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ppt课件内容摘要:
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周定舫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3. 能找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语,并能指出作者的观察点,体会文章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认文中的说明方法。 能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自学提纲: 1、阅读课文 6 10节,讨论 : (1)第 6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 有何作用。 (2)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 10座浮雕。 设计者为什么要选择这 8个历史事件。 对照碑文中的时间,给 10幅浮雕分分类。 (3) 为什么要建造这座纪念碑。 (4) 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 5)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2、读最后 2、一段,体会结尾的作用。 (1)第 6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 有何作用。 概括说明大碑座上的 10幅浮雕。 介绍这些浮雕的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详细描绘作了准备。 ( 2)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 10座浮雕。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5分钟左右) 东之北 1 虎门销烟 东之南 2 金田起义 南之东 3 武昌起义 南之中 4 五四爱国运动 南之西 5 五卅运动 西之南 6 八一南昌起义 西之北 7 抗日敌后游击战 北之中 9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北之东 8 支援前线 北之西 10 欢迎解放军 方位 顺序 时间 事件 意义 东之北 1 1839年 销毁鸦片烟 表现中国人民反帝的 3、决心 1949年 解放全中国 东之南 2 1851年 金田起义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南之东 3 1911年 武昌起义 结束了封建帝制 南之中 4 1919年 五四运动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南之西 5 1925年 五卅运动 促使大革命风暴的爆发 西之南 6 1927年 八一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斗争第一枪 北之东 8 热烈支援前线 北之西 10 欢迎慰劳解放军 西之北 7 抗日战争时期 敌后游击战 打击日本侵略者 北之中 9 胜利渡长江 这 8个历史事件能概括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 2)设计者为什么要选择这 8个历史事件。 对照碑文中 4、的时间,给 10幅浮雕分分类。 第一类: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销毁鸦片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 第二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时期; 第三类:解放战争时期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左右两边装饰浮雕: 支援前线、慰问战士) (3) 为什么要建造这座纪念碑。 (4) 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 这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2、 从东到南到西再到北的 (方位)空间顺序 3、从近代再到现代的(历史) 时间顺序 1、瞻仰者的活动顺序 2、读最后一段,体会结尾的作用: 应开 5、头。 申建碑的重大意义,突出中心思想。 构完整。 活动顺序 :(按由远而近,直到离开的行踪写)越过(广场) 踏着(石道) 踏上(台阶) 到了(平台) 走下(台阶) 离开(纪念碑) 空间顺序 :(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台阶 平台 (大小碑座) 碑身 东西两侧上部 碑顶 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 (巧妙结合介绍 10幅浮雕) 东( 2) 南( 3) 西( 2) 北( 3) ( 1839年 ( 1911年 ( 1927年 (解放战争) 小结 1、说明对象及特征 2、说明方法 3、说明顺序 4、说明语言特点 准确而富于变化。 五,巩固新知,当堂训练( 12分钟) 1、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 6、这一句是( ) A、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B、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 C、我踏着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D、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几个大字和碑文。 2、对本文说明顺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 B、由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 C、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D、纪念碑建筑过程顺序 3、下列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扣住纪念碑的哪一个总特征来说明的。 ( 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 2)、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 7、地面到碑顶高达 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 ( 3)、纪念碑是用 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打比方 巍峨 列数字 雄伟 作比较 列数字 庄严 体会文中记叙的作用,并找出几个例子来。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如同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一样,但同时也不排除其他表达方式,常常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 本文则是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例如文中对行踪的记叙: “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 “ 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 ” ,等等,直到离开纪念碑,把事情的整个经过交代得一清二楚。 再如介绍十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素交代明白。 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增强了文章生动性和形象性。(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ppt课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