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内容摘要:
第二单元 水里有什么四年级上册 (20200907 08:17:49)转载标签: 杂谈 第二单元 水里有什么 单元分析 : 本单元由《水变咸了》、《怎样加快溶解》、《做一杯饮料》、《水里有什么》四课组成。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以“水的溶解”为主线串联为一体。 《水变咸了》、《怎样加快溶解》主要是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特性以及加快溶解的方法,重点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 《做一杯饮料》、《水里有什么》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逐步深化探究,了解到水不仅能溶解固体,还能溶解液体、气体物质,进而拓展到水的净化等方面的探究。 本单元在引导学生科学探 究的过程中,借助生活经验,研究生活现象,应用于生活实践,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摆脱了书本的束缚,使科学探究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丰富了学习经历,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习惯的养成。 课时安排: 4课时 水变咸了 教学目标: 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观察材料,科学猜想 (出示白开水和食盐)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和一汤匙食盐,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食盐是白色颗粒状的固体,而白开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假如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回答:盐会不见了,水会变咸了,水位上升等)。 (板书:水变咸 了) 二、初步验证,产生问题 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猜想,想不想亲自做一做,验证我们的说法。 (各小组学生亲自做实验,调制并品尝盐水,发现猜想正确,教师予以表扬,并板书:食盐 —— 不见了)。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如“食盐是怎样到水里的。 ”、“还有哪些物体放到水中,也像食盐一样看不见了。 ”、“食盐不见了与什么有关系。 ”、“怎样看到一种物体到水里的过程。 ”等问题)。 大家的问题真有趣,讨论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好不好。 通过小组讨论,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出白糖、味精到水中也不见了,教师板书:白糖、味精也不见了。 学生可以提出观察深颜色的物体在水中的变化)。 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出示高锰酸钾)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叫做高锰酸钾的药品,请看它与食盐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出它是一种紫红色的固体粉末状颗粒)。 下面,我们观察把它放入水中后发生了哪些现象。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为:高锰酸钾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烧杯中的水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在杯子底部没有沉下的高锰酸钾。 ) 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由回答,如认为“高锰酸钾是均匀分散到水中的”“食盐、白糖、洗衣粉也是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等等。 ) 小结: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一样,放入水中后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 (教师板书:高锰酸钾 —— >溶解)让我们再看一下这个溶解过程(课件出示高锰酸钾分子由大变小,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 四、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刚才,我们研究了高锰酸钾等物体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研究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问题,如“还有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 是不是所有物体都能溶解到水中。 小苏打、面粉、肥皂、石灰会不会在水中溶解。 ”) 问题提出来了,那你们想怎样研究。 (学生回答,可以亲自做实验。 ) 下面,老师给大家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看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哪些物体不能溶解到水中,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各小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 五、汇报交流,深度 探究 我发现大家的研究热情很高,肯定有很多发现,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可以回答出:小苏打、洗衣粉、肥皂等溶解于水,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等材料不溶解于水。 再如:“发现有的材料溶于水,有的材料不溶于水。 ”、“水有溶解别的物质的性质。 ”、“石灰放入水中会沉淀到烧杯底部,它不能均匀分散到水中,可见石灰不溶于水”等。 老师引导学生多方面汇报实验发现,并用鼓励性语言予以评价。 教师板书: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 —— >不溶解) 在研究中,大家还有没有重大发现,让我们分享一下。 (学生可能发现“过 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可能会出现沉淀现象”、“使用玻璃棒搅拌会加快溶解”。 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会怎样。 ”、“怎样加快溶解”让学生深度探究。 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回各小组指导,学生将食盐不断放入,发现开始时食盐溶解了,后来食盐沉淀了,通过讨论可以得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由此可以想到“有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也是有限度的”。 针对“怎样加快溶解”,由于时间问题,教师可放到下节课让学生去学习,因为下节课我们将学到《怎样加快溶解》。 ) 六、课堂评价,问题结课 同 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课下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溶解在生活中应用。 板书设计: 4水变咸了 食盐 —— 不见了 白糖、味精 —— ﹥也不见了 高锰酸钾 —— >溶解 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 —— >不溶解 怎样加快溶解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怎样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 —— 假设 —— 验证 —— 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在“哪一块食盐溶解得快”的活动中,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影响物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几个因素。 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大胆设想,精心设计,并能控制实验条件,用对比法的原理进行科学的验证过程。 教学重点: 经历利用对比的方法验证肥皂溶解速度变化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明确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经 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 (小组用)筷子、玻璃杯、热水。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相关推荐
1、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5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1 从条件想起(一)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学习目标 会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问题。 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并学会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情境导入 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 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了 5个。
水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师: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呢。 生:游泳 师:对,但是它们游泳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谁能模仿几种鱼类的游泳方式。 学生交流 3. 空中飞行动物的运动方式。 4. 了解蠕动。 想一想,为什么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运动方式都不一样呢。 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为了扩大活动空间 ,有利于它们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和迁移,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三)归纳交流 运动方式
、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单元课时安排: 静止和运动 1课时 距离和时间 1课时 1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1课时 1物体的运动方式 1课时 1动物的运动 1课时 第九课 静止和运动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够运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 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 举和爱好。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
)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分类思考:根据什么标准分类。 ( 3)小组汇报,复习相关知识 2. 整理计算方法 3. 小结:在复习整理过程中,大家先找出了需要复习的内容,再通过分类整理的方法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这个方法也可以用到我 们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设计意图】 对于知识点和知识链,有意识地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沟通,使所学知识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知识系统。 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1、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5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2 从 条件 想起(二)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学习目标 现问题、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步体会用线段图整理相关信息的方法,学会从已知条件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2016/11/30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复习导入 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