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2-1第1课时正弦定理同步导学案北师大版必修5内容摘要:
,其他条件不变,则∠ B是多少度。 [解析] 由 Aasin = Bbsin ,得 sinB=ab sinA = 33 23 = 21 , B=30176。 或 150176。 , 又 ab,∴∠ A∠ B,而∠ A= 60176。 , ∴∠ B=30176。 . 探索延拓创新 命题方向 求三角形的面积 [例 4] 在△ ABC中, B=30176。 ,AB=2 3 ,AC=2,求△ ABC的面积 . [分析] 首先要讨论三角形解的个数,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 CABsin = BACsin , ∴ sinC=ACBABsin=2 30sin32 =23. ∵ ABAC,∴ CB=30176。 ,即 C有两解 . ∴ C=60176。 或 120176。 . 当 C=60176。 时, A=90176。 , S△ ABC=21AB AC sinA=21 2 3 2sin90176。 =2 3。 当 C=120176。 时, A=30176。 , S△ ABC=21AB AC sinA=21 2 3 2sin30176。 = 3 . 综上可知,△ ABC的面积为 2 3 或 3 . [说明]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S=21 absinC=21 bcsinA=21 acsinB即可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同时要注意解的个数 . 变式应用 4 在△ ABC中,角 A、 B、 C的对边分别是 a,b,c,已知 A=3 , b=1,△ ABC的外接圆半径为 1,则△ ABC的面积 S= . [答案] 23 [解析] 由正弦定理 Aasin = Bbsin =2R, ∴ a= 3 ,sinB=21 , ∵ ab,∴ AB,∴ B=6 ,C=2 . ∴ S△ ABC= 23 . 名师辨误做答 [例 5] 在△ ABC中,若 tanA: tanB=a2: b2,试判断△ ABC的形状 . [误解] 由正弦定理得, Aasin = Bbsin = Ccsin , ∴ a2: b2=sin2A: sin2B, ∵ tanA: tanB=a2: b2, ∴ AAcossin BBsincos BC22sinsin . ∵ sinA≠ 0,sinB≠ 0, ∴ sinAcosA=sinBcosB, ∴ sin2A=sin2B, ∴ 2A=2B, ∴ A=B. 故△ ABC是等腰三角形 . [ 辨析 ] 在△ ABC中,若 sin2A=sin2B, 则 2A=2B或 2A+2B=π , 误解中漏掉 2A+2B=π这一情况 . [正解] 由正弦定理得,Aasin=Bbsin=Ccsin, ∴ a2: b2=sin2A: sin2B, ∵ tanA: tanB=a2: b2, ∴ AAcossin BBsincos BA22sinsin . sinA≠ 0,sinB≠ 0, ∴ sinAcosA=sinBcosB, ∴ sin2A=sin2B, ∴ 2A=2B或 2A+2B=π, ∴ A=B或 A+B=2 , 故△ 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 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45176。 与 30176。 ,如果 45176。 角所对的边长是 4,则 30176。 角所对的边长为( ) 6 6 2 2 [答案] C [解析] 设所求边长为 x,由正弦定理得, 30sinx = 45sin4 ,∴ x=2 2 ,故选 C. △ ABC中, a=1,b= 3 ,∠ A=30176。 ,则∠ B=( ) A. 3 B. 32 C. 3 或 32 π D. 65 π或 6 [答案] C [解析] 由 Aasin = Bbsin ,得 sinB= aAbsin , ∴ sinB= 1 30sin3 = 23 ,∴ B=3 或 32 π . △ ABC的三个内角之比为 A: B: C=3: 2: 1,那么对应的三边之比 a: b: c等于( ): 2: 1 B. 3 : 2: 1 C. 3 : 2 : 1 : 3 : 1 [答案] D A: B: C=3:2:1 [解析] ∵ A+B+C=180176。 ∴ A=90176。 ,B=60176。 ,C=30176。 . ∴ a: b: c=sinA: sinB: sinC =1: 23 :21=2: 3 : 1. 二、填空题 △ ABC中,若 b=1,c= 3 ,∠ C= 32 ,则 a= . [答案] 1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 32sin3= Bsin1 , ∴ sinB=21 .∵∠ C为钝角, ∴∠ B必为锐角,∴∠ B=6 , ∴∠ A=6 ,∴ a=b=1. △ ABC中, a、 b、 c分别是∠ A、∠ B、∠ C所对的边,若∠ A=105。高中数学2-1第1课时正弦定理同步导学案北师大版必修5
相关推荐
→ |= 3 2,故 |DG→ |+ |HF→ |= 5 2. 答案: (1)CH→ , AE→ 10 (2)DG→ , HF→ 5 2 ,在梯形 ABCD中,若 E、 F分别为腰 AB、 DC的三等分点,且 |AD→ |= 2, |BC→ |= 5,求 |EF→ |. 解:如图,过 D作 DH∥ AB,分别交 EF、 BC于点 G、 H, ∵ |AD→ |= 2, ∴ |EG→ |= |BH→
( ) → = CB→ → = OC→ → = DB→ → = OB→ 解析:由于 AB→ = DC→ ,所以 AB 綊 DC,即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DO→ = OB→ ,故 D正确. 答案: D 4.若 a 为任一非零向量, b为单位向量,下列各式: (1)|a|> |b|; (2)a∥ b; (3)|a|
FE为平行四边形, ∴ OA→ + OE→ = OF→ . (2)由图知,四边形 OABC为平行四边形, ∴ AO→ + AB→ = AC→ . (3)由图知,四边形 AEDB为平行四边形, ∴ AE→ + AB→ = AD→ . 7.在四边形 ABCD中,若 AC→ = AB→ + AD→ ,则四边形是 ( )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平行四边形 解析:在四边形 ABCD中,
= π4 时, ymax= 4.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 4,4]. 8.直线 y= a(a为常数 )与正切曲线 y= tan ωx (ω 是常数且 ω > 0)相交,则相邻两交点之间的距离是 ( ) C. π D.与 a的值有关 解析:由正切曲线知相邻两交点之间的距离为一个周期,又 T= πω , ∴ 选 A. 答案: A 9.若函数 y= 12tan 12x+ φ 为奇函数,则
∴ x≠ - kπ - π4 即 x≠ kπ + 3π4 (k∈ Z). 答案: D 3.函数 y= tan x- π3 的递增区间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 kπ - π2 < x- π3 < kπ + π2 即 kπ - π6 < x< kπ + 56π. ∴ 递增区间为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第五单元写作指导 【写作导航】以*从说开去或小议 为题(可从下列的语句中选一和 ,填在横线 回纸呈1捞半命题作文上,把题目补完整;“燕央安知渔笨之志” 及写作方法纶事务者,帘谷忘反”“赋仇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经毒有甚是蛇者“先天下之忧而忧”“醉笃之意不在酒”) ,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要有理有据,并注意借事 论理。 是1. 要有明确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