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三 第2专题《啊_船长_我的船长哟!》ppt课件(61页)内容摘要:

1、* 啊 ,船长 ,我的船长哟 ! 晨读诗词鉴赏 导读 栏目导航 课前自主学案 导学 课外美文“悦”读 导悟 课堂合作探究 导析 踏莎行 吴文英 润玉笼绡 , 檀樱倚扇。 绣圈犹带脂香浅。 榴心空叠舞裙红 , 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 , 窗阴一箭。 香瘢新褪红丝腕。 隔江人在雨声中 , 晚风菰叶生秋怨。 赏读 : 这是一首感梦怀人之作 , 时间是端午佳节。 上片写人。 “榴心”两句 , 先从石榴红的舞裙暗示伊人歌女的身份 , 再从鬓发散乱暗示她小睡乍醒的神情。 “榴心”“艾枝”点出端午节令 , “空”字、“愁”字说明伊人无心歌舞 , 不事梳妆的娇态。 下片首两句先写午梦方醒 , 揭出上片全为梦境。 以云外千 2、山形容梦境之遥远悠忽 , 然而 醒后炎阳高照 , 窗前日影才移一箭之地 ,又可见午梦何其短促 , 这又颇具一枕黄粱的味道。 接着作者思绪又跃回梦中 , “香瘢”句借伊人手腕印痕说明消瘦之甚。 此是以梦中伊人的瘦损 , 引出作者因之而生的怜念。 “隔江”两句写雨声惊梦。 江雨细密 , 菰叶摇绿 , 所展现的是葱郁的初夏晚景 , 但对作者来说 , 却与一般人的感觉迥乎不同 , 他触景生愁 , 满目凄凉 , 禁不住发出悲秋的幽思。 1. 字音辨识 终 了( ) 号角 ( ) 旌旗 ( ) 殷切 ( ) 答案 : o h o j y n 2. 字形辨认 答案 : ( 1 ) 枕着 热忱 饮鸩止渴 ( 2 ) 3、履行 草屦 覆盖 ( 3 ) 脉搏 博学多才 赤膊上阵 ( 4 ) 僵硬 信马由缰 疆域 ( 5 ) 下锚 瞄准 扫描 3. 词语解释 (1) 锦标 : (2) 殷切 : (3) 拓展 : (4) 僵硬 : (5) 终了 : (6) 威严 : (7) 漫步 : 答案 : ( 1 ) 授给竞赛中优胜者的奖品 , 如锦旗、奖杯等。 ( 2 ) 深厚而急切。 ( 3 ) 开拓发展。 ( 4 ) ( 肢体 ) 不能活动 ; 呆板 ; 不灵活。 ( 5 )( 时期 ) 结束 ; 完了。 ( 6 ) 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 ; 威风和尊严 ( 7 ) 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一、知人论世 1. 走近作者 惠特 4、曼 (1819 1892), 出身于农民家庭 , 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职员 ; 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民主诗人 , 被公认为美国的“诗歌之父”。 他一生创作了 大量诗歌 , 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 ,主要作品有自我之歌桴鼓集一路摆过布鲁克林渡口神秘的号手通向印度之路等 , 均编入其诗歌总集草叶集。 2. 写作背景 这是诗人惠特曼为纪念林肯而写下的著名诗篇。 林肯是美国第 16 任总统 , 在任期内他为维护国家统一、摧毁奴隶制而领导了南北战争 , 解放了黑人农奴。 就在美国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候 , 反动势力雇用的刺客杀害了他。 惠特曼为此极度悲痛 , 写下了许多诗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 , 5、这首诗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3. 相关链接 美国诗歌史上的第一声春雷 1855 年 7 月 , 美国诗歌史上的第一声春雷炸响了 惠特曼出版了草叶集。 草叶集第一版只有薄薄的 94 页 , 包括12 首诗作。 1891 年惠特曼逝世前 , 草叶集已出版了第九版 , 其中的诗歌篇目已增加到 372 首。 草叶集从第一版到第九版 , 经历了坎坷的历程 , 其中充满了激烈的争论。 这种争论在诗人逝世后 100 多年的时间里仍然在延续。 19 世纪后叶至 20 世纪全世界所有文学大师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向惠特曼的草叶集行过注目礼。 草叶集是惠特曼的诗歌总集。 他之所以给自己诗集取名为草叶集 , 6、其寓意是在于“草叶”随处生长 , 最富有生命力。 它象征着普通人 , 也象征着发展中的美国。 同时 ,“草叶”也象征惠特曼自己关于民主、自由的理想和希望。 草叶集具有浓郁的理想色彩 , 充满了强烈的“自我”色彩 ( “我”是人民 , 是大“我” ); 草叶集的诗歌热情地歌颂了大自然。 草叶集在艺术上 , 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 , 创立了新的风格。 我听见美国在歌唱 我听见美国在歌唱 , 我听见各种各样的歌 , 那些机械工人的歌 , 每个人都唱着他那理所当然地快乐而又雄伟的歌 , 木匠一面衡量着他的木板或房梁 , 一面唱着他的歌 , 泥水匠在准备开始工作或离开工作的时候唱着他的歌 , 船夫在他的 7、船上唱着属于他的歌 , 舱面水手在汽船甲板上唱歌 , 鞋匠坐在他的凳子上唱歌 , 做帽子的人站着唱歌 , 伐木者的歌 , 牵引耕畜的孩子在早晨、午休或日落时走在路上唱的歌 , 母亲或年轻的妻子在工作时 , 或者姑娘在缝纫或洗衣裳时甜美地唱着的歌 , 每个人都唱着属于他或她而不属于任何其他人的歌 , 白天唱着属于白天的歌 晚上这一群体格健壮、友好相处的年轻小伙子 , 就放开嗓子唱起他们那雄伟而又悦耳的歌。 二、整体感知 1. 结构图解 2.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林肯之死的悲痛之情以及对林肯深深的崇敬之情 , 那么 , 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情感 ? 有什么作用 ? 参考答案 : 一是运用了象征手法 8、。 “航船 国家 , 船长 林肯 , 可怕的航程 南北战争 , 港口 胜利” , 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象征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 , 以领航的船长象征林肯总统的伟大作用。 这样构思有利于形象地表现人物的伟大崇高。 在航船到达港口时 , 船长却倒下了 , 具体可感地表现了诗歌的悲壮的情感。 二是运用了场面的对比。 航船即将到达港口的时刻 , 万众欢腾喜庆胜利 , 而为搏击风浪顽强奋斗的船长却在此时倒下了。 这种场面的对比 , 在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反差 , 也更能让人体会到诗人心中的那种悲痛欲绝的感受。 三、局部揣摩 1. 在本诗中 , 诗人把林肯比喻成什么 ?把美国比喻成什么 ? 有什么作用 9、 ? 参考答案 : 诗人把林肯比喻成船长 , 把美国比喻成一只大船。 第 1 节中 , 这只大船在船长的指引下 ,“可怕的航程已经终了” ,“渡过了每一个难关” ,“威严而且勇敢” ,这里突出凯旋 , 借以表现林肯的功业。 第 2 节中 ,“旌旗正为你招展 , 号角为你长鸣” , “为你 , 人们准备了无数的花束和花环” , 这里表现了广大人民对林肯的爱戴、拥护和敬仰。 第 3 节中 , “我们的船已经安全地下锚了 , 它的航程已经终了 , 从可怕的旅程归来 , 这胜利的船 , 目的已经达到” , 从历史意义的角度 , 对林肯的功勋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诗人在诗中 , 一步步地深入表现林肯的功勋 , 10、使人倍感诗人对林肯的推崇之情。 2. 第 1 节中对林肯的称谓是“我的船长” , 第 2 节和第 3 节对林肯的称谓有何变化 ? 这些称谓变化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 参考答案 : “你”“亲爱的父亲”“他”“我的父亲”。 从战士对统帅的敬仰之情发展为深厚的父子般的感情 , 体现了诗人感情上的深入。 3. 本诗的感情抒发有什么特点 ? 参考答案 : 由浅入深 , 层层推进。 在对林肯卓越功勋的赞颂上 , 把美国比喻成一艘大船 , 把林肯比喻为船长 , 由船“渡过了每一个难关”“追求的锦标已经得到”到“号角为你长鸣”“群众在欢呼”再到“船已经安全地下锚了”“目的已经达到” , 逐步表现了林肯的功勋 , 11、深刻体现了对林肯的赞颂之情。 在对林肯的个人感情上 , 通过对林肯的称呼的变化“我的船长” “我的父亲” , 体现了诗人感情的逐渐浓郁深重。 在对林肯的悼念之情上 , 由开始的客观描述 , 到从震惊中惊醒再到对现实的接受 , 再加上人称的变化 , 呈现出诗人悲痛悼念之情的发展过程。 起伏波动 , 反差强烈。 诗的前两节的前部分都是欢愉的气氛 , 后部分却跌入沉痛悲伤的气氛中。 第 3 节除开始的几行叙述外 , 也是由欢乐跌入悲伤中。 这种情感上的强烈反差和快速变化 , 更使人体会到诗人心中的悲怆欲绝和崇敬之情。 四、开放探究 诗人惠特曼热情地讴歌了林肯的伟大业绩 , 但是 , 也有人说他是平凡的 , 12、是一个普通人 , 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 你赞成哪一种观点 ? 请阐述自己的看法。 思路提示一 : 赞同诗人的看法。 林肯是伟大的 , 他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思路提示二 : 林肯是一个普通人 , 他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 有着自己的平凡生活。 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 , 他却是不幸的。 贫困的生活、无爱的婚姻甚至让人艳羡的事业都成为了他内心痛苦的根源。 思路提示三 : 平凡与伟大并不矛盾 , 林肯的伟大 , 也正源于他的平凡 : 出身卑微 , 所以才能体会下层人民的困苦 , 富于同情 , 才能毅然决然地坚持废除奴隶制度。 也正因为平凡才成就了林肯伟大的功勋。 一、美文欣赏 一只沉默而耐心的蜘蛛 13、 ( 美国 ) 惠特曼 一只沉默而耐心的蜘蛛 , 我注意它孤立地站在小小的海岬上 , 注意它怎样勘测周围的茫茫空虚 , 它射出了丝 , 丝 , 丝 , 从它自己之小 , 不断地从纱绽放丝 , 不倦地加快速率。 而你 我的心灵啊 , 你站在何处 , 被包围被孤立在无限空间的海洋里 , 不停地沉思、探险、投射、寻求可以连结的地方 , 直到架起你需要的桥 , 直到下定你韧性的锚 , 直到你抛出的游丝抓住了某处 , 我的心灵啊 ! ( 飞白译 ) 赏析 : 对自然的爱是人类之爱的延伸。 惠特曼爱动物 , 就像他爱人一样。 我自己的歌第三十二部分所描绘的诗人与种马之间亲密的情感交流 , 其动人程度不亚于任何 14、人与人的关系。 在永远摇晃的摇篮之外一诗中 , 惠特曼甚至进入了一只鸟的内心 , 把它深情的歌曲“翻译”成了人的语言。 虽然从某个角度看 , 这可视为一种修辞手法 , 但它同时也是自我的“神入”能力延伸到非人世界的体现。 惠特曼也认为 , 自然蕴涵了自我所追求的人类价值。 自然界无所不在的自由、活力和创造力令他身心振奋 ,动物心灵的平静 和精神的独立也让他羡慕不已 ( 我自己的歌 )。 更重要的是 , 他在自然中发现了灵魂不懈追求神性的形象。 在惠特曼这里 , 人类之爱替代了上帝的位置。 作为这种爱的“大臣” ( , 自然为人类之爱的外化提供了材料 , 沟通了不同的时空位置。 人经常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外在的物品上 , 即使后来他们自己不在场 , 这些物品本身就能传达他们的感情。 艺术作品、古代遗址、伟大的人们居住过的地方 , 都能够带领我们进入过去人们的精神世界 , 和他们进行跨越时间的对话。 二、热点追踪 选拔青年才俊不妨破点“格” 28 岁邓露入选青年、 22 岁刘路被聘为教授这种勇于打破常规、破格选拔青年才俊的新思路、新理念 , 在互联网上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和肯定。 选拔青年才俊 , 按照政策规定办事固然没错 , 但有时也不妨适当破点“格”、开点“绿灯”。 破点“格” , 不是搞特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