 战后世界安排 问题。 二 三 一 四 2 . 开罗会议 ( 1 ) 时间 : 1943 年 11 月 2 2 2 6 日。 ( 2 ) 参加者 : 罗斯福、丘吉尔、 蒋介石。 ( 3 ) 主要内容 : 讨论了 对日作战 和战后远东的处置问题 , 并发表了 开罗宣言。 宣言重申美、英、中三国将继续联合作战 , 直至日本 无条件投降。 明确宣告要将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满洲、 台湾 、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 恢复 朝鲜 4、的自由独立。 ( 4 ) 意义 : 开罗会议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参加的 反法西斯大国首脑 会议 , 它表明中国的 大国 地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开罗宣言成为战后处理日本 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 二 三 一 四 3 . 德黑兰会议 ( 1 ) 时间 : 1943 年 11 月 28 日至 12 月 1 日。 ( 2 ) 参加者 : 罗斯福、丘吉尔、 斯大林。 ( 3 ) 主要内容 : 美英联军将在 1944 年 5 月开辟 第二战场。 会议还就战后 德国 的分割处置、波兰疆界的变更、 国际组织的成立 、苏联对日作战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三国发表德黑兰宣言。 4 . 意义 对于维护和加强盟国的团结、 5、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战后世界 和平与安全 都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二 三 一 四 三、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 . 背景 ( 1 ) 苏德战争爆发之后不久 , 苏联 就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 ( 2 ) 德黑兰 会议决定 , 美英联军将在 1 9 4 4 年 5 月开辟第二战场。 2 . 经过 ( 1 ) 1 9 4 4 年 6 月 6 日 , 美英联军在 艾森豪威尔 指挥下发起 “ 霸王作战计划 ” , 强行在 诺曼底 登陆。 ( 2 ) 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 , 盟军登陆成功 , 并向法国腹地推进 , 解放巴黎。 戴高乐 将军在巴黎成立了法国临时政府。 3 . 意义 第二战场的 6、开辟 , 使盟国武装力量开始从 东 、西、 南 三面围攻德国 , 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二 三 一 四 1 9 4 4 年 ,苏军在苏德战场发起了一连串的进攻性战役 ,收复大片西部领土 ,向国境线以西挺进 ,这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 ,但也引起某些西方政治家的担忧。 为限 制苏联的影响 ,争取在战后欧洲取得有利地位 , 1 9 4 4 年 6 月 ,美英最终开辟了第二战场。 二 一 三 四 四、雅尔塔会议 1 . 背景 1 9 4 5 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 , 德国败局已定。 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 解决 战后世界安排 的重大问题 , 美 、 英 、 苏 三国首脑决定召 7、开国际会议。 2 . 召开 1 9 4 5 年 2 月 , 罗斯福、 丘吉尔 、斯大林 “ 三巨头 ” 参加会议。 3 . 主要内容 ( 1 ) 处置德国 : 会议通过了彻底摧毁 军国主义 与纳粹制度、惩办战犯、战后德国民主化 等决议 , 并决定战后德国由苏、美、英、法四国 分区占领。 ( 2 ) 苏联对日作战 : 苏联承诺欧战结束后 的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 但苏联也提出了一些交换条件 , 如美英承认 外蒙古 的独立等。 ( 3 ) 成立联合国 : 会议讨论了基本组织原则 , 决定了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 ,并就 安理会 的表决机制制定了 大国一致 的原则。 二 一 三 四 4 . 评价 8、( 1 ) 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期间极其重要的一次国际会议 , 对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最后阶段的步伐以及对战后 国际和平 的维护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2 ) 雅尔塔会议具有 大国沙文主义 和强权政治的浓厚色彩 , 如 “ 三巨头 ”决定战后世界命运、背着中国达成秘密协定等。 ( 3 ) 雅尔塔会议对战后 国际关系格局 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1 . 希特勒选择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原因 ( 1 ) 斯大林格勒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它位于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下游西岸 , 是连接苏联欧洲部分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 , 也是重要的军事工 9、业基地。 德军若占领斯大林格勒 , 就能切断苏联中央和南方重要经济区的联系 , 进而夺取高加索的石油、顿巴斯的煤炭和库班的粮食 , 以战养战。 然后 , 一方面可以从伏尔加河北上 , 包抄莫斯科 ; 另一方面可以切断美英取道伊朗对苏运输的物资供应线 , 甚至可南出波斯湾与日本军队在中东会师。 ( 2 ) 希特勒如此重 视斯大林格勒 , 还有一个心理上的因素 , 即该城和斯大林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 . 苏军取胜的原因 斯大林格勒巷战的特点使德军坦克和航空部队的优势无从发挥 ; 苏联冬季严寒的天气使德军无法适应 ; 德军在战役中丧失了制空权 ; 苏军顽强抵抗 , 最高统帅部对反攻 10、做出了周密的安排 ; 苏军在兵力上占有优势。 3 . 历史意义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 , 苏军转入了战略反攻 , 而法西斯德国转入了战略防御 , 直至灭亡。 这次战役的胜利 , 使法西斯控制下的其他国家对德国逐渐失去信心 , 法西斯集团内部的矛盾也日趋尖锐。 因此 , 它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 , 也是整个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转折点。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例题 1 】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的共同点是( ) A . 都是本地区战场上最大规模的战役 B. 都是美英盟军取得的重大胜利 C. 都是海陆空三军配合下取胜的战役 D. 都是地区战场上重要的转折战役 解析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 11、战争的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上的转折点。 因此 ,它们都是地区战场上的转折性战役。 答案 : D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二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含义及作用 1 . 含义 所谓 “ 第二战场 ” , 是指美英在欧洲开辟的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战场。 即以英国为基地 , 美 英联军横渡英吉利海峡 , 在欧洲西部登陆 , 开辟一个与苏德战场相呼应的欧洲第二战场 , 直接对德国作战。 2 . 作用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事件之一。 第二战场的开辟 , 拖住了德国法西斯的大量兵力 , 有力地支持了苏军的反攻作战 ; 同时 , 它也鼓舞了欧洲人 12、民的斗志 , 促进了抵抗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从此以后 , 德国法西斯陷于东西夹击、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例题 2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 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走向合作。 下列实物中 , 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 A . 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 “1 9 4 4 年 6 月 ” 的纪念币 B. 一份 “1 9 4 0 1 9 4 4 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 ” 的清单 C. 一本 20 世纪 40 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 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解析 :注意题干信息 “ 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 ” , B 、 C 两项体现的是反法西斯国 13、家合作的一面 , D 项不属于军事上的内容 ,排除 B 、 C 、 D 三项。 A 项体现了苏、美、英盟国围绕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斗争与合作。 答案 : A 1 2 3 4 5 1 在苏联某部电影中 , 有这样几组场景 : 敌方第六集团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突入市区 , 激烈的巷战开始 ; 但敌方却始终不能占领全城 , 最 终敌方将领保罗斯率残部投降。 该电影反映的是哪一次战役 ( ) A . 莫斯科战役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中途岛战役 D. 阿拉曼战役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 “ 苏联 ”“ 巷战 ” 及 “ 始终不能占领全城 ” 等信息 ,依托教材知识 ,可知选择 B 项。 答案 : B 1 14、 2 3 4 5 2 下列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交战双方的表述 , 正确的是 ( ) A . 苏联 德国、美国 日本、英国 德意 B. 美苏 德国、美国 日本、英国 德意 C. 苏联 德国、英国 日本、英国 德意 D. 苏联 德国、英国 日本、美英 德意 答案 : A 1 2 3 4 5 3 下列国际公约中明确宣告日本必须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的是( ) A . 雅尔塔协定 B. 德黑兰宣言 C. 开罗宣言 D. 联合国家宣言 解析 :题目所涉及的四个条约只有开罗宣言明确宣告了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答案 : C 1 2 3 4 5 4 1 9 4 4 年 6 月 15、, 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 这实践了 ( ) A . 德黑兰会议决议 B. 开罗会议决议 C. 波茨坦会议决议 D. 雅尔塔会议决议 解析 :德黑兰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以缓解苏联的压力。 故 A 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 A 1 2 3 4 5 5 ( 图文探究 ) 观察下图 : 1 9 4 3 年 11 月 2 2 2 6 日 ,中国、美国、英国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国际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 会后发表了开罗宣言。 探究 : ( 1 ) 英美邀请中国参加开罗会议的原因是什么 ? ( 2 ) 对中国而言 , 这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 1 2。(人民版)选修三历史 3.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ppt课件
相关推荐
„„ 根据以上事实 ,由归纳推理可得 : 当 n∈ N+且 n≥ 2 时 ,fn(x)=f(fn1(x))= . (2)观察下列等式 :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 ,根据上述规律 ,第五个等式 . . . . .为 . 下列是用类比法进行猜测的几个结论 : ① 由“ a=b⇒ ac=bc”类比得到“ ab⇒ acbc”。 ② 由“
1、五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知识图解 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一 二 三 四 一、攻克柏林 1 . 1 9 4 5 年欧洲战况 ( 1 ) 西线 : 美英盟军强渡 莱茵河 , 基本上消灭西线德军主力。 随后 , 盟军继续推进 , 一路与苏军会师于 易北河 西岸的托尔高城一带 ; 另一路盟军向南进入 奥地利 , 与从意大利北上的盟军会师。
⑶~⑹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 ⑻ 1()xx ( 为常数) ⑼ ( ) l n ( 0 1 )xxa a a a a , ⑽ aa11( l o g x ) l o g e ( 0 1 )x x l n a aa , 且 ⑾ xx e)(e ⑿ x1)(lnx ⒀ cosx)(sinx ⒁ sinx)(cosx -
x )()(lim 000. 导数的定义要注意两点:第一: Δ x是自变量 x 在 0x 处的该变量,所以 Δ x可正可负,但 0x ;第二:函数在某点的导数,就是在该点的函数值改变量与自变量之比的极限值,因此它是一个常数而不是变数 . y=f(x)在点 x0处的导数的方法是: (1)求函数 y=f(x)的增量 Δ y=f(x0+Δ x)f(x0)。 (2)求平均变化率 x
2倍 ,则 m等于 ( ). A. B. + =1和 + =k(k0)具有 ( ). 同的顶点 + =1的离心率为 ,则 k的值为 . P是椭圆 + =1上一点 ,F F2是其焦点 ,若 ∠ F1PF2=60176。 , 求 △ F1PF2的面积 . (2020年 178。 新课标 Ⅱ 卷 )设椭圆 C: + =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 F2,P是 C上的点 ,PF2⊥ F1F2,∠
2), = θ . 4.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的坐标表示 = (x1, y1), = (x2, y2). 即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是它们对应坐标乘积的和为零. (三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练习 1:课本练习 1. 已知 a(- 3, 4), (5, 2) 练习 2:课本练习 2. 已知 = (2, 3), = (- 2, 4), = (- 1,- 2). = 2( - 2)+ 34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