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必修四 1.2.2《同角三角函数关系》ppt课件内容摘要:

1、1 角三角函数关系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1 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2 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公式 3 应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化简、求值、证明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典 例 剖 析 利用关系式求三角函数值 已知 s i n 22, 且 是第二象限角 , 求 co s , t a n . 解析: s i n 22, 且 是第二象限角 , c o s 1 s i 1 222 1 1222. ta n s i n co s 1. 变式训练 1 已知 s i n c o s 55, 1 8 0 2 7 0 , 求 t a n 的值 分析 : s i 2、n c o s 55与 s i c o 1 联立可解出s i n 与 c o s , 通过 180 2 7 0 , 舍去不合条件的一组 , 从而求出 t a n . 解析: 依题意和基本关 系式 ,得到方程组: s i n c o s 55, co s i n , 得 5 c o 5 co s 2 0. 由方程解得 c o s 2 55或 co s 55. 180 270 , c o s 0 , c o s 55. 代入原方程组 , 得 s i n 2 55, t a n s i n co s 2. 已知 ta n 2 , 求4 s i n 2 c o s 5 c o s 3 s i n 的值 3、 分析 :利用商数关系 , 化切为弦或化弦为切求解 解析: 方法一 由 t a n 2 , 得 s i n 2 c o s , 4 s i n 2 c o s 5c 3 s i n 8 co s 2 c o s 5 c o s 6 c o s 1 0 .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方法二 t a n 2 , c o s 0. 4 s i n 2 c o s 5 c o s 3 s i n 4 ta n 25 3 t a n 4 ( 2 ) 25 3 ( 2 ) 1 0 . 方法指导: 方法一是常规方法:方法二是将关于 s i n 、 c o s 的齐次式分子、分母同除以 c o 4、s , 从而将式子化成关于 ta n 的式子 , 方法简单同时应结合 “ 1 ” 的代换使用 , 如 “ 1 c o 等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变式训练 2 已知 ta n 12 , 求 3 s i 3 s i n c o s 2 c o s 2 的值 解析: ta n 12, 3 s i 3 s i n c o s 2 c o 3 s i 3 s i n co s 2 c o co ta 3 ta n 2ta 13432 214 1115.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利用关系式化简三角函数 化简: (1 )s i n co s ta n 1; (2 )1 2 5、s i n 4 0 co s 4 0 co s 4 0 1 s i . 分析 :第 ( 1 ) 题可采用切化弦的化简方法 , 第 ( 2 ) 题重视平方关系的 使用 解析: (1 ) 原式s i n c o s s i n co s 1s i n c o s s i n c o s co s c o s .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2 ) 原式 c o 2 s i n 4 0 c o s 4 0 co s 4 0 | c o s 5 0 |( c o s 4 0 s i n 4 0 )2co s 4 0 c o s 5 0 co s 4 0 s i n 4 0 co s 4 6、0 s i n 4 0 1.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规律总结: ( 1 ) 化简结果的一般要求如下: 函数种类少; 式子项数少; 项的次数低; 尽量使分母或根号内不含三角函数式; 尽可能求出数值 ( 但不能查表 ) (2 ) 以后我们学习的知识丰富了 , 化简的方法也就增加了 , 到那时 ,化简应从 “ 角、名、形、幂 ” 四方面着手进行突破,逐步化简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变式训练 3 化简下列各式: (1 )1co ta 1 s i n 1 s i n ( 为第二象限角 ) ; (2 )1 2 s i n c o s co s i 2 s i n c o 7、 s 1 2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解析: (1 ) 为第二象限角 , 原式1co co ( 1 s i n )2co co 1 c o s 1 s i n c o s 1 1 s i n co s t a n ; (2 ) 原式 co 2 s i n co s co s i co 2 s i n co s co 2 s i n c o s )2( c o s s i n )( c o s s i n ) ( s i n c o s )2( c o s s i n )( c o s s i n ) 1.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利用三角函数关系证明三角恒等式 8、求证: 1 2 s i n x c o s s i ta n ta n x. 分析 :其一 , 从右端向左端变形 , 化切为弦 , 减少函数的种类 其二 , 由 1 2 s i n x c o s x ( c o s x s i n x )2, 可进行约分 , 达到化简的目的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证明: 方法一 右边1 s i n s s i n s xco s x s i n s x s i n x( c o s x s i n x )2( c o s x s i n x )( c o s x s i n x )co 2 si n x c o s x s i 2 s i 9、n x c o s s i 边 原等式成立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方法二 左边co s i 2 s i n x co s s i c o s x s i n x )2( c o s x s i n x )( c o s x s i n x )co s x s i n s x s i n x1 ta n ta n x右边 原等式成立 方法指导 :此例是恒等式的证明 , 与代数中所不同的是 , 此为三角恒等式 , 但证明方法是一致的 , 与代数中证明恒等式的方法是相同的证明恒等式的常用方法是: ( 1 ) 从左 右 , 由繁到简 , “ 奔目标 ” ,向目标靠拢; ( 2 ) 从 10、右 左 , 由繁到简 , “ 奔目标 ” ,向目标靠拢; ( 3)证 “ 左右 0 ” ; (4 ) 证左、右两边都等于第三式; ( 5 ) 分析法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变式训练 4 求证: t s i n 2 t . 证明: 方法一 ( 切化弦 , 化差为积 ) 左边s i s i c o s i t a s i 右边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方法二 ( 化 s i n 为 ta n c o s ) 左边 ta t a c o t a 1 co t a 右边 方法三 ( 作差法 ) ta t a t a 1 s i ta c o s i 0. 方法四 ( 分析法 ) 要证 t a s i t a s i 即证 t a ta 即证 t a co s i 即证 s i 而上式显然成立 , 所以原式成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