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ppt课件内容摘要:

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周定舫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3. 能找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语,并能指出作者的观察点,体会文章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认文中的说明方法。 能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学生自学,质疑问难( 15分钟左右) 自学提纲: 1、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2、积累字词。 3、了解课文思路 4、划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语。 5、认识纪念碑的结构。 6、阅读课文 1考:这部分说明了什么内容,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正标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题 解: 1标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 副标题: 瞻仰首都人民 2、英雄纪念碑 题 解: 读准下列字词 瞻仰 镏金 上溯 重幔 庑殿 挑衅 逾越 天堑 s w y 基 五卅 镶 嵌 发髻 s 2)解释下列词语。 矗立 永垂不朽 慷慨激昂 勇往直前 丰功伟绩 遥遥相对 风起云涌 高大而笔直地挺立,高耸 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勇敢地一直向前进,比喻有充足的勇气 指人的功劳大或成就大。 多形容两样事物的性质或形状相类似,配得上 大风刮起,乌云涌现。 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 声势很盛。 课文思路 点题总 领正文 ( 1节) 介绍碑 身浮雕 ( 210节) 抒写瞻 仰感受 ( 11节) 渗透着:无限崇敬 深切怀念 体现作 3、者行踪的词 走去 越过 踏着 走到 踏上 到了 瞻仰 东长安街 纪念碑台阶前 第二层平台 东 转到 最后来到 走下 离开 南(背面) 西 北(正面) 小碑座 碑顶 汉白玉栏杆 碑身 大碑座 碑侧 纪念碑结构图 研读课文第 1节 1. 找出体现作者对纪念碑总印象、概括总特征的词。 3.“瞻仰 纪念碑”既提示了本文述说的主要内容,也与本小节“ ”扣合,体现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 2.“落成”一词表明工程胜利结束,内含“ ”之意。 庄重、庆贺 巍峨 雄伟 庄严 3. 这部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由 到 的顺序。 远处 近处 2、 3两节)写了纪念碑的哪些内容。 位置 环境 兴建过 4、程 规模 质料 4、 5两节)写了纪念碑哪些内容。 结构 碑心石上题字 碑文等 研读课文第 25节 4、说明方法: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纪念碑正面的题词 纪念碑背面的碑文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的装饰 小碑座四周的花圈 纪念碑碑顶 天安门 人民大会堂 纪念碑 东 南 西 北 纪念碑台阶前 第二层平台 东长安街 政协礼堂 远 近 按照空间顺序介绍纪念碑 小结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瞻仰( ) 旌旗( ) 天堑( ) 挑 ) 上 ) 2给下列红色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人民英雄永 垂 不朽。 ( ) A、接近 B、流传 C、挂下 D、低下 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 瞻仰 了这座巍峨、 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 ) A、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 B、认真仔细地观看 C、从近往远观看 D、从低往高观看 课堂练习一 “ 三年以来 ” , “ 三十年以来 ” , “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 这三个历史年代,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解放战争 五四运动 鸦片战争 课堂练习二 3、找出第五小节中哪些造型体现出其民族风格,哪些造型体现出其新时代精神。 ( 1)、民族风格:花圈、小庑殿顶 ( 2)、新时代精神:红星、松柏、旗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