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三历史 4.4《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ppt课件内容摘要:
1、四 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 学习目标 知识图解 了解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 , 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一 二 三 四 一、赫鲁晓夫谋求苏美合作 1 . 背景 ( 1 ) 苏联实力持续增强。 经济上 , 苏联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同期的美国 ; 军事上 , 苏联除了保持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之外 , 还积极发展核武器 , 打破了美国对核武器的垄断地位 ; 外交上 , 苏联支持亚非拉人民反对 殖民主义的斗争 , 扩大苏联的阵地和影响。 ( 2 ) 美国面临巨大的内外压力。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和在欧洲承担的过多防务负担 , 造成美国庞大的海外开支 ; 为缓和国内 2、矛盾而实施的 社会福利计划 , 使政府财政赤字急剧攀升 ; 日本、西欧要求摆脱美国控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2 . 意图 赫鲁晓夫提出和平共处、 和平竞赛 和和平过渡的主张 , 力争在新的基础上同美国 平起平坐 , 共同主导世界格局。 二 三 一 四 3 . 实施 签订对奥和约 , 结束了四大 国对奥地利的占领 , 并与 联邦德国 建交。 1 9 5 9 年 , 赫鲁晓夫访美 , 与美国总统 艾森豪威尔 举行戴维营会谈。 4 . 挫折 1 9 6 2 年 , 苏联向古巴秘密运输导弹 , 引发了 古巴导弹危机 , 在美国的强硬态度面前 , 苏联撤除了在古巴的导弹。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美苏冷战的对 3、抗形式演变为美苏争霸。 苏联虽然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 ,但从总体上来看 ,战略优势依然在美国方面。 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二 三 一 四 二、尼克松主义 1 . 背景 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时 , 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 经济 地位明显下降 ,其扩张战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谴责 , 国内的 反战运动 此起 彼伏。 2 . 目的 在不危及西方安全和美国国家利益的前提下 , 实行 全球战略收缩 , 借助美国以外的力量牵制苏联 , 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 3 . 提出 1 9 6 9 年 , 尼克松在出访亚洲途经 关岛 时宣布了对亚洲的新政策。 此后 ,在历年的国情咨文中 , 尼克松把这一政策延伸为全球政 4、策以及处理与其 盟友 全面关系的总方针。 二 三 一 四 4 . 内容 美国将信守它的一切条约义务 ; 如果美国的 “ 盟国 ” 或对美国以及整个地区安全 “ 至关重要的国家 ” 受到威胁时 , 美国将提供援助 ; 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 自由 国家的全部责任 , 只在受到请求时 , 才提供了适当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 但在人力方 面 , 该国应承担主要责任 , 避免美国卷入 越南 式的战争。 5 . 实质 尼克松主义是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 , 实质上是在不放弃美国 “ 全球责任 ” 的同时 , 要求其他国家分担更多的责任。 6 . 实施 ( 1 ) 以 “ 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 ” 5、作为外交的主要手段 , 积极推行 多极均势外交 , 让其盟友分担更多的责任。 ( 2 ) 改善美国的国际政治环境 : 使越南战争实现 “ 越南化 ” , 缓解了国内困境 ; 改善中美关系 ; 采取较为灵活的态度谋求与苏 “ 对话 ” , 换取苏联对扩张行动的克制 ; 重新调整与西欧和日本的关系。 二 三 一 四 尼克松主义实质上是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的产物 和表现 ,是美国统治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保住自己的霸权而采取的一种新战略。 二 三 一 四 三、美苏 “ 缓和外交 ” 1 . 背景 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开始 , 美国与苏联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 苏联 的变化。 ( 1 ) 美国方 6、面 : 国内 : 在经济上 , 结束战后 20 多年的快速发展势头 , 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 ; 对外贸易逆差逐年增加 ; 黄金储备 不断减少。 在政治上 , 陷入 越战 泥潭 ,反战运动高潮迭起。 国际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逐渐形成日本、 西欧 与美国分庭抗礼的格局。 ( 2 ) 苏联方面 : 经济和军事实力明显增强。 二 三 一 四 2 . 美苏 “ 缓和外交 ” 的表现 ( 1 ) 美苏两国首脑频频 互访和举行会谈 , 签署了一系列文件 , 保证尽力避免 军事冲突 , 防止核战争 , 用 和平 手段解决争端。 ( 2 ) 美苏关系中的 经济 色彩逐渐增强。 ( 3 ) 20 世纪 80 年 7、代中期 , 美苏开始了新的缓和局面。 美苏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协议 , 同时 , 美国对苏联加强了 “ 和平 ” 与 人权 攻势 , 期望 “ 不战而胜 ”。 3 . 对美苏 “ 缓和外交 ” 的评价 ( 1 ) 美苏缓和外交反映了美苏两国极力维护 两极格局 , 实行 “ 利益均沾 ”的企图。 ( 2 ) 美苏缓和只是 权宜之计 , 各自的终极目标并未改变。 ( 3 ) 两国在对话、妥协的同时 , 也把 对抗 、 争夺 推向了世界各地。 二 三 一 四 两极对峙格局形 成以来 ,美苏在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 ,既有紧张的对抗 ,又有对话缓和 ,对抗和缓和都服从其争夺霸权的需要。 二 一 三 四 8、四、国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 1 . 美苏国力和国际地位下降 ( 1 ) 美国 : 全球性扩张 给美国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 两次 世界性能源危机 对美国经济产生巨大冲击。 美苏争霸带来的军备竞赛使美国 军事工业 非常发达 , 但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却日趋衰退 , 造成其 国际收支失衡 ; 而正在崛起的西欧和日本不断以美元兑换黄金 , 动摇了以 美元 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美国强行推行其 价值观 遭到了世界人民的反对。 二 一 三 四 ( 2 ) 苏联 : 在世界各地进 行了与自身 综合国力 不相称的扩张 , 耗费了大量财力和人力 , 使其国民经济不堪重负。 长期的军备竞赛导致整个国民经济 9、结构 严重失调。 与美国在全球展开争夺 , 干涉他国内政 , 加深了与 西方 的矛盾 , 引起了第三世界 国家的不满 , 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孤立。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 , 各国对苏联的 离心倾向 不断增强。 二 一 三 四 2 . 日本和西欧的崛起 ( 1 ) 原因 : 随着日本和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它们开始谋求在国际事务中更多的 发言权。 ( 2 ) 表现 : 西欧积极实行以 经济 联合促进 政治 联合 , 争取用 “ 一个声音讲话 ”。 日本努力改变在国际关系中 “ 经济巨人 ” “ 政治侏儒 ” 的形象 , 尽力摆脱 美国 的控制。 3 . 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 ( 1 ) 1 10、 9 5 5 年 “ 万隆会议 ” 的召开 , 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兴起。 此后 , 第三世界在外交上奉行 独立自主 政策 , 强烈要求改变不合理的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成为反殖、反霸斗争的重要力量。 ( 2 ) 20 世纪 70 年代 ,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 综合国力 不断提高 , 进一步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二 一 三 四 雅尔塔体制在风云变幻四五十年后 ,美国失去了其战后的绝对优势 ,苏联则受了严重的 “ 内伤 ” ,西欧各国和日本得到复兴与发展 ,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取得越来 越多的话语权。 各种力量的兴起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探究点一 探 11、究点二 探究点一 美苏争霸的实质和影响 1 . 美苏争霸实际上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综合国力上的对抗 ,实质是美苏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 , 争夺世界霸权 , 推行强权政治。 美苏争霸违背了社会发展趋势 , 必然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所抛弃 , 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 2 . ( 1 ) 美苏长期争霸 , 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 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的威胁 , 是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源 , 世界人民必须永远坚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2 )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损人害己。 美苏争霸 , 进行军备竞赛 , 投入巨额军费开支 , 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苏联经济形势恶化是其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 美 12、国到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 , 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 ( 3 ) 美苏争霸 , 使人类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 但双方不敢轻易动武 , 美苏对峙近半个世纪 , 说明高科技显示出巨大威力。 世界人民热爱和平 , 反对战争 , 也使美苏不敢发动世界大战和核战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例题 1 】 1 9 5 9 年 , 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 , 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 , 当场引起了时任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当时 ( ) A .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 美国霸权地位动摇 , 急需打开苏联市 13、场 C. 苏联轻工业发达 , 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解析 :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美苏两国以展览会为平台的经济文化交流 ,但是 “ 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 ,当场引起了时任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 说明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并没有改变。 答案 : D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走出误区 解答本题 ,易误选 A 项或 B 项。 材料反映的美苏之间的交流而非对抗或遏制 ;美国霸权地位动摇发生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探究点二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缓和 对抗 再缓和 原因 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 尼克松主义 ” 出台 , 14、对苏联采取 “ 缓和 ” 外交 ; 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 , 欲与美国分享世界霸权 , 积极开展和平外交攻势 苏联在 “ 缓和 ” 战略的背景下采取积极进攻战略 ; 里根上台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 美苏军备竞赛使双方国力和地位下降 ;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推行 “ 新思维 ” 外交 , 美国对此表示支持 表现 美苏首脑互访 ; 美苏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 保证尽力避免军事冲突 , 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 美苏贸易额增加 ; 召开“ 欧安会 ”, 使欧洲大陆一度吹起 “ 缓和 ” 之风 1 9 7 9 年苏军侵入阿富汗 , 在世界范围内到处出击 ; 里根政府提出新遏制战略 , 并制定 15、“ 星球大战计划 ” 1 9 8 7 年里根与戈尔巴乔夫会晤 , 签订中导条约 ;1 9 8 5 1 9 8 8 年美苏双方在扩大双边接触、交流与合作上取得进展 , 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协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例题 2 】 ( 2 0 1 1 江苏单科 ) 右图 “ 阳台对话 ” 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 A . 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 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 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 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解析 :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于 1 9 6 2 年 ,与图片无关 ,排除 A 项 ;冷战格局全面结束是在苏联解体后 ,排除 C 项 ;多极化趋势与图片没有关系 ,排除 D 项 ;从 “ 亲切 ” 二字可以看出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故选 B 项。 答案 : B 1 9 7 3 年 ,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在白宫阳台上亲切交谈 1 2 3 4 5 1 斯大林逝世后 ,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调整了对外战略 , 争取 ( ) A . 同美国共同主导世界格局 B. 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优势 C. 在常规军事力量上超过美国 D. 在高技术方面超过美国。(人民版)选修三历史 4.4《紧张对抗中的缓和与对话》ppt课件
相关推荐
1、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 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一 争取人类和平 学习目标 知识图解 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 , 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一 二 三 四 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1 . 原因 ( 1 ) 冷战结束后 ,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全球范围内有了新的发展。 ( 2 ) 政治多极化为世界各种力量在 平等互利 基础上加强协调与对话、消除对抗
1、 第 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4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6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和光等是生物生存 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考点呈现 知识导航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sin . 2 “同角”的概念与角的表达形式无关 . 3据此,由一个角的任一三角函数值可求出这个角的另两个三角函数值,且因为利用“平方关系”公式,最终需求平方根,会出现两解,因此应尽可能少用(实际上,至多只要用一次)。 2. 例题讲评 例 1.已知 sinα=- 53 ,且α在第三象限,求 cosα和 tanα . 解:∵ 1cossin 22 ∴ cos2α= 1-
1、二 追求共同发展 学习目标 知识图解 1 . 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 , 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2 . 结合历史事实 , 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一 二 三 一、世界经济全球化 1 . 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扩大和深化的基础上 , 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起来 , 并逐渐结合成一个统一整体的过程
(公式巩固性练习)求值: ① . sin2230’cos22 30’= 4245sin21 ② . 18cos2 2 224cos ③ . 8cos8sin 22 224cos ④ . 12c os24c os48c os48s in8216s i n12c os12s i n212c os24c os24s i n4
1、 第 二单元 显微镜与细胞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使用显微镜 和制作临时装片。 2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3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4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考 点 呈 现 知识导航 一、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小 知识梳理 ( 1)目镜和物镜:放大物像。 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