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必修四 1.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ppt课件内容摘要:
1、1 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1 借助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诱导公式 2 掌握诱导公式二至公式六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典 例 剖 析 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式的值 已知 co s ( 7 5 ) 13, 其中 为第三象限角求 co s ( 1 0 5 ) s i n ( 105 ) 的值 分析 :从被求式和已知式的角度看 , 关键是寻求到 75 与1 0 5 之间的 关系 , 我们发现 (7 5 ) ( 1 0 5 ) 1 8 0 , 这样有关系式 105 180 ( 7 5 ) , 就可以用诱导公式了 解析: c o s ( 1 2、0 5 ) c o s 1 8 0 (7 5 ) c o s (7 5 )13. 1 0 5 ) 1 0 5 ) s i n 1 8 0 ( 7 5 ) 7 5 ) 又 co s ( 7 5 ) 13 0 , 为第三象限角 , 可知角 75 为第四象限角 , 则有 7 5 ) 1 co 75 ) 1 1322 23. c o s ( 1 0 5 ) 105 ) 132 232 2 13. 方法指导 : ( 1 )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发现 1 0 5 与 75 之间的关系 , 即 (1 0 5 ) (7 5 ) 180 (2 ) 使用平方关系 , 出现开方运算时 , 需由角所在象限来确定根号前的 3、“ ” 号而对于其他形式的公式就不必考虑符号问题 (3 ) 已知一个角的某个三角函数值 , 求这个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若给定具体数值 , 但未指定角 所在象限 , 就需要进行分 类讨论 变式训练 1 设 f ( x ) a s i n ( x ) b c o s ( x ) , 其中 a , b , , 都是非零实数 , 若 f ( 2 0 1 3 ) 1 , 则 f ( 2 0 1 4 ) 等于 ( ) A 1 B 0 C 1 D 2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解析 : 用诱导公式寻求 f ( 2 0 1 3 ) 和 f ( 2 0 1 4 ) 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f ( 2 4、 0 1 3 ) a s i n (2 0 1 3 ) b c o s (2 0 1 3 ) a s i n ( ) b c o s ( ) ( a s i n b c o s ) 1 , f (2 0 1 4 ) a s i n (2 0 1 4 ) b c o s (2 0 1 4 ) a s i n b c o s 1. 答案 : C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利用诱导公式化简三角函数 化简: s i nk 23 co sk 6( k Z) 分析 :分 k 为奇数和偶数进行讨论 解析: (1 ) 当 k 2 n ( n Z) 时 , 原式 s i n2 n 23 c o s 5、2 n 6 s i n 23 c o s 6 s i n 3co s 6323234.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2 ) 当 k 2 n 1( n Z) 时 , 原式 s i n2 n 2 3co s2 n 6 s i n2 3co s 6 s i n 3 c o s 6323234. 综合 ( 1 )(2 ) 式可知 , 原式34.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规律总结: 归纳到一般有: k ) ( 1)ks i n ( k Z) ,co s ( k ) ( 1)s ( k Z) 思考: k )。 c o s ( )。 k 2。 co sk 2。 以上均有 k 6、 Z.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变式训练 2 化简: 2 ) c o s ( ) c o s2 co s112 co s ( ) s i n ( 3 ) ) s i n9 2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解析: 原式 ( s i n )( c o s )( s i n ) co s5 2 ( c o s ) ) s i n ( ) s i n4 2 s i co s c o s2 ( c o s ) s i n ( s i n ) s i n2 c o s s i n ( c o s ) s i n s i n c o s s i n co s ta n . 学习目 7、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3 已知 c 6 23 , 求 s i n 2 3 的值 解析: s i n 2 3 s i n2 3 s i n 2 6 c o s6 23.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诱导公式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在 , 你能由诱导公式得到哪些公式。 分析 :注意到在 A , 角 A 、 B 、 C 满足: A B C , 即 A B C ,A 2此可得到相关的公式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解析: A B C , A B C ,A 2 s i n ( A B ) s i n ( C ) s i n C ; co s ( A B ) c o s ( 8、 C ) c ; ta n ( A B ) t a n ( C ) t a n C ; s i n A s i n2c o s co s A c o s2s i n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方法指导 : (1 ) 三角形中的这些公式是非常有用的公式 , 在后面的学习中 , 我们经常要用到这些公式 , 请熟记这些公式 (2 ) 与这些公式对应的还有一些类似的公式如与 s i n ( A B ) s i n C 对应的有 s i n ( B C ) s i n A , s i n ( A C ) s i n B , 除了这些类似公式之外 , 你还能想到哪些公式呢。 想一想 学习目标 9、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已知 A 、 B 、 C 为 三个内角 , 求证: (1 ) s i n B co s (2 ) t a n A t a n 3 分析 : 三个内角应满足 A B C , 注意到左右两边的差异 , 灵活运用诱导公式证明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证明: A 、 B 、 C 为 三个内角 , A B C . (1 ) s i n B s i n2c o (2 ) t a t a ta n t a 规律总结: 由于 A B C ,因此,解题过程中可直接利用 s i n( A B ) s i n C , c o s ( A B ) c o s C , s 10、i n A c o s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变式训练 4 在 , 已知 s i n (2 A ) 2 co s3 2 B , 3 co s A 2 co s ( B ) (1 ) 求 co s A 的值; (2 ) 求 A , B , C 的值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解析: ( 1 ) 由已知得 s i n A 2 s i n B , 3 co s A 2 co s B , 两式平方相加得 2 c o 1 , c o s A 22.若 c o s A 22, 由 3 co s A 2co s B 得 c o s B 32, 这时 A , B 均为钝角 , 矛盾 , c o s A 22. (2 ) 由 ( 1 ) 知 A 4, c o s B 32, B 6, C ( A B ) 7 12. A 4, B 6, C 7 12.。(苏教版)数学必修四 1.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ppt课件
相关推荐
ab247。 2应写成 . 2.和、差形式的代数式,若后面有单位,必须用括号把代数式括起来.如:温度为 t℃,下降 2℃后是 ℃. 3.列代数式也就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 具体转化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 1)抓关键性词语,如“大”、“小”、“多”、“少”、“和”、“差”、“积”、“商”、“倍”、“分”、“倒数”、“余数”等.如 x的 2倍与 y除以 3的差
( 1) ( 2) ( 3) ( 4) 在这个问题中, 学生从以下多个角度来思考: ( 1)我们可以看成第一个正方形是用四根,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增 加 3根,那么搭 x个正方形就需要 根 .[来源 :学 +科 +网 Z+X+X+K] ( 2)上面的一排和下面的一排各用了 根,竖直方向用了 根小棒,共用了 根小棒。 ( 3)把搭第一个正方形的方法看作是先搭 1 根再增加 3 根,那么搭 x
1、1 角三角函数关系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1 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2 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公式 3 应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化简、求值、证明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典 例 剖 析 利用关系式求三角函数值 已知 s i n 22, 且 是第二象限角 , 求 co s , t a n . 解析: s i n 22, 且 是第二象限角 , c
2)根据这张 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完成统计图、表。 (学生在填图的时候,老师边查边指导,同时放轻音乐。 )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知填统计图的方法,知道数格时要从下往上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分析数据
所以规定这里的 a 不为 0,记作 0a 且 m、 n 是正整数, mn。 教师: 你能用语言描述这一法则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三、做一做 (出示投影 3,内容为 P20 上的例 1) 学生活动: 2 题让学生抢答, 4 题在练习本上做,让两位同学板演,教师根据情况订正。 指出:运用同底数幂相除的整体作为一个底相除后,再利用积的乘方法则。 第
,简称。 对应练习: 直线 AB,CD相交于点 O,如果∠ AOC=35176。 ,那么其他三个角的度数各是多少。 三、交流展示 对顶角要注意什么。 你能说明 对顶角相等 这种关系吗。 与你的同伴交流 四、精讲点拨 如图,直线 AB 和 CD 相交于点 O,射线 OE是∠ BOD的角平分线,以知∠ AOD=110176。 ,求∠COB,∠ AOC,∠ BOE,∠ EOD 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