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五上地表的变化教案设计内容摘要:
1.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区的岩 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反映了此地带在过去是什么状况。 总结:这些事实说明今天的地表形态,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而成的,现在仍在不断变化着。 以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区和台湾海峡的海陆变迁的实例引入。 把学生迅速带入问题的情景,这两个例子比较生动、鲜明,对学生来说又比较新奇,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地表变化的感性认识,还可使学生由好奇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最后引导学生阅读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表,认识化石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也可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对地表变化有更多的了解。 如北宋时期,沈括( 10311095)在他的《梦溪笔谈》中阐述了有关地球演变的精辟见解,他考察雁荡山时,注意到地质作用的存在,认为: “谷中大水冲激,沙。青岛版科学五上地表的变化教案设计
相关推荐
记录下来。 只要能说明问题, 写得文字越简洁越好。 开始。 (教师参与各小组活动,不干预学生活动,只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把学生对声音的零碎的感性认识做一分类和整理,认识到不同的物体、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并发现:有声音发出时,物体在动。 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和汇报,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后面教学做好准备。 ②各组代表汇报实验成果。 (用尺子、瓶子
1、课件 路线 课件 习目标 1学会根据平面图运用所学的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用数学方法描述现实世界中空间关系的意识。 下图是南山旅游景区的平面图。 以林峰塔为观测点,先量一量,再填表。 景点 方向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荷花池 ( )偏( )(
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汇报交流探究现象和探究的结果。 学生通过交流、分析、归纳,获得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聚集滴下形成雨的认识。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猜测与探究结果的异同点。 [让学 生通过模拟雨的探究活动,不但获得对雨成因的认识,而且亲身体验经历了探究的全过程。 ]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降雨模拟实验,来推测推测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来。 教师讲解
1、课件 课件 习目标 1、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1、解下列简易方程 215141x = 解: 解: 2 = 8 9 72 x= 72 2 x= 36 x = 201 2x= 1012012、什么叫作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3、什么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航天器飞出太阳系。 人类对外层空间已经有许多认识 ,而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又如何呢。 大家想知道吗 学生自由交流 通过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探 索 体 验 解 决 问 题 活动一: 猜想与假设:通过整理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平时对地球的了解,引导学生猜想地球内部会有什么。 出示音像资料。 活动二: 1. 提出问题: 这么复杂的物质在地球内部是怎么分布的。 2. 观察鸡蛋 桂圆 的结构
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 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 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 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 „„)教师适当评价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 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 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内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