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必修四 2.5《向量的应用》ppt课件内容摘要:

1、2 5 向量的应用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1 体会用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 物理问题的过程 2 掌握用向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 “ 三步曲 ”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典 例 剖 析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力的合成与分解 在日常生活中 ,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两个人共提一个旅行包 ,夹角越大越费力;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 , 两臂的夹角越小越省力 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吗。 分析 :上面的问题可以抽象为如图所示的数学模型只要分析清楚 F 、 G 、 三者之间的关系 ( 其中 F 为 F 1 、 F 2 的合力 ) ,就得到了问题的数学解 2、释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解析: 不妨设 | | 由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平衡以及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 可以知道 | | G |2 c o s 2. 通过上面的式子 , 我们发现:当 由 0 到 180 逐渐变大时 ,2由 0 到 90 逐渐变大 , co s 2的值由大逐渐变小 , 因此 | 小逐渐变大 , 即 夹角越小越省力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规律总结: 本例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 学生也会有两人共提一个旅行包以及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的经验 , 要从数学角度进行解释 , 首先应当将实际现象抽象为数学模型 , 这就是本例分析中所完成的事情 , 3、得到模型后就可以发现,这是一个简单的向量问题,接下来结合向量知识、利用余 弦函数的单调性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变式训练 1 如下图所示 , 用两条成 1 2 0 角的等长的绳子悬挂一个灯具 ,已知灯具的重量为 10 N , 则每根绳子的拉力大小是 _ _ _ _ _ _ _ _ 解析 : 设绳子拉力为 F ,则 2| F |c o s 6 0 10 , 故有 F 1 0 . 答案 : 1 0 N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速度向量的合成与分解 在风速为 7 5 ( 6 2 ) k m / h 的西风中 , 飞机以 1 5 0 k m / h 的航速向西 4、北方向飞行 , 求没有风时飞机的航速和航向 分析 :设 w 风速 , v a 有风时飞机的航行速度 , v b 无风时飞机的航行速度 , 则 v b v a w . 解析: 如上图所示 , w , w 构成三角形 | | | |w |, | | 作 点 D , 点 E , 则 45 . 设 | 1 5 0 , 则 | 7 5 ( 6 2 ) | | | 75 2 , | 75 6 . 从而 | 1 5 0 2 , 30 . 150 2 k m / h , 方向为西偏北 30 . 规律总结: ( 1 ) 求力向量、位移向量、速度向量常用的方法是向量几何法 , 借助于向量的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 5、则求解 (2 ) 用向量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步骤是:第一步 , 把物理 问题中的相关量用向量表示;第二步 , 转化为向量问题的模型 , 通过向量运算使问题解决;第三步 , 结果还原为物理问题 变式训练 2 一艘船以 4 k m / h 的速度沿着与 水流方向成 1 2 0 的方向航行 ,已知河水的流速为 2 k m / h , 则经过 3 小时 , 该船的实际航程为_ _ _ _ _ _ _ _ 解析: 设船速为 水流速度为 则 | 4 , | 2 , 20 . 故该船实际航行速度 v |v |2 | ( | | 2 16 4 2 4 2 c o s 1 2 0 1 2 . t 3 h , 船的 6、航程 S |v | t 2 3 3 6( 答案: 6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向量法解决几何中的平行问题 证明:梯形两对角线中点的连线与两底边平行 分析 :证明线段平行 , 也就是证明向量共线 , 证明 a , b 两向量共线 , 即是想办法证明 a b . 证明: 如右图所示 , 梯形 对角线 , E 、 F 分别为 中点 设 a , b , b , 则 b a . E 为 点 , 1212( b a ) F 为 点 , 12 12( 12( 12( 12( b a ) 12( b a ) 12( b a ) 12 12b . b 1 12 1211212 即 变式训练 3 7、如图 , 已知 的三条高 , 点 G , 点 H . 求证: 分析 :要证 可设法证明 其中 0) 证明: 设 0 ) , 则 同理 于是 ( 即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向量法证垂直问题 如图 , 等腰直角三角形 , D 是 中点 , B 上的点 , 且 2 求证: 分析 :将证 化为证 0. 利用向量的加法运算 ,可将向量 别用 边上的向量表示 , 结合数量积的运算性质求证结论 证明: ( ( ( 2 231223 | 223| | co s 4 5 13| | c o s 4 5 | 223 | 2 | 2213 | 2 | 22 | 223| 213| 2 0. 即 变 8、式训练 4 已知 O 为 所在平面内一点 , 满足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试证明:点 O 是 重心 证明: 设 a , b , c , 则 c b , a c , b a . | 2 | 2 | 2 | 2, ( c b )2 ( a c )2. c b a c , 即 c ( b a ) 0. 0 , 故 同理 故点 O 是 重心 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直线 x y a 与圆 4 相交于 A 、 B 两点 , 若 角的余弦值为14( O 为坐标原点 ) 则 a _ _ _ _ _ _ _ _ 解析 : 利用向量夹角的坐标公式解题 设 A 9、 ( , B ( , 则 ( , ( 且 | | 2 , c o s | 214. 1. 又 ( a a 2 a ( 联立方程组 x y a ,4 ,化简得: 2 2 4 0. 由韦达定理得: a , x242. 4 a a 1. 3. a 3 . 满足 0 , 故填 3 . 答案 : 3 方法指导 :向量的起点为坐标原点时 , 向量的坐标即为点的坐标 变式训练 5 已知坐标平面内 (1 , 5 ) , (7 , 1 ) , (1 , 2 ) , M 上的一个动点 , 当 最小值时 , 求 坐标 , 并求出 co s 的值 分析 :由点 P 在直线 , 可设 P ( t, 2 t ) , 这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 然后将 坐标表达出来后 , 转化为代数运算即可 解析: 设 P ( t, 2 t ) , 即 (1 t, 5 2 t ) , (7 t, 1 2 t ) , (1 t, 5 2 t ) (7 t, 1 2 t ) 5 20 t 1 2 . 令 f ( t ) 5 20 t 12 , 则 f ( t ) 5( t 2)2 8 , 当 t 2 时 , f ( t ) 的最小值为 8 , 此时 c o s | 8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