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内容摘要: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积累字 词,理清文章脉络; 二、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三、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自学提纲: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阅读课文,积累字词。 3、文章标题,点明了文章写哪两个地方的生活。 课题用 “ 从 到 ” 两个介词有怎样的含义。 4、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文章结构。 5、两个生活片段中各写了哪些好玩的事情。 说说你们的印象。 学生自学,质疑问难 作者简介 : 鲁迅 ( 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 鲁迅全集 里。 本文写于19 2、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 朝花夕拾 (原名 旧事重提 )。 百草园 , 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 , 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 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背景介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写于 1926年 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 莽原 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 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 旧事重提 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 朝花夕拾 这个散文集子中。 朝花夕拾 (原名 旧事重提 )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 40多岁了,这本散文 3、集题名为 朝花夕拾 ,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朝花夕拾 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桑 椹 斑 蝥 脑 髓 倜傥 秕 谷 金 叵 罗 、给红色字注音 凿 菜 畦 油 蛉 陌 蝥 缠 络 攒 珊 瑚 蟋 蟀 豁 敛 人迹 罕 至 竹 筛 觅 食 系 s o 书 塾 渊 博 宿 儒 蝉 蜕 盔 甲 人声 鼎 沸 拗 解释下列词语 确凿 轻捷 拥肿 机关 鉴赏 人迹罕至 方正 渊博 人声鼎沸 拗 3、文章标题,点明了文章写哪两个地方的生活。 课题用 “ 从 到 ” 两个介词有怎样的含义。 百草园、三味书屋 4、。 课题用 “ 从 到 ” 两个介词有以下的含义: a) “百草园 ”“ 三味书屋 ” 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 从 到 ” 表明文章是按 “ 百草园 ” 在前, “ 三味书屋 ” 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b) 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 百草园的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 c) 表明了作者由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4、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文章结构。 全文是按空间转移顺序写的。 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1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二部分( 10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 经历。 5、两个生活片段中各写了哪些好玩的事情 5、。 说说你们的印象。 有趣的动植物 神奇的传说 雪地捕鸟 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去自寻乐趣 做游戏,画画儿 用一句话概况出你对百草园的印象 的百草园(或三味书屋) “ ” 快乐的 百草园 神秘的 百草园 有趣的 百草园 枯燥的 三味书屋 单调的 三味书屋 小结 五、巩固新知,当堂训练 1、抄写字词 2、基础训练一、二 题。 六、课外拓展 熟读全文,并反复朗读课文第 2自然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 1)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了解写景的手法。 ( 2)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 3)学习鲁迅先生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的精神。 学生自学,质疑问难( 15分 6、钟左右) 自学提纲: 1、仔细默读第 2自然段:( 1)用横线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 2)分别指出段中哪些景物是写状貌(包括动态),声音、色彩、味道的。 ( 3)分别指出春、夏、秋季景色。 ( 4)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作者写到了哪四件趣事。 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 5)作者用了怎样的句式把这么多景物有详、有略、有序的描绘出来。 这一句式有何作用。 ( 6)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段描写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2、冬季的百草园又有哪些有趣的事呢。 写雪地捕鸟,圈出捕鸟的动词,体会句中包含的感情。 3、写百草园插入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4、过渡段中三个 “ 也许是因为 ” 的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什么意 7、思。 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 1、读第 2自然段:( 1)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 2)分别指出段中哪些景物是写状貌(包括动态),声音、色彩、味道的。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状貌 (包括动态):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拥肿的何首乌根 声音 :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 色彩 :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 味道 :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 3)分别指出春、夏、秋季景色。 ( 4)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作者写到了哪四件趣事。 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春季: “ 碧绿的菜畦 ” 8、 、 “ 紫红的桑椹 ” ; 夏季: “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 、 “ 肥胖的黄蜂伏 在菜花上 ” ; 秋季: “ 油蛉低唱 ” 、 “ 蟋蟀弹琴 ” 、 “ 带小球的 覆盆子 ”。 1、翻砖找蜈蚣; 2、用手指按斑蝥; 3、拔何首乌; 4、摘覆盆子。 ( 5)作者用了怎样的句式把这么多景物有详、有略、有序的描绘出来。 这一句式有何作用。 ( 6)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段描写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 就有 ” 的句式。 “ 不必说 ” 为了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 “ 单是 ”的内容。 既然 “ 单是 ” 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 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 9、无穷乐趣。 采取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春夏秋的顺序描写; 表达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2、文章写冬季的百草园又有哪些有趣的事呢。 写雪地捕鸟,用笔圈出捕鸟的动词,体会句中包含的感情。 拍雪人、塑雪罗汉、雪地捕鸟; 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3、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 “ 我 ” ,使 “ 我 ” 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乐趣。 4、过渡段中三个 “ 10、也许是因为 ” 的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什么意思。 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 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这三个分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其内容都是在百草园中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以此来推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 表现了儿童觉得被送进书塾是遭到了惩罚的心理; 这一段用猜测、疑问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了童年的鲁迅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椹 鸣蝉 黄蜂 叫天子 静态 动态 低 高 碧绿的 光滑的 高大的 紫红的 肥胖的 轻捷的 长吟 伏 窜 高 低 春 夏 百草园部分小结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何首乌藤 木莲藤 11、木莲果 何首乌根 覆盆子 低唱 (声音) 弹琴 (声音) 翻 按 喷 动作 缠络 形状 像莲房 拥肿 拔 像小球 又酸又甜 形状 形状 形状 摘 动物 植物 中间结合叙写人的活动 味道 啪 声音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单是就有秋 “不必说 也不必说 ” “单是 ” 写作顺序 整体 局部 先静物 后动物 先动物 后静物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椹 鸣蝉 黄蜂 叫天子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何首乌和木莲 覆盆子 味觉 听觉 视觉、触觉 视觉 长吟、弹琴 声音 又酸又甜 味道 光滑、高大、肥胖 形状 碧绿、紫红 颜色 比喻、拟人、排比 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 通过描写百草园是一个绚丽明快、 12、充满生气的乐园,充分表达了我对自由自在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好奇、求知的性格特点。 巩固新知,当堂训练 概括本段内容。 用 “ ”给本段划分层次。 并概括层意,说说分层的依据。 “ 单是 ” 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称百草园为 “ 乐园 ” ,就本段看其原因是什么。 本段从视视觉、听觉、味觉三方面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试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在下面横线注明。 6去掉 “ 不必说 ” , “ 也不必说 ” 所描写的内容怎么样。 7作者对 “ 泥墙根一带 ” 的描写和前面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一、阅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二、 基础训练 三、四、五题。 课外拓展 同学们玩过各种游戏,请你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 13、做过的一种游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 1)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 2)学习运用比照突出文章中心的写法。 ( 3)理解作品主题。 自学提纲: 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 划出有关三味书屋的环境描写和作者感觉的词。 2、仔细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这一部分再现了 “ 我 ” 在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哪几件事。 3、通过这部分的阅读,你觉得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为什么。 4、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是怎样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 5、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 划出有关三味书屋的环境描写和作者感觉的词。 “一扇黑油的竹门 ” ,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 三味书屋。(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
相关推荐
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周定舫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3. 能找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语,并能指出作者的观察点,体会文章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认文中的说明方法。 能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自学提纲: 1、阅读课文 6 10节,讨论 : (1)第 6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 有何作用。 (2)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 10座浮雕。 设计者为什么要选择这
1、三颗枸杞豆 程海 学习目标(第一课时) 1、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结构。 2、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4、通过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 把握金色年华。 自学提纲 1、读课文,积累 字词 2、文中的三颗枸杞豆是三颗怎样的枸杞豆。 完成填空: 的枸杞豆。 3、 梳理文章结构,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文章讲了与三叔的几次相遇。
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周定舫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3. 能找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语,并能指出作者的观察点,体会文章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认文中的说明方法。 能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学生自学,质疑问难( 15分钟左右) 自学提纲: 1、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2、积累字词。 3、了解课文思路 4
1、巍巍中山陵 刘叙杰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先生永垂不朽 孙中山( 1866 1925)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先驱者,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而奋斗了终生。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的活动开拓了一个新阶段:提出了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 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 中山陵全景图 钟山南麓 中山陵博爱坊 , 这是一座三门冲天式花岗石牌坊。
1、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千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以“柳”为题 创作了大量的诗篇,请你也积累两句: 山重水复疑天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同学们,春天来了,小草 绿了,迎春花开了,又是柳叶 儿抽芽的季节了。 说到柳叶儿, 诗人们留下了不少佳句,比如 说:
1、 名人名言 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 苏联作家 巴甫连柯 你知道江南三大名楼吗 ? 岳阳楼 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篇 岳阳楼记 而名闻天下。 腾王阁 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 腾王阁序 而著名。 黄鹤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黄 鹤 楼 阎伯理 学习目标 1. 能用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读懂课文内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