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黔之驴》》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 2、流利地朗读文章,积累文言词汇。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正确翻译全文。 1、了解作者作品及寓言。 2、积累字词。 3、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通过反复的朗读,基本理解文意。 4、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柳宗元( 773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字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 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 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是 “ 唐宋八大家 ” 之一。 黔之驴 是柳宗元的作品 三 2、戒 中的一篇。 三戒 含 临江之麋 黔之驴 永某氏之鼠 三篇寓言。 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 寓言: 一种文学体裁,以故事的形式或拟人手法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读准下列字音 黔 好 事者 船 载 以入 慭慭 然 遁 噬 狎 跳 踉 黔无驴,有 好事者 船 载 (之) 以入。 至 则 无可用,放 之 (于 )山下。 喜欢多事的人 它 疏通文意 到了 用船 翻译: 黔地没有驴,有一位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到黔地。 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在山下。 却 虎见之, 庞然 大物也, 以 (之) 为 神。 蔽 林间 窥 之, 稍 出 近 之, 3、憖憖然 ,莫 相 知。 把(它)作为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巨大的样子 隐蔽,躲藏 偷看 渐渐 靠近 翻译: 老虎看到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做神物。 (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驴)。 渐渐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小心谨慎的样子 他日,驴一鸣,虎大 骇 ,远 遁 , 以为 且 噬 己也,甚恐。 然 往来 视 之, 觉无异能者。 害怕 然而,但是 咬 认为 将 观察 逃跑 翻译: 有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 可是(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似的。 益 习 其声,又近出前后, 终 4、不 敢搏。 稍 近 益 狎,荡倚冲冒,驴 不 胜 怒, 蹄 之。 渐渐 熟悉,习惯 始终 走进,靠近 更 能够承担或承受 用蹄子踢 翻译: (老虎)渐渐地听惯了驴的叫声,又靠近它,在它前前后后走动,但始终不敢进攻它。 (老虎)渐渐又靠近(驴子)一些,更加不庄重的戏弄它,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驴禁不住发怒,就用蹄子踢老虎。 虎 因 喜, 计 之曰: “ 技 止 此耳。 ” 因 跳踉大阚, 断 其喉, 尽 其肉, 乃去。 才离开 吃尽 因此 盘算 于是 只,仅 咬断 翻译: 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 “ 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 于是老虎一下跳跃过去,大声怒吼, 5、咬断驴子的喉管,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开走了。 4、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段):写黔驴的来历及老虎初见驴子时恐惧茫然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段):写虎识驴、吃驴的过程。 一层:( “ 他日 ” 至 “ 终不敢搏 ” ),写虎对驴 “ 鸣 ” 的反应; 二层:( “ 稍近 ” 至 “ 技止此耳 ” ),写虎进一步大胆试探,激怒驴使出 “ 蹄之 ” 的绝招,终于识破驴的真相; 三层:( “ 因跳踉 ” 至 “ 乃去 ” ),写虎吃掉驴,得胜而去。 一、古今异义 1. 稍, 2. 因, 3. 去, 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古义:于是 今义:因为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新知归纳、 6、巩固 (把 当作) 虎见之 , 庞然大物也 , 以为 神 以为 (认为) 二、一词多义 以为 且噬己也 慭慭 然 , 莫相知 然 然 往来视之 ( 的样子 ) ( 然而,但 ) (助词,的) (代词,它,指驴) 黔 之 驴 放 之 山下 计 之 之 (代词,这种情况或这件事) 三、词类活用 船 载以入 稍出 近 之 蹄 之 尽 其肉 用船 (名词作状语) 接近 (形容词作动词) 用蹄子踢 (名词作动词) 吃光 (形容词做动词) 四、翻译句子 3、以为且噬己也 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2、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有一个爱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到黔地。 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已 7、。 渐渐又靠近一些,态度更为随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一下它。 (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地出来接近它。 课后作业 1、做好自己的文言文学习卡片。 2、收集有关动物的成语。 黔之驴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2、通过朗读和讨论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3、看事物从多个角度考虑,会有不同的见解。 自学提纲一 1、根据故事内容说说老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 2、找出描写老虎动作、心理的词;找出文中描写驴子的词,用自己的话概括老虎和驴子的形象特点。 3、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是谁。 为什么。 虎 惧 识 吃 驴 虎认识驴的心理 8、过程,用原文回答 以为神 莫相知 以为且噬己也 觉无异能者 终不敢搏 技止此耳 生动描绘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推动情节发展。 作的语句。 心理 动作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畏驴 吃驴 识驴 1、以为神 2、莫相知 3、以为且噬己也 4、觉无异能者 5、终不敢搏 6、技止此耳 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远遁 往来视之 又近出前后 机智勇敢 谨慎小心 观察仔细 狡猾敏捷 虎的形象 蹄之 庞然大物 一鸣 形体 声音 绝招 表面现象 本质特征 大而无能,虚张声势,外强中干。 黔驴之“技” 驴的形象 3、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是谁。 为什么。 驴 这则故事由虎的正面描写来描写驴的外强中 9、干,从而起到讽刺的作用。 自学提纲二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本文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 , 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 、 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 、 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 请同学们畅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多角度分析寓意 从老虎的角度我们懂得: 从驴子的角度: 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我们不能做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要有真才实学。 课上练习 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哪三个过程。 文章详写了 ,略写了 ,主要是通过写 来衬托 的特点。 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把虎的形象刻画得细致逼真,层次清楚;对驴的描写则抓住 10、其什么来写的。 惧驴 识驴 虎 吃驴 驴 虎 驴 文章通过心理、动作描写,把虎的形象刻画得细致逼真;对驴的描写则抓住其形体的庞然和驴的 “ 鸣 ” 、 “ 蹄 ” 来写,形象传神。 黔驴之技 黔驴技穷 庞然大物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比喻仅有的一点本领用完了。 体型大而笨重的东西 ,也指貌似强大而实则虚弱的东西 . 这则寓言故事寓意深刻,后来由此演化出一些成语,你能想出几个。 还能说出意思吗。 作业 : 1、 老虎见驴从 “ 庞然大物 ”“ 以为神 ” 到“ 断其喉 ,尽其肉 ” 有一个认识过程 ,请选择任一细节 ,写出老虎的心理和行动状态 ,不少于100字。 2、读了本文以后 ,你有何感触 ,联系实际 ,写一篇读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