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4.4《解比例》ppt课件内容摘要:
1、课件 课件 习目标 1、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1、解下列简易方程 215141x = 解: 解: 2 = 8 9 72 x= 72 2 x= 36 x = 201 2x= 1012012、什么叫作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3、什么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用字母表示 a : b = c : d 如果 :( a : b = c : d), 那么: ( 4、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 比例的基本性质。 3 6 = 2 4 外项 外项 内项 内项 2、 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 3 : 6=2 : 4 3 4=6 2 3 8 = 15 40 5、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 其他等式 3 40 = 8 15 9 怎样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 最后解方程 探索新知 李明在电脑上把下面的图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的长是 是多少厘米。 按比例放大是什么意思。 李明在电脑上把下面的图片按比放大,放大后的长是 是多少厘米。 : 6 宽的比 X : 4 组成比例 : 6 = X : 4 解:设放大后照片的宽是 怎样才能求 出这个比例中的未 知数 : 6 = X : 4 6X = 4 6X=54 X=54 6 X=9 解:设 3、放大后照片的宽是 李明在电脑上把下面的图片按比放大,放大后的长是 是多少厘米。 答:放大后照片的宽是 9 厘米。 =75 =30 =30 =25 = 5 比例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交叉相乘。 解下面的比例 2 8 = 9 2 x= 8 9 x= 8 9 2 1 4 x= 36 25 = 1.2 : 75 x= 25 x= 25 75 3 1 x= 题精讲 解下面的比例 1 2 1 5 1 4 1 2 x 1 5 1 4 x 1 5 1 4 2 x 1 10 1 2 易错提醒 在解比例时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些同学找不准内项和外项 课件 以致用 3 =9 4 3 =36 =12 9 = 3 4 4、 : : 解: 1 10 1 8 1 4 : = : 1 8 = 1 4 1 10 1 40 = 1 8 1 40 = 8 = 1 5 解: = 00 解: 100 1 =1 =10 2、( 1)把左边的长方形按比放大后得到右边的长方形,求未知数。 20 1250 (单位: 20 50 = 12 : : 解 : 20 50 = 12 : : 20 =50 12 20 =600 =30 ( 2)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 (单位: = 3 : : 3 : : 3、小丽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 25毫升蜂蜜和20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 30毫升蜂蜜和 250毫升水。 5、 ( 1)分别写出两杯蜂蜜水中蜂蜜与水体积的比,看它们能否组成比例。 ( 2)按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计算, 300毫升水中应加入蜂蜜多少毫升。 25 200 : 30 250 : 25 250=6250 200 30=6000 25:200 和 30:250不能组成比例。 解:设 300毫升水中应加入蜂蜜 毫升。 25 200= 300 : : : 答: 300毫升水中应加入蜂蜜 25 200 : 蜂蜜 :水 200=300 25 =7500 200 =、学校合唱组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4,合唱组男生有 24人,女生有多少人。 ( 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 5、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正好互为倒 数。 已知一个内是 ,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16 3 1 16 3 = 3 16 6.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 已知一个内项是 ,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16 3 4 16 3 = 3 4 课件 堂小结 怎样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 最后解方程。(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4.4《解比例》ppt课件
相关推荐
1.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区的岩 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反映了此地带在过去是什么状况。 总结:这些事实说明今天的地表形态,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而成的,现在仍在不断变化着。 以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区和台湾海峡的海陆变迁的实例引入。 把学生迅速带入问题的情景
记录下来。 只要能说明问题, 写得文字越简洁越好。 开始。 (教师参与各小组活动,不干预学生活动,只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把学生对声音的零碎的感性认识做一分类和整理,认识到不同的物体、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并发现:有声音发出时,物体在动。 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和汇报,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后面教学做好准备。 ②各组代表汇报实验成果。 (用尺子、瓶子
1、课件 路线 课件 习目标 1学会根据平面图运用所学的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用数学方法描述现实世界中空间关系的意识。 下图是南山旅游景区的平面图。 以林峰塔为观测点,先量一量,再填表。 景点 方向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荷花池 ( )偏( )(
航天器飞出太阳系。 人类对外层空间已经有许多认识 ,而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又如何呢。 大家想知道吗 学生自由交流 通过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探 索 体 验 解 决 问 题 活动一: 猜想与假设:通过整理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平时对地球的了解,引导学生猜想地球内部会有什么。 出示音像资料。 活动二: 1. 提出问题: 这么复杂的物质在地球内部是怎么分布的。 2. 观察鸡蛋 桂圆 的结构
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 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 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 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 „„)教师适当评价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 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 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内部的呢。
构造的资料)。 过渡:查找、搜集 大量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但很花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兴趣、信心、恒心是不可能取得探究成果的。 今天 **小组的成员就做得非常好。 我们要向你们组学习。 讨论:通过同学们的资料,我了解了科学家已经想到了钻孔、地震波等方法来研究地球。 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你会怎么做呢。 师生交流 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说了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