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柳叶儿》》ppt课件内容摘要:

1、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千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以“柳”为题 创作了大量的诗篇,请你也积累两句: 山重水复疑天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同学们,春天来了,小草 绿了,迎春花开了,又是柳叶 儿抽芽的季节了。 说到柳叶儿, 诗人们留下了不少佳句,比如 说: “吹面不寒杨柳风”“碧玉 妆成一树高” 是的。 杨柳历来是文人墨客歌咏的 对象;可谁曾想到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 它竞成了人们救命的粮食。 今天,我们 来学习一篇散文 柳叶儿 ,随着作者 宋学孟的一片柳叶共同走进他的童年 2、, 走进那个时代。 柳叶儿 宋学孟 过诵 读 , 感受作者对柳叶儿特 殊的情感 会由浅入深逐层鉴赏文章主旨的 的方法。 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感 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自学提纲(一) 1、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2、解决生字词。 3、整体感知:诵读课文,划分结构。 4、“ 九点 ” 赏读教学。 ( 1) 趣点 : 妙解标题。 标题“柳叶儿” ,是个带着儿化音的标题,能否 将这个“儿”字去掉。 “柳叶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2) 重点 : 与柳叶儿有关的童年趣事。 文中以“柳叶儿”为线索,记叙了怎样的故事。 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对柳叶儿特殊感情的句子 是什么 3、。 抢柳叶儿吃,这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 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 讨论:“乐”在何处。 童年 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 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 15分钟左右) 1、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上世纪 50年代末期到 60年代初期,我国面临着困难 时期。 由于刚建国不久,国力薄弱,再加上外国的经济 封锁,主要是苏联的逼债,国内政治上的浮夸风,还有 旱涝等自然灾害,致使全国人民面临极端困难的艰苦时 代,每人每个月发一定的粮票、肉票等等,不可以多吃 也不可以多用,农民的生活更是艰苦,他们消耗的体力 大,供应的更不够吃,使得在此期间因饥饿而非正常死 亡的人口急剧增加,计 3000 余万人,是八年抗战当中非 4、正常死亡人数的。 宋学孟:当代作家,山东昌邑人。 毕业于北京鲁迅 文学院和北大作家班。 代表作 有反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这段特殊历史的 深秋的颜色。 在那个严重饥荒的岁月 1960年,全国大面积受灾,其中以河北、山 东、山西最为严重,占耕地面积的 60%以上 2、积累词语 苦 涩 捋 下来 攥 着 嚼 逞 能 兀 地 飕 飕 一 茬 瓜 秧 咔嚓 噌 噌 蹭 着 甩 蒙 蒙亮 咯嘣 嘣 勒 紧 痴 剁 碎 s w 音字: 嚼 (大吃大嚼 咀嚼 ) 蒙 (蒙 头转向 , 启蒙 , 蒙 古 ) 勒 (勒 紧 悬崖勒 马 ) 解释词语: 捋: 兀地: 赞赏: 逞能: 攥: 舒展: 茬: 用手握住条状 5、物向另一端滑动。 突然 赞美赏识。 显示自己能干。 握 不卷缩,不皱。 这里指柳叶儿生长的次数。 3、整体感知:诵读课文,了解内容划分结构。 这篇叙事散文以“柳叶儿”为线索, 叙写我在 饥荒岁月里童年趣事。 作者围绕“柳 叶儿”从哪几 方面来写童年的。 试着用一个表示动作的字概括。 嚼 忆 念, (嚼柳叶儿 忆柳叶儿 念柳叶儿) 课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 12):抒发对柳叶儿特殊的感情, 引起下文。 (倒叙) 第二部分( 314):回忆小时候爬高抢柳叶儿 和吃柳叶儿的往事。 第一层( 35):交代抢柳叶儿吃的原因和时间。 第二层( 68):写摘柳叶儿的“乐”。 第三层( 911):具体描写去抢柳叶 6、儿的情景。 第四层( 1213):写吃柳叶儿的乐趣。 第五层( 14):抒发对柳叶儿的无限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 15):再次抒写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回应上文。 (现实 回忆 现实) 4、“ 九点 ”赏读教学 ( 1) 趣点 : 妙解标题。 标题“柳叶儿” ,是个带着儿化音的标题,那么能否 将这个“儿”字去掉。 “柳叶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不能去掉。 去掉后不仅朗读韵味减少, 而且也缺乏 亲切感,同时我们似乎也感受不到柳叶的可爱性及其所 发散出的香 味。 加“儿”字,有亲切感有韵味,平添可爱性使人如嗅 香味。 柳叶儿在文中是线索。 文章围绕“柳叶儿”写出了一 系列故事。 方法点拨:对于文章的标 7、题在文中的作用,往往有 以下几点: 是全文的线索;点明文章的中心; 揭示写作对象;概括全文内容;概括文章情节。 ( 2) 重点 : 与柳叶儿有关的童年趣事。 文中以“柳叶儿”为线索,记叙了怎样的故事。 以柳叶儿为线索,描写了童年时代,在那严重 饥荒的岁月,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 趣,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的感情。 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对柳叶儿特殊感情的句子是 什么。 “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抢柳叶儿吃,这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 却感到无穷的乐趣。 讨论:“乐”在何处。 童年的我为什么 会感到“最乐”。 一乐能显示自己上树爬高的本领; 二乐抢摘柳叶儿; 三乐吃柳叶儿 (品尝)。 即:爬树 8、之乐;抢柳叶儿之乐;吃柳叶儿之乐。 满足三种欲望 : 上树爬高 满足表现欲 乐 抢柳叶儿 满足竞争欲 吃柳叶儿 满足口舌欲 童年的“我”的乐趣是爬树、抢柳叶儿,吃柳叶儿, 实际上这是在特殊年代里的特殊 经历,因为当时“我”小, 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全家面临的处境。 所以有一种 “少 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 但在今天看来,这“乐”却是 “苦中略带些涩”,是苦中取乐而已。 教师小结 柳叶儿,那在春天里,在微风中轻歌曼舞的柳叶, 在作者的童年生活中却是救命的粮,也让作者在那个 艰难的岁月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然而今 天当作者 静静地回忆起那段岁月时,却“苦中带涩”。 这种复杂的 情感我想同学们在成长的 9、经历中也一定是有的。 自学提纲(二): 继续进行“九点”赏读教学 ( 3) 探点 : 作者矛盾的情感。 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是指什么感情。 为什么 有这种感情。 “乐”和“苦中带涩”是否矛盾。 ( 4) 难点 : 当时人们“饥”“荒”到何种程度 ( 5) 亮点 : 仿写。 请你结合平时生活情境,想象一下 太阳像什么。 要求写 20 字左右的文字。 ( 6) 赏点 : 赏析文中精彩的句子。 ( 7) 疑点 :“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这句话中 的“抽”字是不是用得不妥,将“抽芽”换成“发芽”好不好。 ( 8) 动点 : 文章尾段的取舍。 文章最后一段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 9) 热点 : 谈谈 10、现在人们吃柳叶儿的做法。 2、分析本文的中心和写作特点。 ( 3) 探点 : 作者矛盾的情感。 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是指什么感情。 为什么 有这种感情。 “乐” “苦中带涩” ,因为柳叶儿曾救过我的命。 “乐”和“苦中带涩”是否矛盾。 不矛盾。 “乐”是因为满足了他作为孩子的表现欲,竞争欲以及 口舌欲,是 孩子的独特感受,而“苦中带涩”是作者现在 回忆起往事时的心中的感受。 ( 4) 难点 : 饥荒年代的独特的背景。 当时人们“饥”“荒”到何种程度。 (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 吃完了,榆树皮吃光 了,大家又抢柳叶儿 “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 11、开了吃。 ” 看到太阳,把它当成“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的,全是 肉做的。 教师小结: 在这个特殊的饥荒的年代的背景下有这种复杂的感情, 还是能让 人接受的。 ( 5) 亮点 : 当堂仿写。 作者在那个饥饿的日子里,看到的太阳“是一 个大樱桃,鲜红鲜红的,全是肉做的” ,请你结合 平时生活情境,想象一下太阳像什么。 要求写 20 字左右的文字。 太阳像个大大的红火球挂在空中。 太阳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张望着大地。 ( 6) 赏点 : 赏析文中精彩的句子。 “于是我拼了命地直吃到肚子鼓溜溜的, 薄薄 的一层肚皮撑得透明 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 里面肠子会淌出来。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是有意 夸张,还是写 12、真实的样子。 这句话不仅写出了“我”吃柳叶儿包子时的贪婪 和吃的数量之多外,还表现 了“我”饥饿瘦削到何种 程度。 夸张中含有真实的成分。 方法点拨:赏析精彩句子,可以从修辞、内容、 情感和结构等多方面进行。 ( 7) 疑点 : 对首段的质疑。 文章开头一段“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 这句话中的“抽”字是不是用得不妥,将“抽芽” 换成“发芽”好不好。 用“抽”字不仅能写出柳叶成长的动态,写出 了柳叶较大的状态,而正是因为柳叶较大,才与 下文“一片片打着细卷儿, 慢慢舒展”相吻合。 而用“发芽”却只写出了一个事实,而刚“发芽”的 柳叶,视角效果较差。 “抽”体现了作者用 词的 准确性。 ( 8)动点: 文章尾段的取舍。 文章最后一段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它再次抒写了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 感情,并且照应文章的开头, 点题。 课文以“嚼” 柳叶儿开头, “嚼”柳叶儿结束,给人以无穷的 回味。 方法点拨: 涉及到段落在文中的作用,无非考虑到以下 几点: 1在内容上写了什么; 2在情感上的作用; 3在结构上的作用。 ( 9) 热点 : 谈谈现在人们吃柳叶儿的做法。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